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江南地区为何一直如何富足呢?
江南,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我国历史上,江南拥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很多朝代在末期都会退守江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江南的位置一直在变化。
江南地区的开发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了。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两国对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此后,中国的历代统一政权都为当地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外,每次的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和封建政权的内部动荡,都造成中原百姓的大量南迁,都为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这就使得南方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如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乱。都促成了江南华南地方的大发展。再加上北方自然环境之过度破坏,也客观上迫使人们把开发的焦点由中原逐渐转向南方。这样,多种因素促成下,中国经济重心终于在南宋初年正式南移,南方成为了经济中心。而且是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中心。此外运河运输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要通过运河向北面运输粮食和商品。
江南的地理位置,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从古至今“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至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物链齐全,是中国综合水平更高的发达地区。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在东周澃时期是以吴国、越国等诸侯国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部和北部等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摘自央视纪录片《何处是江南》)。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载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
现代认知上的“江南”其实是唐宋人的认知,一般指的是吴语(俗称“江南话”)区,但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江南的地理区域一直在不停的变化。
唐前:从江东到江左
“江南”是一个历史地理的概念,,它是一个变化的地理概念,起码一开始和今人认知里的长三角。战国以前,“江”甚至不是长江的专称。
“吴王起师,军于江北,越王军于江南。”(《国语·吴语》)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从未以长江为界,两军对峙之“江”,自然不是长江。《国语》韦昭注:“松江也。”在今天浙江嘉兴附近。
吴越争霸
在秦汉之际,江南更多地是指长江中游的南部,为诸侯国楚国故土,主要是湖北和湖南。“春,王正月,许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郑伯,复田江南,许男与焉。”(《左传》昭公四年)昭公四年,楚子、郑伯田猎的“江南”,据我国历史地理学创始人谭其骧考证,在当时郢都附近为今长江南岸的松滋、公安一带。屈原《九章》中有诗句:“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这个江南也是荆楚江湘之地。秦汉时,个别文献也会把长江中下游以南之地都算作江南,如《史记·始皇本纪》:“王翦遂定荆、江南地, 降越君,置会稽郡。”
战国末期楚国、越国
不过,相对于长江中游的江南而言, 秦汉时人指称下游的江南地区用得最多的还是“江东”。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最早出现“江东”一词的是《战国策·楚策》,“且王尝用滑于越而纳句章,昧之难,越乱,故楚南察濑胡而野江东。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乱而楚治也。”(《楚一》)“园女弟承间说春申君曰: ……君用事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兄弟诚立,祸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东之封乎?” (《楚四》) 句章是宁波的古县名;春申君封地在吴,位于今天的苏州一带。在秦汉之时,相对江南而言,今江南地更多地被称作“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