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历史上史官与皇帝的关系怎么样?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14)260

在我国历史的传说中,创造文字的人名叫仓颉,而仓颉的实际身份,正是远古“三皇五帝”中黄帝的“史官”。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文字的产生从源头上就与记录历史联系在一起。

大致来说,史官分为两种,一是单纯记录,二是编撰。《礼记》中便有专门负责记录的史官,称为左史和右史。正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也就是说,帝王的每一句言论由左史记录,帝王的每一个行动则由右史记录。

我们不能小看这种随时随地跟在帝王身边,记录其一言一行的人,他们无形的监督也会给天子们很大的压力。

虽然这种压力不一定来自皇帝同时代,但是,来自后代的压力,对于活着的皇帝们依然是一种无言的约束力量。

从汉代起,记录类史官开始有所分工,有一类专门负责天文星象等。我国传统认为,天文星象也与皇帝的所作所为有关。还有一类专门负责皇帝的言论举止,其记录的内容称为“起居注”。此后,历朝历代都有皇帝的起居注。

当然,不同朝代的皇帝对于起居注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起居注的内容也有划分,例如,唐代后妃为皇帝侍寝也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侍寝的人、侍寝的次数,甚至铺床叠被都有记录。

从事这方面记录工作的,有的朝代叫女史或女官,有的朝代则用宦官。因此, “君举必书”是我国古代史官的分内之事,皇帝的一切行为都必须记录在案,从而使皇帝成为全天下最没有隐私的人。

按照制度,史官记录的内容皇帝是不能看的。从历史记载看,大多数皇帝遵守了这一规定,但也有少数皇帝破坏了这个制度。

揭秘:历史上史官与皇帝的关系怎么样?

据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李世民就破坏了这个制度。他之所以想要查看史官的记录,显然与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后,自己登上皇位有关。

当时负责记录的官员名叫褚遂良,李世民向褚遂良索要史官的记载。褚遂良说: 我从未听说皇帝要看历史记录的事情。”并以此为由拒绝了李世民。

唐太宗说:“我所有的事情,你都要记下吗? ”

褚遂良说:“这是我的责任。”

另一个官员在旁边接话说: “皇帝的过失如同日食和月食,人们都能看见。即便史官不记,天下人也会记着。”

但是,李世民并没有放弃想看史官记录的念头,到房玄龄任史官时,李世民又向房玄龄索要历史记录。房玄龄开始不同意,但后来答应了。

李世民特意看了关于“玄武门事变”的记载后,反而要史官“削去浮词,直书其事”,并没有让他们删除历史记录。

李世民之后约200年,他的后人唐文宗也想看史官的记录,自然又被负责记录的史官拒绝了。

唐文宗问: “以前就有皇帝看过,为什么你现在不给我看?

这位官员回答说: “那是以前的史官失职。如果皇帝亲自查看史官的记录,史官在做记录的时候就会有所避讳,这样记录下的内容,后人怎么能相信史书记载呢?”唐文宗只得就此作罢。

这两件事情在《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最初的目的就是给皇帝看的历史教科书。从《资治通鉴》的书名看,它的意思就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借鉴过去的历史,为当今的社会治理服务,也就是“以史为鉴”。

那么,司马光为何要在《资治通鉴》中专门讲到唐太宗和唐文宗查看史官记录的事情?

原来,宋朝也有一个类似唐太宗李世民“兄终弟及”的事件,这就是宋太宗赵光义继承了哥哥赵匡胤的皇位。历史上对这件事情的真相有不少说法,但都没有实实在在的记载。

人们探究这个原因时发现,宋太宗继位后做了一个规定:史官的历史记录要给皇帝看过,然后再进入史馆存档。从这个细节上看,宋代历史记录中关于赵匡胤之死没有清晰的记录,有可能是宋太宗审阅史官记录后删改的结果。

然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是在宋太宗之后,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特意写进唐太宗的事情,就是以委婉的方式,对宋太宗赵光义提出批评,并告诫宋朝以后的皇帝。

