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崇祯十四年之战发生了什么事情?清军为何只伤亡了十人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19)260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崇祯十四年之战的故事。

大明崇祯十四年三月,蓟辽总督洪承畴带领十三万精锐明军驰援锦州,决战于八月二十一日深夜展开,次日天明统计战果:清军伤亡十人,明军阵亡五万三千人!

看到这样的战报,双方统帅,也就是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大清崇德皇帝皇太极的表现惊人的一致:这不可能,重新核实!

很不幸,双方都没有伪造战报,清军确实是以微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伤亡,将明军最后一支精锐消灭殆尽,这也导致了明朝最后的名帅和名将洪承畴祖大寿投降,明清强弱易位,即使没有李自成搅局,明朝也要玩完了。

尽管包括笔者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希望此战明君获胜,因为那样的话就会避免后来三百多年的悲剧,但史实就是这么无情。而复盘那场战役,我们还会很悲哀地发现,此战失利,洪承畴和祖大寿都没有责任,真正应该为数万明军将士阵亡负责的,是坐在紫禁城里、据说很是勤政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还有那个“雅有才,晓边事”的兵部尚书陈新甲。

《清史稿·太宗本纪》对这次战役的记载很简略,这是因为参战的明军将帅都投降了清廷,清朝活下来的史学家要给他们留一点面子:“是役也,斩首五万,获马七千,军资器械称是。承畴收败兵万馀人入松山,婴城守,不能战。”

崇祯十四年之战发生了什么事情?清军为何只伤亡了十人

而《明史》、《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李朝实录》对战的记载大致一致,明军战场阵亡五万,其后清军又杀俘三千,明军仅死亡人数就超过了五万三千,真正逃离战场进入相对安全的松山城的,只有洪承畴带领的一万余残兵,吴三桂“仅以身免”,一个部下都没带出来,只身逃进了宁远。

前面咱们说过,此战惨败,责任不在洪承畴祖大寿,而在朱由检和陈新甲。

陈新甲的事迹见于《明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之一百四十五》,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这位大明兵部尚书在崇祯十四年都做了些什么。

大明崇祯十四年之战始于多尔衮围困锦州,但当是锦州还真没到危急关头,锦州守将祖大寿一开始根本就没着急,因为他对付多尔衮,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当年多尔衮雄心勃勃地要拿下锦州城,但是却在祖大寿构建的铜墙铁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明军的红衣大炮一炮下去,清军死伤枕籍——祖大寿囤积了足够一年使用的粮弹,他准备把多尔衮耗死在锦州城下,如果皇太极亲自前来,祖大寿也很愿意给他一炮。

锦州之战被祖大寿和多尔衮打成了笑话:被包围的祖大寿有吃有喝,包围者多尔衮反倒出现了粮草不济,只好撤军三十里,并让部队轮番回到沈阳去找饭吃。这时候的锦州之围,已经名存实亡,祖大寿的将士可以出城打野味改善伙食了。

一听多尔衮把锦州之战打成了笑话,皇太极虫颜大怒,对多尔衮进行了严厉处罚:削去多尔衮和硕睿亲王爵位,降为郡王,罚银一万两,夺两牛录(八旗建制,一般每个旗主麾下有二十五牛录)。

被皇帝哥哥严厉处罚的多尔衮在锦州城外又修了一圈大城墙,隔断了锦州与杏山、松山、宁远的联系,这时候祖大寿才开始向京城求援。

崇祯十四年之战发生了什么事情?清军为何只伤亡了十人

虽然发出求援申请,但是包围圈里的祖大寿还是比京城里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冷静,他分别给崇祯和奉命驰援的洪承畴写信:圣上和督师不必着急,按祖某还挺得住。

祖大寿不着急,洪承畴也不着急,真正着急的是皇太极:按照祖大寿的建议(请以车营逼,毋轻战),洪承畴车轮滚滚向锦州开来,一路上步步为营,宁远、塔山、高桥、松山、杏山,十三万大军像一个钢铁刺猬,让沿途袭扰的清军游骑无从下手。

皇太极急得口里吐血(忧愤呕血)鼻子流血,在八月十四日用大碗接着鼻血策马狂奔来到前线——皇太极知道,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他那个宝贝弟弟多尔衮,就要被洪承畴的十三万大军碾压成齑粉了。

其实皇太极本不必冒着鼻衄流光鲜血挂掉的危险星夜来到前线,因为有两个人比他还着急,坐在大明朝堂上的两个“微操大师”会帮他一个大忙。

看明末君臣,总会让人想起凯申物流,皇帝朱由检和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做法,还真跟常凯申如出一辙:他们不但命令洪承畴火速进军,还派出了总参谋长,也就是职方司郎中张若麒前来监军。

读者诸君都知道,明军相对于清军,更大的优势在于红衣大炮和火器,有时候明军一场大战,要消耗数十万斤黑火药和 *** 。洪承畴带着吴三桂等八总兵以及十三万人马,所需要的粮弹也是数以百万计,为了防止清军偷袭,战斗部队必须跟辎重部队走在一起,并尽可能地消灭沿途的袭扰敌军,以确保粮道畅通。

但是参谋总长张若麒来到前线,这种稳扎稳打的局面完全被打破,洪承畴甚至被架空了:“收督臣(蓟辽总督洪承畴)之权,纵心指挥,而督臣始无可为矣。”

崇祯十四年之战发生了什么事情?清军为何只伤亡了十人

前线有张若麒瞎搅合,后方的陈新甲和朱由检也不断以各种形式催促进兵:“新甲请分四道夹攻,承畴以兵分力弱,意主持重以待。帝以为然,而新甲坚执前议。若麒素狂躁,见诸军稍有斩获,谓围可立解,密奏上闻。新甲复贻书趣承畴,承畴激新甲言,又奉密敕,遂不敢主前议。若麒益趣诸将进兵。”

在张若麒的瞎指挥下,十三万明军战斗部队加快脚步,露出了一个致命的破绽,而这破绽被拥有秃鹫一样敏锐目光的皇太极抓住了:明军主力开拔,辎重部队还留在塔山!

