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北宋、辽、西夏三国是怎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16)260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南”的战略决策,并最终统一中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可是,在宋王朝的北边有着刚刚崛起的契丹人建立的辽朝,西部后来还有党项人李元昊建立起来的西夏王朝,这三个王朝一时成为新的三国鼎立。

那么,这三个王朝是如何形成鼎立的局面呢?笔者下面简单叙述一下这新三国演义形成的过程。

赵匡胤在统一了中原及南方后,还没来得及用兵北上就去世了,他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为赵光义)接位后,先后两次派出大军北上,欲夺回被“儿皇帝”石敬瑭向辽朝所献的燕云十六州,结果,两次均告失败,只是在雁门关外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杨家将故事”。

宋军连续两次的主动进攻失败,被崛起的辽朝看在眼里,而且辽军经过多年与宋军的作战,不仅熟悉了北宋的防御状况,掌握了对手的特点和弱点,更重要的是把握了作战的主动权。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大捷,兵锋直扑黄河北岸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直接威胁北宋都城开封府,宋廷朝野震动。

北宋、辽、西夏三国是怎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的?

宋真宗在寇准的力劝下,决定御驾亲征并抵达澶州城,宋军官兵见天子亲征,无不振奋,碰巧又射杀了辽军主将萧挞览。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眼见辽军长途跋涉,又不适应南方的潮湿炎热气候,宋辽两国遂议和并签订了“澶渊之盟”,由此开创了宋辽两国边境百余年的和平。

西夏在建国前,割据于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的李氏政权与北宋介于战和之间,为了对抗北宋,他们还向辽国称臣并得到册封。

到李元昊横空出世时,西夏主、李元昊之父李德明为了巩固和辽朝的关系,曾多次向辽圣宗为李元昊请婚。后来辽兴宗继位,1029年,把族姐封为兴平公主嫁给了李元昊,并封李元昊为夏国公、驸马都尉,辽朝因此一直以宗主国的身份自居。

1032年,李元昊继承父位,当上了夏国王。1038年,李元昊又正式称帝建国,成为夏景宗。北宋自然不能答应一个割据的政权称帝,不仅关闭了互市,并悬赏捉拿李元昊。

从1040年到1042年,李元昊组织发起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并在延州(今陕西延安)的三川口之战、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六盘山的好水川之战、镇戎军西北的定川寨之战均大败宋军。当时的北宋宰相吕夷简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

虽然李元昊能把宋军大的大败,但他发动战争带来的损失也是自己承受不起的:由于战争爆发,宋朝停止了对西夏大宗银、绢、钱的“岁赐”;关闭了边境交易场,禁止西夏所产青白盐入境,使西夏境内的粮食、绢帛、布匹、茶叶及其它生活用品奇缺,物价昂贵。

而且,李元昊也认识到自己要想真正战胜地广人众的宋朝绝非易事,宋朝在战略上的优势是西夏望尘莫及的。基于这些原因,李元昊向宋朝试探求和。而最终促成宋夏议和的重要原因是这个时期宋、辽、夏三者关系又有了新的变化。

李元昊同辽为“甥舅之亲”,奉行倚辽抗宋之策;辽则利用宋夏对立,向宋讨价还价,从中渔利,甚至以牺牲西夏利益从宋朝得到实惠,这又引起了李元昊对辽朝的不满。

1044年,辽夏之间又发生争夺领属部落的纠纷,辽命令西夏归还山西五部人口,而李元昊据不从命,两国关系开始恶化,同时,由于李元昊和兴平公主成婚后不睦,导致了公主早亡,这些都使辽与夏的联盟开始破裂。

辽兴宗为了教训西夏,抽调了数十万大军,集结于西南边境,准备大举伐夏。李元昊感到处境孤立,为免除两面受敌,又主动宋朝讲和。

李元昊接着向辽求和不成,便示弱于辽军,辽军大举入侵西夏,结果轻敌的辽军北路萧惠部在贺兰山北被西夏击溃。接着,李元昊又回师把人疲马饥的辽军主力大败于河曲,俘获辽驸马都尉萧胡睹等近臣数十人,辽兴宗本人也“单骑突出,几不得脱”(《辽史-罗衣轻传》)。

北宋、辽、西夏三国是怎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的?

