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围,匈奴为何不杀刘邦,反而放他走?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白登之围:匈奴围而“杀不了”刘邦的真实原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白登之围,是汉匈间之一次决战,汉朝败得很惨烈,刘邦的军队被匈奴40万大军包围在白登山上长达7天,汉军弹尽粮绝,不得不用陈平之计与冒顿单于和谈。
史书记载,陈平买通了冒顿单于的妻子(大阏氏),让她在冒顿单于身边扇耳旁风,凭此冒顿单于最后决定放过刘邦,令包围圈空开一个口子,把刘邦放走了。
这段记载有疑点,其一,《史记》中已经说过,陈平向刘邦献的七奇计“世莫知”,因为陈平的计谋太阴险,所以都没向世人公开,也没能载入史册供后人观摩。白登之围上陈平的计谋也是七奇计之一,既然没能载入史册,记载又从何而来?其二,匈奴兴师动众为了包围刘邦派出全国的军队共四十万,且计谋已久,白登之围前后从头到尾刘邦的行动都在冒顿单于的掌控之中。冒顿单于如此大费周章,想必无论如何是不会因为耳旁风而放过刘邦的,他必定是因为别的考虑。
陈平买通阏氏的记载有假,是后世的人填上去的。
冒顿单于为何放过刘邦,这个问题要通过分析白登之围前后的所有事才能得出答案。
白登之围前
汉朝建立第二年,冒顿单于就带着大军南侵,攻打汉朝北方藩属代国。
代王信兵弱不敌,只好向匈奴投降,这可以说是汉朝的耻辱。刘邦自从打败项羽后,开始飘飘然了,自以为天下无敌。此次他一下征发了32万大军,向北讨伐代国和匈奴,这架势是要一举灭掉匈奴。
汉军从秦朝末年到汉朝建立,当时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中已经经历了9年的磨练,汉军将士都久经沙场,是一支有较强作战力的军团。刘邦带兵虽不如韩信,但在战争中一直都是亲自领兵,也算是一个优质统帅。
且匈奴兵锋虽锐,但它毕竟是个相对落后的文明,且匈奴的军队都是由牧民零时征调的,虽然人数庞大,也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
蒙恬一战杀死10万匈奴人,就足以说明当时中原的军队是远远胜过游牧军队的。
那么刘邦当时是怎么落败的呢?
最初,汉军与匈奴军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匈奴军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一直向北逃窜,匈奴军的战斗力实际上是比不上汉军的。
又或许,这次战斗只是匈奴的计谋。刘邦打赢之一场仗后,通过抓到的俘虏得知了冒顿单于及其大军所在之地,于是直接令大军前往,要与匈奴军决战。
白登之围
之一战或许打得很漂亮,所以刘邦才产生了那样的轻敌之心,汉军主要由步兵组成,机动性差。刘邦想抓紧战机,他心急了,于是抛弃大军自己带着一支先头部队先向北方追击,大军被抛弃在了后面。
等刘邦到达平城时,他身边只不过跟着几万人而已,或许也只有几千人,史料记载得不是很清楚。
然后刘邦带着一帮人去平城旁的白登山上视察地形,这时,匈奴人打听到了刘邦的行踪,立刻就有一支匈奴大军赶来白登山,将刘邦包围在山上。
冒顿单于更是直接征发了匈奴国内的所有牧民前来支援,到后来,白登山下就有了40万匈奴人。
而此时,山上的汉军也许就只有几千人而已,这几千人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打得过山下的40万匈奴大军的。
反之,如果带着几千人的冒顿单于被刘邦的32万大军包围,他照样也打不过刘邦,照样也只能怏怏地求情投降。
当时,白登山与平城的联系被切断,汉军大部队赶来后,也不敢轻举妄动。被包围在山上的刘邦,也能用陈平的秘计与冒顿单于请和。
相信很多读者已经明白是为什么了,如果还不明白,这里再做更深层次的分析。
首先,汉军当时并没有与匈奴大军决战,双方没有谁胜谁负,反之汉军还在之前的战斗中得胜。冒顿单于逼得刘邦投降了,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并不是通过铁蹄冲锋把刘邦给打败的,而是通过困住了汉军的主帅赢得胜利,所以他只能撤军。
《孙子兵法》不是提倡不战而屈人之兵吗,为何冒顿单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反而让他不能获得更大的战果呢?
如果你这样想,你只是在读“死兵法”。事实上,如果不能完全摧毁敌人的军事力量,你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获胜者。冒顿单于的确打败了刘邦,但他没有打败汉军,32万久经沙场的汉军打起硬仗来,未必怕你匈奴大军呢!
冒顿单于很明智,他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他放走了刘邦,他就是铁定的胜利者,匈奴就能在汉匈争霸中获胜;但他若真敢杀死刘邦,那么汉匈就有打不完的仗了,到最后还指不定是谁胜谁负呢!
不要太贪心,见好就收,让过程在对你有利时中止,你就是铁打的胜利者,不要为了增加利益而让过程继续发展,因为它有可能发展到你不可控的地步!本文所讲的道理也许你以前没听过,其实这些东西中国传统的经典中都有,只是你没尝试去读而已,国学经典比华而不实的成功学高明无数倍,上面的《智囊全集》建议读者们买一本回家读读,做一个“鸡贼”的人,躲过所有危险,抓住所有机会,成功就离得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