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一直拥有成为霸主的潜质的齐国,多数时间都沦为了二流?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1-25)200

齐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所谓“国无恒强,亦无恒弱”,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辉煌之时,亦有落魄之际,古今中外概不例外,区别在于强与弱持续的时间长短罢了。有底蕴的国家,往往弱的时间短强的时间长,无底蕴的国家,往往弱的时间长强的时间短。

春秋战国之际,齐国最强的二个时期,分别位于春秋初期与战国中期:春秋之初齐桓公称霸,号令诸侯风光无比;战国中期齐国孙膑两次击败战国之一霸魏国,终结了魏国霸权。其他时间,齐国偶尔能与其他大国扳扳手腕,但多数时间里却是沦为二流国度。

作为东方大国,齐国坐拥鱼盐之利,丝绸之利,海贸之利……史书记载是“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齐冠带衣履天下”,可谓国富人多。从军事角度来看,人多有钱很容易强国,因而齐国一直拥有成为霸主的潜质,最不济也只会比霸主国略弱罢了,但为何齐国多数时间都沦为了二流?

齐国沦为二流的原因很多,本文重点从孙武离齐奔吴的角度解读。春秋战国时代,君择臣、臣择君,良禽择木而栖,效力他国并不让人惊奇,但仔细再看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效力他国之人,都是一些小国或弱国人才,商鞅吴起是卫国人,张仪是衰落的魏国人,鲜有大国人才流向其他国家的,大国人才流向他国往往都是因为政治斗争失败。因此,孙武离齐奔吴就显得极不寻常,而背后原因就与齐国的国情息息相关。

一直拥有成为霸主的潜质的齐国,多数时间都沦为了二流?

孙武是卫国卫武公的后代,而卫武公后代是卫国世卿,至孙林父时更是一手遮天。公元前547年卫国爆发内乱,卫武公后代孙林父惨遭驱逐,孙林父的一个儿子孙襄被杀,另一个儿子孙嘉恰好出使齐国,因此孙武大概就是孙嘉在齐国生下的儿子。

也就是说,孙武是小国衰亡的豪族的后代,在齐国这个东方大国,孙武自然不会有太高的地位,按照春秋贵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孙武估计只是一个“士”,是更低等级的贵族。孙武来到吴国之后,吴王阖闾对孙武有过一番羞辱,漫不经心地看完孙子十三篇,并未直接录用,而是让孙武操练宫女以证明自身能力。司马迁的这段记载,说明孙武贵族等级的确不高,如果孙武有伍子胥一样的大贵族身份,阖闾还会如此对待孙武吗?

春秋晚期,中国还处于“王侯将相真有种”的时代,在等级森严的齐国,孙武想要建功立业、重振家族,从“士”爬到“卿”,基本上属于天方夜谭。笔者插一句,不能以“怀才不遇”来臆测孙武的遭遇,因为当时属于龙生龙、凤生凤、鼠生鼠,官职与贵族等级往往相匹配,能力再强野心再大,也不可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是时代的原因,与有没有才无关。而且,人家贵族几辈子的努力,怎么可能比不过破落户,让孙武这样的寒门小贵族一跃而上?

因此,孙武离齐奔吴的之一个原因,不会是什么怀才不遇,而是在等级制度极为稳固的齐国无法发家。如果说晋国、秦国、楚国等大国,因为常年争霸战争不断,还可能给才华横溢的寒门小贵族快速上升机会的话,齐国就几乎不太可能,因为齐国位于山东,国家富庶生活优越,四周没有什么大国威胁,自姜子牙建国以来一直比较稳定,数百年下来贵族体系更是稳固,孙武几乎没有什么机会,想要建功立业更好是离开齐国。由于孙武祖父孙林父与秦国、楚国关系不好,因此孙武想要建功立业,更佳的国家就是不太重视周礼的蛮夷吴国。

一直拥有成为霸主的潜质的齐国,多数时间都沦为了二流?

