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可以说国富兵强 隋朝为什么还是二世就灭亡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隋朝灭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一个国家不能没钱,这个大家都认同。
对帝国来说,要是国库里没钱没粮,那绝对是亡国的先兆。
不少王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亡国。
国家有钱,朝廷没钱也不行。
上篇文章《国恒以弱丧,独汉以强亡:为什么汉朝会在强盛时亡国》,提到了,汉朝因为朝廷没钱、地方有钱,也亡国了。
那是不是国家有钱,朝廷也有钱,就不会亡了呢?
还真有一个王朝,是在有钱有粮国富兵强的情况下亡国的,那就是隋朝。
关于隋朝到底为什么灭亡,大家可能听说过这么一个原因,说是因为隋炀帝个人品质有问题,说他生活荒淫、好大喜功等等。
但其实这里面好多都被考证过了,不是真的,大多是李唐王朝的不实言论。
那隋朝亡国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01
咱们先来看看,说隋朝有钱,到底是多有钱。
隋朝修了很多著名的大粮仓,比如西京太仓、东都的含嘉仓、洛口仓等等,其中这个含嘉仓就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1969年,考古工作者在含嘉仓遗址发现了一座装满了粮食的仓库。
当然了,隋朝距今已经1400年了,说是满满的粮食,其实都已经碳化了。
但是,考古工作者能从遗迹作出估计,这一座仓库里的粮食大约有25万公斤。
隋朝当时的执政大臣就作过估计,说靠着各地这些装得满满当当的粮仓,全国人口就能吃五六十年。
可见,隋朝是真的很富有。
富得连当时的隋文帝都觉得奇怪,他对大臣们说:
“朕既薄赋于人,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
我好像收得并不多,用得也不少,怎么还这么有钱呢?
妥妥的凡尔赛皇帝啊。
隋朝的钱,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在汉朝时,豪强有钱,但经过南北朝的大动乱,士族豪强的实力被严重打击。
到了隋朝,豪强再也无力对抗朝廷,国家能有效地控制土地和人口,也就能对老百姓有效征税了。
说白了,之前豪强的钱,都变成朝廷的钱了。
另一个原因是隋朝建立起了有效的行政制度,比如三省六部制,这些制度能把资源集中在国家手里。
尤其是陆路交通和漕运被广泛使用之后,粮食、物资就能更方便地运输到国库里了,财富源源不断地涌进来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帝王的功劳。
隋文帝比较节俭,征发徭役的时候很节制,比如把服役的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
这样一来,老百姓就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了,对隋朝的富裕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02
我们能确定的是,隋朝很富裕,它亡国,肯定不是因为缺钱。
那隋炀帝做了啥,就把大好江山给葬送了呢?
隋炀帝刚即位的时候,对老百姓还是挺好的,反正国家有钱,就减轻人民负担吧。
比如,刚才说隋文帝把服役年龄调到21岁,隋炀帝继续往后推,推到了22岁,还免去了妇女的租调。
但隋炀帝是一个干大事的,干大事就得花钱用人。
现在朝廷有钱了,隋炀帝的雄心壮志就摁不住了。
隋炀帝干的大事,被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总结为两项,“事四夷”和“务巡游”。
什么叫“事四夷”?
“四夷”就是周边的其他少数民族政权。
隋炀帝做了不少事,比如他招揽西域的胡人们来朝拜。
来朝拜不要紧,关键是这些人一路经过各地,各郡县都要花费巨资招待他们。
为了彰显隋朝有钱,隋炀帝把沿路的树木都缠上丝绸。
再比如,隋炀帝引诱西突厥献地,领土增加了看上去是好事,但要给戍守在这块土地上的军民供应物资,就是成本极高的件事。
从内地运输物资的道路上,有大量的老百姓就死在路边。
对于那些不听话的“夷族”,隋炀帝二话不说就要征讨。
隋炀帝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
光是征发的兵役就有上百万人,力役更是无数。
打仗,就得运输粮草,常年向北方运输的民夫就有几十万人。
03
我们再来看看“务巡游”。
隋炀帝喜欢巡游天下,为了巡游,他发起了很多重大的工程建设,比如营建东都洛阳、修长城、挖运河等等。
每个朝代几乎都会兴建大的工程,这没什么出格的,相反可能还会给老百姓带去好处。
但是,如果太多、太频繁,就会出问题。
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史书上说,每个月参加劳役的丁男就有二百万人,近四成死。
大业三年,隋炀帝修长城,发丁男百余万,第二年又增发丁男二十万,修筑过程中,死亡超过一半。
还有大名鼎鼎的大运河,大业元年开挖,又扑上去上百万劳力。
到大业四年的时候,只用一年就完成了通济渠和永济渠的施工,又动用劳力百余万,其中又是死伤无数。
总之,在隋炀帝统治的13年间,几乎年年都滥发徭役,人数规模空前,还总是超时延期,甚至都不限定工期。
更糟糕的是,徭役的强度高、生活条件差、执法严,导致死亡率很高。
你想想看,老百姓哪里受得了?
常年徭役,家里的壮劳力走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甚至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正常的生产活动都没法进行了。
隋炀帝时期,田赋确实不高,但徭役高啊,就是要老百姓出力的事情多。
老百姓就一双手,去打仗挖运河了,就不可能耕田了,民生陷入极度贫困。
隋炀帝统治仅仅13年,就因为徭役过重、滥用民力,躺在钱堆里而亡。
04
我们学历史课本,经常会看到徭役。
其实这是对人收税的一种。
这样的收税方式,老百姓不是给钱或粮食,而是直接让老百姓给朝廷出力干活,当兵打仗等等。
徭役是直接加在人身上的负担,是肉体能直接感受到的,这种痛苦最直接最深刻,还可能造成人的死亡,这种恐惧感也非常清晰。
而且老百姓给你干活了,就没时间干自己的活了,会严重影响老百姓从事生产的时间与能力。
所以说,徭役这样的财政方式,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对帝国来说,本来就是以土地为支撑点,就不应该让民众亲自服役了。
但是,直接向人收税简单啊,对管理能力要求没那么高。
所以在帝国时期,不管是直接役使民力还是按人头征税,总是一再出现。
尤其是上大工程和打仗时,民众亲身为国家服役,就成了重要的财政收入形式。
直到清朝,著名的“摊丁入亩”,把以前打着徭役旗号收的丁银,摊到田亩上征税,才算是真正消灭了徭役。
按照梁启超的话,这是在中国消灭了奴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