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是如何造成的?武将为何不能掌握大权?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11)170

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是如何造成的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因为赵匡胤在建立大宋之后,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为了避免重现乱世,稳固政权给老百姓一个太平的社会,赵匡胤因此采用了许多政策来制衡武将,从而形成了最早的“重文轻武”的思想,后世之君墨守成规丝毫不懂变通,最终导致宋朝武功不竞的局面。

吸收前朝的经验教训

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破坏了,各地节度使统帅的部队,都是招募的职业兵,于是将领们可以长期拥有大量军队,并不断扩大队伍,安禄山、史思明就因如此得以起兵反抗中央,酿成唐代有名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之后,节度使们竞相扩大自己的军队,唐朝中央 *** 反而没有强大的军队,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失去了控制节度使的能力,于是形成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连绵不断的战争,藩镇拥兵自重的需要,使军队的数量不断扩大,将帅士卒遂日益骄横,终于,拥有强大军队的朱全忠取代了唐朝。

“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

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是如何造成的?武将为何不能掌握大权?

所以,赵匡胤非常重视对军队的控制,加强中央的军队力量。

赵匡胤对五代以来的治兵措施加以改革、完善,确立了新的兵制。“开宝二年,遣使分往京西诸州赐太原所徙民帛,人一匹,又命控鹤都虞候京兆崔翰差择其勇悍习武艺者籍为禁兵。以此来增强禁军力量。建隆二年甲戊,令殿前、侍卫司及诸州长吏阅所部兵,晓勇者升其籍,老弱怯懦者去之。赵匡胤在兵力的配置上,实行了“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的政策。

赵匡胤时期禁军约二十万,其中十万驻守京城,十万分屯各地。

“太祖盛时,皇城之内,有诸班之兵京城之内,有禁卫之兵京城之外,列营犹数十里”。

正如北宋名臣包拯所说“京师者,天下之本也。强本者,歌兵耳本固且强,睬中制外,则天下何患焉”。

京城兵强马壮,各地方自知兵力不敌,一般不敢萌生异心,这就是“强干弱枝”的军事防卫政策,驻屯各地的禁军,主要是侍卫马军和侍卫步军,两军的精锐虽不及主要屯驻京城的殿前军,但相去不远,加上各地的厢兵、蕃兵、乡兵等部队,其数量则要超过京城兵力至少一倍以上。

如京城有变,各地军马联合起来,以抑制京城之变,这样“内外相维,无轻重之患”。这样既不会发生类似唐朝的安史之乱,也不会发生京城兵变。

从北朝末年到五代的约四百年间,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盛行结成义兄弟的风气,后周太祖郭威有十兄弟,宋太祖赵匡胤也有义社十兄弟,这种带有集团化的结义兄弟的行为,是对皇权的重大威胁,赵匡胤不想重蹈覆辙,使自己的政权毁于将领的拉帮结社。

“开宝四年十一月,太祖下令,禁止军民男女结义社”。

开始禁绝这延续了四百年的恶习,这种集中军权的思想是赵匡胤从前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赵匡胤个人实践所得

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是如何造成的?武将为何不能掌握大权?

五代时期,这是武人的天下,宋太祖赵匡胤也是武将出身,同其他武将一样,言行举止不时流露出轻文的倾向。

据《湘山野录》一记载,有一次,赵匡胤到朱雀门,赵普陪同前往,赵匡胤指者门上的牌匾问赵普“为什么不直接书`朱雀门';,中间加个`之';字有什么用处“赵普回答说“`之';字是语助词。”

赵匡胤听后不以为然,轻蔑一瞥,大笑说“之乎者也,助得甚事”不屑之情,溢于言表。但是,赵匡胤本人对前代骄兵悍将祸国殃民之事也有切身的感受,所以他在统一战争的过程中,再三强调要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这点来说,赵匡胤比五代时期的帝王明显高出一筹,所以他能够以防弊之政作为立国之法,其中之一就是他决定改变前代重武轻文的传统。