李元昊在给辽军以重创之后,又不失时机地再次向辽请和,并愿以俘虏交换被扣的西夏使臣。辽兴宗此时无力与李元昊交战,只得暂时答应讲和,辽、夏的冲突暂告一段落。

辽军回师后,辽兴宗当即决定把云州(今山西大同市)升为西京,并加强西部地区的军事力量,伺机再挽回失败的面子。

1049年,辽兴宗趁李元昊去世,其幼子李谅祚初立,再次分三路大军亲征。结果除了北路军进攻西夏有所收获外,南路和中路又大败而回。1054年,辽、夏又重新达成和议。

辽军主动发起的两次对西夏作战,都是以先胜后败或小胜大败而告终。但西夏的军事实力毕竟不能与辽国相提并论,单凭辽国的军事威慑力,就足以让西夏恐惧。辽朝所重视并谋取的只是对西夏的霸权,从而能让北宋感觉到西夏在辽国面前唯命是从,并借此利用宋、夏矛盾从中获渔利。

所以,尽管辽在对夏战争中没占多少便宜甚至失利为主,但在辽、宋、夏三方整体博弈中,却是获利最多的。这一局面客观上巩固了辽夏、辽宋、宋夏的稳定关系,并由此构成了辽、宋、夏三国鼎立的局面。

本文参考文献:《大同史略》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南”的战略决策,并最终统一中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可是,在宋王朝的北边有着刚刚崛起的契丹人建立的辽朝,西部后来还有党项人李元昊建立起来的西夏王朝,这三个王朝一时成为新的三国鼎立。

那么,这三个王朝是如何形成鼎立的局面呢?笔者下面简单叙述一下这新三国演义形成的过程。

赵匡胤在统一了中原及南方后,还没来得及用兵北上就去世了,他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为赵光义)接位后,先后两次派出大军北上,欲夺回被“儿皇帝”石敬瑭向辽朝所献的燕云十六州,结果,两次均告失败,只是在雁门关外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杨家将故事”。

宋军连续两次的主动进攻失败,被崛起的辽朝看在眼里,而且辽军经过多年与宋军的作战,不仅熟悉了北宋的防御状况,掌握了对手的特点和弱点,更重要的是把握了作战的主动权。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大捷,兵锋直扑黄河北岸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直接威胁北宋都城开封府,宋廷朝野震动。

宋真宗在寇准的力劝下,决定御驾亲征并抵达澶州城,宋军官兵见天子亲征,无不振奋,碰巧又射杀了辽军主将萧挞览。辽军士气受挫,萧太后眼见辽军长途跋涉,又不适应南方的潮湿炎热气候,宋辽两国遂议和并签订了“澶渊之盟”,由此开创了宋辽两国边境百余年的和平。

西夏在建国前,割据于夏州(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的李氏政权与北宋介于战和之间,为了对抗北宋,他们还向辽国称臣并得到册封。

到李元昊横空出世时,西夏主、李元昊之父李德明为了巩固和辽朝的关系,曾多次向辽圣宗为李元昊请婚。后来辽兴宗继位,1029年,把族姐封为兴平公主嫁给了李元昊,并封李元昊为夏国公、驸马都尉,辽朝因此一直以宗主国的身份自居。

1032年,李元昊继承父位,当上了夏国王。1038年,李元昊又正式称帝建国,成为夏景宗。北宋自然不能答应一个割据的政权称帝,不仅关闭了互市,并悬赏捉拿李元昊。

从1040年到1042年,李元昊组织发起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并在延州(今陕西延安)的三川口之战、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六盘山的好水川之战、镇戎军西北的定川寨之战均大败宋军。当时的北宋宰相吕夷简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

虽然李元昊能把宋军大的大败,但他发动战争带来的损失也是自己承受不起的:由于战争爆发,宋朝停止了对西夏大宗银、绢、钱的“岁赐”;关闭了边境交易场,禁止西夏所产青白盐入境,使西夏境内的粮食、绢帛、布匹、茶叶及其它生活用品奇缺,物价昂贵。

而且,李元昊也认识到自己要想真正战胜地广人众的宋朝绝非易事,宋朝在战略上的优势是西夏望尘莫及的。基于这些原因,李元昊向宋朝试探求和。而最终促成宋夏议和的重要原因是这个时期宋、辽、夏三者关系又有了新的变化。

李元昊同辽为“甥舅之亲”,奉行倚辽抗宋之策;辽则利用宋夏对立,向宋讨价还价,从中渔利,甚至以牺牲西夏利益从宋朝得到实惠,这又引起了李元昊对辽朝的不满。

1044年,辽夏之间又发生争夺领属部落的纠纷,辽命令西夏归还山西五部人口,而李元昊据不从命,两国关系开始恶化,同时,由于李元昊和兴平公主成婚后不睦,导致了公主早亡,这些都使辽与夏的联盟开始破裂。

