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臣为什么不怕死敢死谏皇上 清朝大臣为何只会拍马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明清大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有网友问:为什么感觉明朝大臣都不怕死,都敢死谏皇上。而清朝大臣都自称奴才只会拍马屁呢? 明朝大臣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明朝开朝的时候,也就是洪武九年就说可以直言,结果就真的有人上书直言,比如山西平遥的叶居升讲述了用刑太繁、求治太急、分封太广等弊端。结果就被送进监狱折磨死了。
这件事发生后,官员们都噤若寒蝉,史称“后无敢言者”。但官员们一味地装聋作哑也是不行。因此,大家就专门关注细枝末节的事情。结果,在明朝言官们最后就成为了党争的武器。他们本着言者无罪的原则,每天可能,大概,也许的,捕风捉影,给对手泼脏水。每天大臣们各种建议上奏,弹劾,都是为了打击对手。实际政务关心的人反而很少。比如,明朝一个马政搞了200多年,就从来没有成功过。真正需要做事了,几乎没有几个能务实的人。
崇祯的时候,想与清朝议和,集中力量打击李自成张献忠。别看大臣们都没有办法打败清朝,但是一听说可以凭着骂主和派,博取名声,众多大臣就都跳出来了,各种慷慨陈词,大义名。结果就是议和失败,明朝最后一支野战军团在松锦战役全军覆没,明朝灭亡。最有意思的是,明朝军队一打仗,骂街的大臣就更多了。你不出战,说你养寇自重,你出战,就说你野地浪战。 徐光启要求大量 *** 红夷大炮,就有人骂他忘却精神,气节,结果到最后啥事也没有办成。
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的时候,大臣们不敢骂了,连上朝都不敢了。北京陷落以后,南明立刻就陷入到了党争当中,大臣们分成几派,天天在朝堂上骂街,除了极少数人,几乎无人过问江防等军事和筹饷安民的措施。清军刚刚过江,几乎所有大臣就集体投降了。
康熙后来说,明朝的官员们每天把心思放在捕风捉影上,因私忘公,每天揣摩迎合,把风闻言事的权利变成党争的武器。因此,康熙要求清朝的言官,只准报一些关于民生等内容,不要每天报哪些谁可能好,谁可能坏,鸡毛蒜皮的事情。这也就是:“若有关系民生者,许科道官以风闻入奏。 倘怀私怨,互相朋比,受嘱托者,国法自在。”
其实仔细,看看,明朝没有办成的事情,清朝都办成了,从马政困境,北方和西北边防,西南土司势力过大,藩王大量侵占庄田,自耕农减少太快,中央国库入不敷出,徭役太重,干扰民生等等这些困扰明朝200年的难题,都在清朝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