唐末五代历经战乱,礼乐仪制遭到践踏,官籍散落,幸存下来的礼书也是疏略不备,互相矛盾之处颇多。赵匡胤要恢复五代战乱时期的疏忽的礼仪,多次下令大臣考循旧制,重新编篡有关礼仪著述,健全礼乐仪制。

用于礼乐的器械在战乱中也渐渐沦废,赵匡胤命令有关部门加以考究,予以修复。如悬挂钟磐的木柱、升堂奏歌的本架、鼓钮萧等乐器、武人所执大旗、用于武舞的兵器等等皆如旧制复现于赵宋朝廷。

在不长时间里,赵匡胤将五代时期被破坏的礼乐制度恢复完善,是与赵匡胤改变五代时期武人专政,实行文治分不开的。赵匡胤在青年时期的经历使他体会到虽然能够“马上得天下”,但是并不能“马上治天下”,文武并用,适当地重用文人,才能够逐渐消除唐末五代以来武人专政所带来的各种弊端。

大臣的建议

《宋史》“自古创业之君,其居潜旧臣,定策佐命,树事建功,一代有一代之才一,未尝乏也。求其始终一心,休戚同体,贵为国卿,亲若家相,若太祖之于赵普,可谓难矣。”

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是如何造成的?武将为何不能掌握大权?

这段文字表明,赵匡胤与赵普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后周时,赵普已经成为赵匡胤的心腹幕僚。

大宋开国之初,赵普首先进入枢密院,然后成为宰相,始终掌握着中枢大权,赵匡胤对赵普极为信任和倚重,待遇殊绝。

《长编》卷九记载,开宝元年十月“雷德骤判大理寺,其官属与堂吏附会宰相,擅增减刑名,德膝愤惋求见,欲面白其事。未及引对,即直诣讲武殿奏之,辞气甚厉,并言赵普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之日`鼎挡犹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樱臣乎';引柱斧击折其上鳄二齿,命左右曳出,诏宰相处以死刑。既而怒解,止用阑入之罪处焉。”

赵匡胤压下了对赵普的控告,表明了他对赵普的极度信任。

因此,赵匡胤在治理国家定制法律法规时,赵普起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赵匡胤的集权思想,控制兵权,也采用赵普的建议,赵普多次向赵匡胤建议,要求解除石守信等佐命功臣的兵权,授予其他职务,赵匡胤起初并没有听取。

赵匡胤回复:“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赵普说“臣亦不忧其叛也,然熟观数人者,皆非统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苟不能制伏其下,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得自由耳”。

“不得自由耳”这句话,十分刺耳,赵匡胤不禁想起陈桥兵变时自己“不自由”的情况,幅然醒悟,接受了赵普的建议。随后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乾德元年二月,赵匡胤想任用符彦卿典掌禁军,赵普反对,认为符彦卿名位己胜,不能够再委以兵权。赵匡胤说“卿苦疑彦卿何也联待彦卿至厚,彦卿岂能负联也”,赵普说“陛下何以负周世宗”,赵普这句话,使赵匡胤收回了成命。

符彦卿“武勇有谋,善用兵”,又是周世宗柴荣和赵匡胤之弟赵光义的岳父,是一位名望地位都很高的将领,用他典禁军是非常危险的,位高则权重,加之名望高,就有潜伏着策动兵变的可能,所以赵普不能不极力反对。

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是如何造成的?武将为何不能掌握大权?