熟读《三国演义》的皇太极,在八月十九日来了个火烧乌巢,塔山堆积如山的粮弹,全都落入了清军手里,而仓促进军的洪承畴只带了五六天的干粮和少数消耗性兵器(箭矢、火药、 *** )。

原本是明军足吃足喝而清军挨饿,现在形势发生了逆转,洪承畴只好在八月二十一日选择撤军——六天的粮食已经吃了一半,再不撤回宁远,大军可能就要饿得溃散了。

洪承畴并不是一个菜鸟,他从容撤军,皇太极还是拿他没办法:明军八总兵轮流殿后,大家抱团取暖,皇太极这只苍蝇找不到鸡蛋的缝隙,自然也就无从下口。

但是不怕没好事,没怕没好人,在撤军途中,败类出现了:“是夜,明吴三桂等六总兵潜师先奔,昏黑中为我(清,下同)伏兵所截,大溃……吴三桂、王朴自杏山奔宁远,遇我伏兵,又大败之,三桂、朴仅以身免。”

有秩序的撤军变成了无秩序的溃逃,明军连头也不回,任由清军的马刀在后面砍杀,而那个急于建功立业的参谋总长张若麒,早就走海路逃掉了。

崇祯十四年之战发生了什么事情?清军为何只伤亡了十人

吴三桂拔腿先逃,这一招是跟他老爹吴襄学的,这父传子的逃跑功夫,也让他们逃脱了崇祯皇帝的惩罚。而最令人愤怒的,是那个瞎指挥断送五万三千明军的张若麒居然在陈新甲(起决定作用的是崇祯)的庇护下,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若麒自海道遁还,言官请罪之,新甲力庇,复令出关监军。”

祸害完洪承畴,张若麒没事儿人一样又去祸害别人去了。有崇祯这样的皇帝、陈新甲这样的兵部尚书、张若麒这样的职方司郎中监军,就是卫青霍去病徐达常遇春复生,也救不了大明王朝。

多部史料都说大明崇祯四十年之战清军只伤亡十人而明军战死三万五千,这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别说是五万武装到牙齿的明军,就是五万头猪跑起来,清军在一夜之间也杀不完。

洪承畴降清,祖大寿降清,这二人的人品如何,留给历史学家去评判,咱们今天要请教读者诸君的,是如果没有崇祯陈新甲张若麒瞎参谋乱干事,洪承畴还会输的这么惨吗?如果洪承畴心无旁骛地稳扎稳打,皇太极还有机会打赢吗?究竟谁应该为崇祯十四年之败负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1/231994.html

“崇祯十四年之战发生了什么事情?清军为何只伤亡了十人” 的相关文章

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李世民为何要这么做?

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李世民为何要这么做?

李世民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李世民想把自己16岁的小女嫁给年近花甲的尉迟敬德(尉迟恭),正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一出?答案是肯定的。这件事言之凿凿,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里都有详细记载。有人会说,李世民是不是老糊涂了,自己贵为九五之尊,女儿乃...

管辂: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少年奇才,算术入神

管辂: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少年奇才,算术入神

管辂(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九岁,喜仰观星辰。成年之后,精通《周易》,善于卜筮、相术、算学,学习鸟语。相传每言辄中,出神入化。体性宽大,以德报怨。正元初年,担任少府丞。正元三...

吕后在刘邦死后为何没有称帝而且选择让刘盈登基?

吕后在刘邦死后为何没有称帝而且选择让刘盈登基?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吕后当年真正是称得上权倾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和她抗衡的。说吕后权倾天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其一,吕后可以随便欺负刘邦的儿子们,没有任何人有反抗之力。刘邦的儿子中,除了刘肥、刘...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戚姬:两千年前被做“人彘”,两千年后依然是让人心疼的大汉女子。发生在戚夫人身上的遭遇,堪称“奇”。众所周知,戚夫人替子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在没有刘邦的庇护下,吕后对其制造了“人彘”事件,被吕后被关进厕所。所以...

魏延如果代替马谡镇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吗

魏延如果代替马谡镇守街亭 魏延能受得住吗

对魏延替代马谡守街亭能不能守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街亭既好守有不好守,说好守是因为诸葛亮足够重视,给的兵力还算充裕,而且主要任务不是攻城也不是消灭魏军,阻挡魏军不要过境就行;说不好守是因为街亭无险可守。马谡是蜀汉阵营中青代的佼佼者。满脑子兵书,一肚子经典战例,诸...

刘备临死前明明有遗言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马谡去守街亭

刘备临死前明明有遗言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马谡去守街亭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不顾刘备临终遗言,执意让马谡守街亭?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祢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祢衡“少有才辩”,因“好矫时慢物(喜欢指摘时事、轻视他人)”而成为远近闻名的“毒舌”。建安初年,“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年方弱冠的祢衡闻讯赶往许都,途中精心设计并制作出一张张扬个性的名片。在许都呆了一段时间后...

李文忠的一生有何作为?他差点被朱元璋所杀是因为什么?

李文忠的一生有何作为?他差点被朱元璋所杀是因为什么?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李文忠既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明朝名将,在立足江南,消灭张吴,横扫北元的战斗中立下大功。既然亲外甥李文忠立下如此大功,那朱元璋为何差点要杀掉他呢一,投靠舅舅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早年丧母,随父亲李贞四处逃难。至正十三年(1353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