辽兴宗为了教训西夏,抽调了数十万大军,集结于西南边境,准备大举伐夏。李元昊感到处境孤立,为免除两面受敌,又主动宋朝讲和。

李元昊接着向辽求和不成,便示弱于辽军,辽军大举入侵西夏,结果轻敌的辽军北路萧惠部在贺兰山北被西夏击溃。接着,李元昊又回师把人疲马饥的辽军主力大败于河曲,俘获辽驸马都尉萧胡睹等近臣数十人,辽兴宗本人也“单骑突出,几不得脱”(《辽史-罗衣轻传》)。

李元昊在给辽军以重创之后,又不失时机地再次向辽请和,并愿以俘虏交换被扣的西夏使臣。辽兴宗此时无力与李元昊交战,只得暂时答应讲和,辽、夏的冲突暂告一段落。

辽军回师后,辽兴宗当即决定把云州(今山西大同市)升为西京,并加强西部地区的军事力量,伺机再挽回失败的面子。

1049年,辽兴宗趁李元昊去世,其幼子李谅祚初立,再次分三路大军亲征。结果除了北路军进攻西夏有所收获外,南路和中路又大败而回。1054年,辽、夏又重新达成和议。

辽军主动发起的两次对西夏作战,都是以先胜后败或小胜大败而告终。但西夏的军事实力毕竟不能与辽国相提并论,单凭辽国的军事威慑力,就足以让西夏恐惧。辽朝所重视并谋取的只是对西夏的霸权,从而能让北宋感觉到西夏在辽国面前唯命是从,并借此利用宋、夏矛盾从中获渔利。

所以,尽管辽在对夏战争中没占多少便宜甚至失利为主,但在辽、宋、夏三方整体博弈中,却是获利最多的。这一局面客观上巩固了辽夏、辽宋、宋夏的稳定关系,并由此构成了辽、宋、夏三国鼎立的局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1/231525.html

“北宋、辽、西夏三国是怎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的?” 的相关文章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魏五子良将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五位战将,每一位统兵打仗都是响当当的,都能独当一面,在演义中,五子中除了于禁兵败羞愤而死,剩下四位都是中箭而死,分别是张辽、乐进、张郃、徐晃,而在正史中,只有张郃中箭而死,剩下的几位...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你真的了解三国二十四名将中的张绣,在三国演义中,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二十四名将》是民间流传的一首串联三国名将人名的打油诗。诗中有一句“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将张绣和颜良、文丑并列,同居二十四名将之列。说起来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虽然最大的作用...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历史上刘伯温在死前为何要送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

刘伯温,在中国民间的名气非常之大,甚至能与三国时代的季汉丞相诸葛亮相媲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时的老百姓常说“古有诸葛亮,今有刘伯温”。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三国时期是顶级的谋略家和军事指挥家,诸葛亮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而人们把刘伯温跟孔明先生齐名比喻,说明刘伯温的才华和谋略在...

五子良将整体水平比不上五虎将 五子良将实力有多弱

五子良将整体水平比不上五虎将 五子良将实力有多弱

对五子良将有多弱?五虎将只出动2人,就可以轻松横扫他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蜀国有五虎将,而江东有十二虎臣,魏国也有五子良将,这些人都代表了各方势力的顶配阵容。按照演义的描写,吕布死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虎将基本处于一个段位:超一流水平。而五...

颜良的实力怎么样?在三国英雄排名如何?

颜良的实力怎么样?在三国英雄排名如何?

实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英雄众多,民间有个武力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这里面,徐晃排名十五,在张郃、张辽之后,在庞德之前,而颜良排名二十二位,倒数第三,文丑...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杨修如此才华横溢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要除掉才华横溢的杨修?这3点原因让杨修必死无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战乱,各方势力为了争霸天下不择手段,争权夺利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曹操生性多疑,死在他身上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杨修的死,更是成为了千百年来热门的话题。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为了博得...

刘备和孙尚香如果生下儿子 最后会被立作太子吗

刘备和孙尚香如果生下儿子 最后会被立作太子吗

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会因为东吴的关系立为太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如果与孙尚香生了儿子,一定会被立为太子,原因可能与东吴有关,但却不仅仅因为是东吴。历史记,刘备称帝后,刘禅被立为太子。因为刘备有五个儿子。大儿子没有记载,估计早夭,二...

顾徽:三国时期东吴官吏,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顾徽:三国时期东吴官吏,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顾徽,字子叹,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官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年轻的时候游历四方,有口才。孙权刚统事的时候,听说顾徽很有才,召进幕府为主簿。顾徽常常跟着孙权出行。一次见军营拖着一男子到市场欲处死,就问他有什么罪。别人说:“他偷了一百块”。顾徽叫他们暂停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