赵普提出的建议是针对时势的,建议赵匡胤掌握兵权有效地防止了禁军将领发动叛变的可能性,是当时维护赵宋政权稳定所必须的。

赵匡胤的“祖宗家法”的影响

赵匡胤所立下的“祖宗家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这二个重大影响。

积极的一面: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使得北宋 *** 能够较快地铲除士族门阀地主与军阀势力的割据,消除了分裂之祸,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封建统治,基本上保持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使得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轻,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科技的持续发展。

消极的一面:禁军厢军数量激增,赵匡胤时禁军只有有19万人,太宗时激增为35万人,真宗时又增至43万人,仁宗时猛增至82万人,,厢军数量也相应地由赵匡胤时期的18万人增至仁宗时的43万人,合计125万,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在军队中,将帅只有统兵权,而没有发兵权,兵权的控制权掌握在皇帝手中,虽然这有效地防止了将领发动兵变,而且将领的循环调动,使他们很难有自己的腹心部队,但是造成了军队中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使得将兵疏远,军队的战斗力低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1/230638.html

“宋朝重文轻武的思想是如何造成的?武将为何不能掌握大权?”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真的死因是什么 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李世民真的死因是什么 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的逝世原因是什么?史书是怎么记载,真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世民的死在历史上是个谜。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史书记载说李世民死于疾病,而后世专家推断说,李世民并非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丹药之毒。宋代史书《资治通鉴》中说李世民患有“痈疽”,这种病与他多年征战沙...

裴潜: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潜: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裴潜(?-244年),字文行,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曹魏大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河东裴氏。曹操平定荆州时,裴潜归附曹操并出任丞相府军参谋,历任三县县令,后入京任丞相府仓曹掾,代郡太守。后任沛国相、兖州刺史。曹丕继位之后,出任散骑侍郎、魏郡太守、颍...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存在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存在

对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谈起三国时期,一定会被那段时期所发生的事迹所惊艳。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那段时期里一些经典人物用他们自己的行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故事,也让那个乱世增添了靓丽的一笔。而我们谈起三国里的人物时,大...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为何会选择投降清朝?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三藩之一的耿精忠为何会选择投降清朝?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正式起兵反叛,掀起了三藩之乱的序幕。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曾是明将毛文龙的心腹。毛文龙被杀后,耿仲明又跟着孔有德混了一阵子,后来发动兵变失败后,投降了后金。当时,皇太极正想一统中原。明将归降,对他而言,不仅是增加了能征善战的猛将...

汉朝有三位窦皇后,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汉朝有三位窦皇后,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古代一个家族的飞黄腾达,往往只因为某一个人。家族成员未必出彩,但就是因为带头的那人受到皇帝青睐,间接带领全族人走向了辉煌,汉朝时期的窦氏一族就是这样的。汉朝时期一共出现了三位窦氏皇后,她们分别是汉文帝皇后、汉景帝生母——孝文窦皇后,汉章帝皇后、汉和帝嫡母——章德窦皇后,汉桓帝...

雍正只是赐死一个妃子 和珅为何能在二十年后平步青云

雍正只是赐死一个妃子 和珅为何能在二十年后平步青云

对雍正赐死一妃子,为什么却让和珅二十年后平步青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野史大观·和珅获宠原因》中讲述了一个尤为神奇的故事,其内容虽说荒诞多半不可信,但不妨写出来权当故事来看。说的是雍正皇帝有一个妃子,相貌长得极为好看,乾隆到了快要成年的年纪时,雍正常常召乾隆...

洪承畴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大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洪承畴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大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洪承畴与祖大寿都是明朝将领,在对清军的作战中可谓尽心尽力。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为了警示后人永远忠于大清,防止他们在危急时刻倒戈,特令人修了一本《贰臣传》。这本书统计了120多个“弃明投清”的明朝大臣。除了收录一些主动倒戈,在投降后毫无建树的官员外,甚至连洪承畴这类费尽心思收复,之...

葭萌关之战魏延如果遇到马超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葭萌关之战魏延如果遇到马超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葭萌关之战是三国经典战役之一,张飞单挑马超二百余合不分胜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马超大战葭萌关,张飞请战,诸葛亮智激张飞,说必须要请关羽来才能抵挡马超,而且,就算关羽来了,也不一定能赢。此话一出,激怒了张飞,张飞非要战马超,并立下军令,诸葛亮见智激张飞的目的达到,同意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