齐国严重的阶层固化,是孙武离齐入吴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最致命的原因,最致命的原因在于《孙子兵法》。如今看来,《孙子兵法》是一本经典兵书,军事史上的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但在当时齐国看来,这可能是一本惑乱人心的“妖书”,因为《孙子兵法》与齐国信奉的军事思想格格不入。

春秋时期,列国打仗都有一套规矩,两军要堂堂正正地在共同认可的时间、在双方共同认可的战场上对战,不能偷袭、不能突袭、不能截粮道、不能不宣而战……史书上有不少让现代人读来喷饭的记载,网上相关文章很多,笔者就不再赘述了。

春秋军礼制度可能始于何人呢?相传,姜子牙写了一部书叫《司马法》,后来成为春秋战争礼仪的规范,也有说是历代“司马”(国防部长角色)在姜子牙的基础上汇编而成,但大约在战国初期,《司马法》部分就已经失传,所以战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

《司马法》究竟是什么内容,与《孙子兵法》有何区别,如今已经无法对比。但与孙武同时代的一位齐国司马田穰苴(又称司马穰苴),他的军事思想与孙武的确差别很大。田穰苴是齐国田氏之人,就是田氏代齐的田氏,齐景公时代的司马,年龄上应该比孙武大一个辈分。

由于《司马法》大部分已经失传,于是齐国就把司马穰苴的著作也附在其中,编成《司马穰苴兵法》。因此,《司马穰苴兵法》既包括有古代《司马法》的内容,又有司马穰苴对《司马法》的诠释和自己的著作。也就是说,如今见到的《司马法》残篇,应该既包括司马穰苴的军事见解,又有姜子牙与历代司马的思想,而通过《司马法》,可以一窥当时齐国的战争观。

《司马法》的战争观是八个字,即“以仁为本,以义治之”。在这一战争观的基础上,包含三个核心观点:一是“杀人而安人,杀之可也”,二是“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三是“以战止战,战之可也”。因此,农忙时不战,疫病时不战,国丧时不战,灾荒时不战,战场上不伤老弱病残等。

《孙子兵法》的战争观是五个字,即“兵者,诡道也”,彻底推翻了春秋军礼制度,直指战争是一场为了胜利而不择手段的游戏,鼓吹为将者“廉洁可辱,爱民可烦”,率军攻略别国,要“侵掠如火”,战争观几乎与《司马法》截然相反。

也就是说,孙武的军事思想与齐国格格不入,至少短时间内难以被齐国接受,因此只能离开齐国。相比于齐国的阶层固化,孙武与齐国的兵法思想不相容,应该才是孙武离开齐国投奔吴国的最关键原因。

一直拥有成为霸主的潜质的齐国,多数时间都沦为了二流?

春秋中期,“兵战诡道”已经出现,《孙子兵法》的诡道思想就源于城濮之战,但当时整体氛围还是遵循春秋军礼制。随着战争越发频繁,规模逐渐升级,尤其秦国、楚国用兵经常不择手段,于是到孙武时期军事上的阴谋诡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盛行,却并未达到“兵者,诡道也”的地步,战争普遍成为不择手段的游戏是在战国时期。可见,孙武兵法思想是引领了时代的洪流,而齐国却还抱残守缺。

孙武去世之后不久,齐国与吴国爆发一场战争,最终用十万大军的代价,证实了齐国的军事思想应该非常落后,还没有认识到战争思想已经转变。

公元前484年,吴国夫差率军北上争霸,曾与齐国爆发过“艾陵之战”,双方各用车千乘,各号称十万人马,史书一笔带过记载极简,《左传》记载的结果是吴国全歼十万齐军,“甲戎,战于艾陵。展如败高子、国子败胥门巢。王卒助之,大败齐师。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首三千,以献于公”,其中国书是齐军统帅,公孙夏应该是齐王后代,连统帅都被吴国俘虏了。

胜负乃兵家常事,这一点不足为奇,但问题在于吴国全歼齐国十万兵马,这就让人诧异了。如果按照春秋军礼对战,怎么都不太可能被全歼十万,而吴国干净利落地全歼十万齐军,只能说明吴国践行“兵者,诡道也”,齐国还没能转变思想,一方不择手段,一方抱残守缺,被全歼十万兵马也就不奇怪了。

综上可见,从孙武离开齐国投奔吴国来看,齐国之所以多数时间沦为二流国家,一方面是阶层固化,当然这也是春秋较为普遍现象,齐国更为突出一些,另一方面是齐国的军事思想落伍了,即便后来孙膑帮助击败战国之一霸魏国,但很快齐国又没落了。其实,纵观整个春秋战国,除了孙武与孙膑,勉强算一个匡章之外,齐国也没有什么过于惊艳、战绩惊人的军事家。

一直拥有成为霸主的潜质的齐国,多数时间都沦为了二流?

