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朝科举考试录取率那么高,背后是什么原因?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2-04)160

#一千个细节还原宋朝# 宋代汪洙的《神童诗》中有这样四句: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其实这四句诗说的是人生的四大喜事,丰收,友情,爱情,功名样样遂心,后来仿照人生的四大喜事概括出人生的四大悲事: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落第举人心。落第举人心出自白居易的《把酒思闲事》,其余三句无考,但这四大失意事确实可称人生的四大悲事。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四喜四悲中都有一项与考试有关,即登科与落第,可见,考试与人生的悲喜息息相关,考试决定人生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而是自古亦然。

有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十年七迁跃升十级,考试考得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这跃升十级几乎与政绩无关,跃升十级也只是品级的升高,并不是职权的扩大,除了最后的礼部侍郎是实职之外,前面的官职都是虚衔,并没有实质性的工作,主要是凭考试成绩来考核的结果。

考试决定胜负是科举制的游戏规则,科举制起源于隋朝,隋炀帝确立朝廷设科招考,以考试成绩来选官,这便是科举制度,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以后各朝各代都相继沿袭,其形式与内容都大同小异。

科举考试最热闹的是宋朝,参加考试的人数最多,录取率也更高,据《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和《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的统计结果,北宋科举共开科考试81榜,取士人数为:

1,正奏名进士19701人,明经诸科16352人,合计共36053人;

2,特奏名进士、明经诸科合计共16667人。

两者总计52720人,但后来有人考证,这其中还有漏榜未统计的,如果把漏榜按每榜平均数加上去的话,北宋取士总人数可达6万余人。

这是北宋的数字,再看南宋,南宋开科取士共有49榜,其登科人数为:正奏名进士23198人,特奏名进士22442人,共计45640人,加上漏榜的可达5万余人,这样两宋加一起的取士人数就有11万余人,平均每榜840多人,两宋历史按319年计算,每年平均有340多人。

宋朝科举考试录取率那么高,背后是什么原因?

这是其他朝代无法相比的。据《文献通考》及《登科记考》的统计,唐朝290年的历史,共开科考试268榜,具体数字为,秀才29人,进士6646人,明经诸科1596人,制举652人,共8923人,但这里明经的数字与实际相差很多,据史实统计修正的数字应为20619人,这样平均每榜约为76人,每年约为71人。

据《续文献通考》载,从元朝98年的历史,共取士考试16榜,计1135人。平均每榜约为70人,平均每年约为11人。

同样,据《续文献通考》统计数字,明朝277年历史,共开科考试88榜,计24612人。平均每榜约为280人,平均每年89人。清朝276年历史,共开科考试112榜,取士共计26881人。平均每榜240人,平均每年约为97人。

因此,如果按每榜来算,宋朝大考的录取率是唐朝的11倍,元朝的12倍,明朝的3倍,清朝的3.5倍,如果按每年来算,其倍数分别为唐朝的4.8倍,元朝31倍,明朝的3.8倍,清朝的3.5倍。

那么,宋朝的高考为什么这样的热闹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宋朝经济十分发达,中产阶级增多,这部分人随着财富的增多,要求在政治上寻求一定的地位,增加自己的发言权,并为自己的财富保驾护航,同时,他们的子孙大多脱离生产,有条件和时间读书,所以,必然要求通过考试来学而优则仕,以达到从政的目的。

二是宋朝从开国时起就抑武兴文,宰相必须用文人是其传统,重用文人必然导致读书人日益增加,同时由于经济高度发达,各级管理机构也需要更多的人才。

三是宋朝接受了前代各朝的教训,为了防止过多的落榜人士失意闹事,从而造成社会动乱,因此,也相应增加取仕的人数。

大考录取率高必然导致士人素质的降低,尤其是宋朝实行了所谓的特奏名制,为了笼络士人,对于累举不中、年老无成的举人,额外开恩赐其及第,而且所取人数比正奏名的还多,能做官的士人多,而官位少,难免要论资排辈,有人等到七十多岁才上位,上下班都要人搀扶,如何处理政务,这也造成宋王朝官场昏庸腐败的原因之一。#一千个细节还原宋朝# 宋代汪洙的《神童诗》中有这样四句: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其实这四句诗说的是人生的四大喜事,丰收,友情,爱情,功名样样遂心,后来仿照人生的四大喜事概括出人生的四大悲事: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落第举人心。落第举人心出自白居易的《把酒思闲事》,其余三句无考,但这四大失意事确实可称人生的四大悲事。

四喜四悲中都有一项与考试有关,即登科与落第,可见,考试与人生的悲喜息息相关,考试决定人生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而是自古亦然。

宋朝科举考试录取率那么高,背后是什么原因?

有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十年七迁跃升十级,考试考得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这跃升十级几乎与政绩无关,跃升十级也只是品级的升高,并不是职权的扩大,除了最后的礼部侍郎是实职之外,前面的官职都是虚衔,并没有实质性的工作,主要是凭考试成绩来考核的结果。

考试决定胜负是科举制的游戏规则,科举制起源于隋朝,隋炀帝确立朝廷设科招考,以考试成绩来选官,这便是科举制度,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以后各朝各代都相继沿袭,其形式与内容都大同小异。

科举考试最热闹的是宋朝,参加考试的人数最多,录取率也更高,据《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和《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的统计结果,北宋科举共开科考试81榜,取士人数为:

1,正奏名进士19701人,明经诸科16352人,合计共36053人;

