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和亲公主很难怀孕,背后竟是这个原因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联姻名词——和亲。最出名有两位,汉朝的王昭君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对于这种换取和平的方式,史书与民间是两种不同的态度。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史书上总是大书特书以一人换取了边境的安宁,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等等,总之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光芒万丈。
然而民间却认为和平更靠的是实力,牺牲一名女子实在太过屈辱。唐朝诗人李山甫就曾作诗为:遣妾一生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这种政策是好是坏,各有看法,我们今天只来说说和亲女子的事。
中国和亲史上最出名的是在汉唐,但巅峰时期却是在清朝。满清能够打入关内,其实也依靠了蒙古部落的力量,一是为了拉拢,二是为了堤防,清朝皇室与蒙古贵族多有姻亲,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孝庄太后、哲哲皇后等等。
而在满人入主中原后,与蒙古部落之间的关系也就变了,蒙古从盟友变成了需要制衡的北方边患,自此清朝开始大量的将公主嫁到草原,一方面是希望这些女子能帮清王朝监控蒙古草原的动向,另一方面也是想能让清朝的公主诞下将来的可汗,这样就能更好的掌控蒙古。
不单清朝如此,每一个和亲的王朝其实都抱有这样的想法,和亲起于汉朝。在白登之围后,刘邦被迫嫁了宗室子女给冒顿单于。刘邦之后,汉武帝刘彻之前,60年内汉朝嫁了10位汉朝宗室女子给匈奴三代冒顿、老上、军臣单于,军臣单于一人就赢取了5位和亲公主。
从汉朝到清朝,数量之上又是如此庞大,为什么很多和亲公主没有生育?且就没有一位公主生下了日后的继承者呢?
首先就是气候问题,宗室子女或者皇帝之女那都是正经的贵族出身,难免会有些娇生惯养,北方那种极为寒冷的气候一般的人都无法适应。
加上北方游牧民族医疗条件很差,即便生病了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草原之上争权夺利也是常有的事,随时跑来跑去,自己的性命都难保,更何况是孩子了。
其次就是游牧民族也不傻,他们知道和亲背面的意义何在。就算老汗王再怎么宠爱和亲过去的公主,再喜欢公主诞下的孩儿也不能立他为继承人。
游牧民族并没有中原王朝集权,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王,草原也讲根基,孩子的母族毫无势力其他的贵族怎么可能服气。
最后就是游牧民族一项残忍的习俗——“父死从子,兄死弟继”。这与中原女子“从一而终”的信念太过违背,公主嫁过去的可汗如果死了,那就要嫁给原本丈夫的弟弟、外甥,甚至是儿子。
著名的王昭君,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两人其实生下过一个孩子名为伊屠知牙师。
结果呼韩邪单于死后,其长子雕陶莫皋继任,这个雕陶莫皋不但强娶了王昭君,还杀了伊屠知牙师。
这种事情在中原人看来完全就是违背人伦,很多公主难以接受这种习俗选择了自尽,她们生下的孩子也都死于继任者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