战争,本来目的就是为了取胜,老实地奉行春秋军礼这一套,国家自然难以强大。与之相反,春秋吴国、越国、秦国,比齐国穷比齐国人少,但军事实力却超过齐国,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这三国打仗很不“规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1/233087.html

“一直拥有成为霸主的潜质的齐国,多数时间都沦为了二流?” 的相关文章

杨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疏阔简略,忠诚宽厚

杨戏: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为人疏阔简略,忠诚宽厚

杨戏(?-261年),字文然,犍为郡武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早期担任督军从事、相府主簿。受到大将军蒋琬的器重,历任护军、监军、建宁梓潼二郡太守、射声校尉。为人疏阔简略,忠诚宽厚。酒后对姜维有傲弄之言,坐罪罢免。景耀四年,去世,著有《季汉辅臣赞》。...

陆康:东汉末年官员,忠于东汉朝廷,有显著政绩

陆康:东汉末年官员,忠于东汉朝廷,有显著政绩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官员,吴郡吴县人。陆康是吴郡陆氏子弟,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汉末乱世,陆康为朝廷抵抗孙策。城陷后,去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所在称之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最早先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县令(...

诸葛亮和五虎上将中 谁和诸葛亮的关系最一般

诸葛亮和五虎上将中 谁和诸葛亮的关系最一般

对五虎上将,谁和诸葛亮的关系最一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五虎上将乃是蜀汉的超级猛将,战斗力非常强悍,为蜀汉的建立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诸葛亮乃是蜀汉的肱股之臣,乃蜀汉的执牛耳者,和五虎上将少不了打交道。那么五虎上将和诸葛亮的关系如何呢?谁和诸葛亮的关系最一般呢?...

韩信统领军队时能够抗衡其他两人 韩信为何没有能三分天下

韩信统领军队时能够抗衡其他两人 韩信为何没有能三分天下

还不知道:韩信统领大军足以抗衡项羽、刘邦,为何没有选择三分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什么道德、忠诚之类的鬼话,只有鬼会相信。真正的原因是,韩信并没有三分天下的实力。韩信打仗是天才,这不假。一个时代,产生两个军事天才,“既生瑜,何生亮”,真是上天弄人。除了军事才...

历史上刘瑾和魏忠贤二人相比,谁的权利更大?

历史上刘瑾和魏忠贤二人相比,谁的权利更大?

中国历史上,宦官一直是政治发展的伴生品。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朝的太监是中国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一个群体,其在现代的知名度为各朝代最高。即便明朝的太监在权势上不如晚唐时期的太监,也不堕他们的威名。这是因为,汉、唐时期的太监得罪的是世家门阀,而明朝的太监得罪的是读书人。读书人笔下生辉,太监...

范增作为项羽的谋士 范增算是当时的第一谋士吗

范增作为项羽的谋士 范增算是当时的第一谋士吗

对范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范增的谋略水平,究竟怎么样?他算不算那时的第一谋士?有人认为范增是西汉初年的第一谋士。不过我认为,范增显然是被严重高估的人。他的名气虽然很大,但是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范增都不怎么样。为什么这么说呢?(范增剧照)范增一生的功勋,主要是...

杜夫人:原为秦宜禄之妻,后被多个英雄夺来夺去

杜夫人:原为秦宜禄之妻,后被多个英雄夺来夺去

杜夫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人。有异色,原为吕布将秦宜禄之妻,生子秦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将领,名叫秦宜禄,他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老婆杜氏,引来了吕布、关羽和曹操等各路英雄为之大打出手。秦宜禄因此而丢了命,他的老婆最后被曹操抢去。秦宜禄...

因为荆州丢失才导致夷陵之战 刘备为何让关羽去镇守那个地方

因为荆州丢失才导致夷陵之战 刘备为何让关羽去镇守那个地方

对刘备和蜀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刘备去蜀国,执意让关羽镇守荆州?在三国中,夷陵之战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战役,同时也是刘备称帝后第一次率兵打仗,但这场战役却是失败的,经过这次战争之后蜀汉的天下便渐渐开始衰落起来,凝结刘备二十多年的心血,一点点地化为灰烬。大家应该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