宋哲宗元祐时期,当时有一位史官名叫吕陶,主管皇帝的日常言行记录。有一次,一位大臣上殿与皇帝议事,要求皇帝屏退左右和史官,一副要与皇帝说悄悄话的架势。

吕陶当即说:“要皇帝左右离开已经不妥,怎么能再让史官也离开呢?大臣与皇帝商量事情要对史官保密,可见内容不是光明正大。”

《宋史》记载,宋哲宗随后发布诏令,规定以后议事,史官必须在场。由此也可见,只有心虚、心中有鬼的人,才会担心史官写的是什么。如果坦坦荡荡,以天下为公,根本无须担心史官的一支笔。

也正是因为从远古就有史官这一从业人员,我们才有了历史沧桑变化的记载,才可以“以史为鉴”, 才有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1/231179.html

“揭秘:历史上史官与皇帝的关系怎么样?” 的相关文章

孙策和周瑜死后大小乔就守寡了 她们后面去了什么地方

孙策和周瑜死后大小乔就守寡了 她们后面去了什么地方

对大乔和小乔在三国守寡后的私生活,在孙策和周瑜死后,她们二人去哪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所谓薄命,自古有两种解释,一是短命,二是苦命,在中国古代。这样一帮穷困潦倒的女人,人数非常多,有的昙花一现,有的苦不堪言。说起生活中的苦难,就不得不提到江南二桥。他们是历史上著...

甘夫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妾室,在赵云保护下幸免于难

甘夫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妾室,在赵云保护下幸免于难

甘夫人,《夔州府志》作名甘梅,沛国(今安徽淮北)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妾,蜀汉后主刘禅的生母。刘备因早年多次丧偶,甘夫人常代理主持家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甘夫人随刘备到荆州时,生刘禅,长坂坡之战时刘备于逃亡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刘禅及甘夫人在赵云的保护下幸免于难。...

刘邦当初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 刘邦出于什么考虑

刘邦当初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 刘邦出于什么考虑

对刘邦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认为这是楚汉战争复杂的形势造成的。这种分封制度的推行绝不是刘邦个人孤立的历史活动,而是他的上层统治阶级中一些决策人物,如张良、陈平等人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这一作法是符合当时历史客观要求的...

李继勋为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继勋为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继勋,北宋名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他因为年龄最大,所以为十兄弟之首。李继勋也在十人之中升职最快,最先成为节度使。那李继勋是如何为后周与北宋建功立业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早年从军李继勋早年从军,跟随后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在他手下担任护卫。广顺元年(...

刘备如果带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话 刘备能不能灭掉东吴

刘备如果带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的话 刘备能不能灭掉东吴

还不知道:如果刘备七十万大军取得夷陵之战胜利,他能灭了东吴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趣谈答案:刘备70万大军即便取得了胜利,也绝对不可以灭掉东吴,也没有办法灭掉东吴。刘备的小心思简单来讲,刘备突然之间率领着70万的大军进攻东吴,并且发动了夷陵战役,最开始的时候绝对...

三藩之乱是如何平定的?赵良栋的表现怎么样?

三藩之乱是如何平定的?赵良栋的表现怎么样?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乾隆评价说:“恢复四川,进剿云南,赵良栋立功为最。”乾隆所说的赵良栋是“河西四将”之一,他不仅治军严明,还骁勇善战。从清军入关开始,他便参与过多起战役。到三藩之乱时,他已是功勋卓越、威震四方的名将了。然而让人不解的...

襄樊之战的战况如何?刘备心里知晓吗?

襄樊之战的战况如何?刘备心里知晓吗?

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拿下了汉中,占据荆、益二州,势力达到了顶峰,这一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率兵北上,攻打樊城,这就是“襄樊战役”。战役前期,关羽取得巨大胜利...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 雍正为什么连夜处死陪伴康熙六十年的心腹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 雍正为什么连夜处死陪伴康熙六十年的心腹

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知道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康熙、雍正、乾隆大概是清朝史上最出名的三位皇帝了,也是众多影视剧创作的人物素材。而“雍正夺位”的故事更被人反复讲述,据称康熙刚驾崩,雍正为了帝位就连夜处死了父亲的心...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