2,特奏名进士、明经诸科合计共16667人。

两者总计52720人,但后来有人考证,这其中还有漏榜未统计的,如果把漏榜按每榜平均数加上去的话,北宋取士总人数可达6万余人。

这是北宋的数字,再看南宋,南宋开科取士共有49榜,其登科人数为:正奏名进士23198人,特奏名进士22442人,共计45640人,加上漏榜的可达5万余人,这样两宋加一起的取士人数就有11万余人,平均每榜840多人,两宋历史按319年计算,每年平均有340多人。

这是其他朝代无法相比的。据《文献通考》及《登科记考》的统计,唐朝290年的历史,共开科考试268榜,具体数字为,秀才29人,进士6646人,明经诸科1596人,制举652人,共8923人,但这里明经的数字与实际相差很多,据史实统计修正的数字应为20619人,这样平均每榜约为76人,每年约为71人。

据《续文献通考》载,从元朝98年的历史,共取士考试16榜,计1135人。平均每榜约为70人,平均每年约为11人。

同样,据《续文献通考》统计数字,明朝277年历史,共开科考试88榜,计24612人。平均每榜约为280人,平均每年89人。清朝276年历史,共开科考试112榜,取士共计26881人。平均每榜240人,平均每年约为97人。

因此,如果按每榜来算,宋朝大考的录取率是唐朝的11倍,元朝的12倍,明朝的3倍,清朝的3.5倍,如果按每年来算,其倍数分别为唐朝的4.8倍,元朝31倍,明朝的3.8倍,清朝的3.5倍。

那么,宋朝的高考为什么这样的热闹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宋朝经济十分发达,中产阶级增多,这部分人随着财富的增多,要求在政治上寻求一定的地位,增加自己的发言权,并为自己的财富保驾护航,同时,他们的子孙大多脱离生产,有条件和时间读书,所以,必然要求通过考试来学而优则仕,以达到从政的目的。

二是宋朝从开国时起就抑武兴文,宰相必须用文人是其传统,重用文人必然导致读书人日益增加,同时由于经济高度发达,各级管理机构也需要更多的人才。

三是宋朝接受了前代各朝的教训,为了防止过多的落榜人士失意闹事,从而造成社会动乱,因此,也相应增加取仕的人数。

大考录取率高必然导致士人素质的降低,尤其是宋朝实行了所谓的特奏名制,为了笼络士人,对于累举不中、年老无成的举人,额外开恩赐其及第,而且所取人数比正奏名的还多,能做官的士人多,而官位少,难免要论资排辈,有人等到七十多岁才上位,上下班都要人搀扶,如何处理政务,这也造成宋王朝官场昏庸腐败的原因之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2/234872.html

“宋朝科举考试录取率那么高,背后是什么原因?” 的相关文章

清朝内务府官职有多大 和巡抚级别差多少

清朝内务府官职有多大 和巡抚级别差多少

对清朝:内务府总管是多大的官,与巡抚相比,谁的官职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的时候,皇帝为了更好的处理好皇家事务,就设立了内务府。这个机构,属于清朝独有,最早来源于清朝入关以前的“包衣”制度。所谓“包衣”,就是一群八旗贵族下的家奴,他们就是劳力,专门干重活,做家...

刘伯温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没有下手为何还有关系

刘伯温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没有下手为何还有关系

对朱元璋并未诛杀刘伯温,为何说刘伯温的死与朱元璋有莫大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伯温的死因,已经成为了历史谜案。很多人都认为,刘伯温是朱元璋杀害的。为什么说他是朱元璋杀害的呢?(刘伯温剧照)当时刘伯温生病了,朱元璋让胡惟庸派御医去看他。御医给刘伯温开了一副药,刘伯...

乾隆六十年皇帝后就禅让给嘉庆 乾隆就不怕大权旁落吗

乾隆六十年皇帝后就禅让给嘉庆 乾隆就不怕大权旁落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做了60年皇帝,乾隆为何会选择生前传位给嘉庆?他不怕大权旁落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绝对是全世界,有人类以来,最潇洒快活的一个人,没有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哥们从25岁登基开始,做了60年皇帝,还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始终手握实权。这段时期...

贾诩和司马懿都在朝堂为官 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贾诩和司马懿都在朝堂为官 两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贾诩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懿和贾诩最大的交集,就是在216年以后,这时候两人都在朝堂为官,而且在立太子的事情上,贾诩的一句话,成就了曹丕,使得曹丕被立为太子。这一利益上,司马懿要感谢贾诩。司马懿是担任过曹丕的黄门侍郎,自然是...

南京城沦陷建文帝落荒而逃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南京城沦陷建文帝落荒而逃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对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朱棣怎么也没抓住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明风华》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幕,南京沦陷,建文帝不得不落荒而逃,于是他凭着朱元璋曾留给他的剃刀和僧袍成功逃脱而出,甚至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而制造了自焚的假象?朱棣并不相信这一事实,于是他派遣人员去搜...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灭掉越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吴越两国的传奇故事,除了老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阵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夫差击败勾践,双方进行和谈的故事了。按照《左传》的描述,这事儿没什么可说的,双方只是打了一场小仗,吴国虽然赢了...

隆科多为雍正立下大功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

隆科多为雍正立下大功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

还不知道:隆科多为雍正登基立下大功,为何会落得个被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22年,康熙临终之际,隆科多被任命为顾命大臣。雍正能顺利登基,隆科多功不可没,也因其拥戴有功,隆科多在雍正朝一度位极人臣。但没过几年,他就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告发,落得个抄...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怎么样?曹操为何会如何信任他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晋升魏王,汉朝百官都改用魏国的官号而非汉朝的官号,只有夏侯惇仍用得是汉朝官号。夏侯惇对此感到不安,于是向曹操提议让自己也改用魏国官号。曹操听了说:“你是我的朋友,我怎么能委屈你做我的臣子。”由此可见曹操对夏侯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