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晋之战是什么结果?秦魏两国的差距有多大?
每当一提起阴晋之战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春秋战国秦国的历史上有两个秦惠公,在写到后一个秦惠公时,《史记》里面并没有记载秦惠公发动秦魏阴晋之战的事,相反,而是着重描写了秦惠公派兵攻打巴蜀,收复南郑一事。那么,秦后惠公在位十三年,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
秦后惠公是秦简公的儿子,由于他继位时年龄也不小了,所以对秦简公时期丢失河西走廊的事耿耿于怀,在位十几年一直马不停歇,就为了重新开拓秦国的疆域面积,只可惜他无力回天,除了在攻打巴蜀收回南郑几个城池外,与魏国的阴晋之战大败而归。《史记》在描写这段历史时,可能也是照顾秦国统一六国的面子,没有在正史上记载,但在其它各诸侯国历史上却记载得比较详细。我们一起来看看秦后惠公在位怎么打的这两场仗。
之一场仗,攻打蜀国,收复南郑。早在秦厉共公时期,蜀国一直对秦国都很尊敬,雍城修筑围墙变成新城以后,巴蜀都率先前来进贡。但好事多磨,时间不久,到了秦躁公时期,巴国的南郑率先造反,不仅不进贡,还对秦国提出了挑战。从那以后,其它各国相继都起来跟秦国作对,秦国实力从此也每况愈下,到了秦简公时,由于魏国的崛起,秦魏围绕河西走廊的争夺更是互不相让,最终秦国又退回到东征始发地去了。
为了秦国重新振兴崛起,秦后惠公决定在任上做些什么,当务之急就是拓展国土。于是,在经过近十年的精心准备后,他把目光锁定在秦国西边的小国巴国,因为当初就是这个巴国的南郑率先造反不听招呼的。
面对秦国虎狼之师,巴国自然承受不住打击,几个回合,南郑王就投降了。收复了南郑,秦后惠公似乎看到了秦国的实力犹在,于是,又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要把河西走廊从魏国手中夺回来。
第二场仗,围绕河西走廊的争夺,秦魏展开了阴晋大战。在记载这次大战的历史时,各个时期的史书似乎有意回避秦国跟魏国在 *** 上的问题。按魏史上的记载,吴起率领五万魏武卒大战秦军五十万,而且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战果把魏武卒的实力传得神乎其神。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实际上,在吴起领兵攻打河西走廊以后,魏国已经占据河西部分地区很久了,秦国也因此跟魏国为了这块战略要地争夺了好长时间,双方各有输赢。但自从魏文侯重用吴起进行变法,对魏军进行改革后,对魏武卒的作用和体现吴起并不是很有底气,因此,他也想找个机会把自己亲自设计的魏武卒能力展现给魏文侯,以期在魏国站稳脚跟,因为当时朝中还有许多保守派并不看好吴起的改革。
另一方面,秦国并没意识到当面之敌已经是经过几年精心训练和意志锻炼的精锐部队,魏武卒早已不是从前的魏军普通士兵了。当秦后惠公发布号令集秦国举国之力,动用兵力五十万对魏国在河西走廊的领地进行抢夺时,吴起早就等在那里。而且,吴起还运用了他擅长的宣传能力,杀猪宰羊给魏武卒们打气送行,一系列的宣传和没有后顾之忧的保障措施,加上魏兵提前准备好了的优良装备作防护,秦军再多也是枉然。最终,魏军以一比十的悬殊比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秦国自此一战后好长时间都不敢越河西一步。
从上述历史解读中看出,秦后惠公发动的这两场战争,一赢一输,也使秦人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同时也成就了吴起魏武卒的威名。秦国从阴晋之战中也获得了很多的启发,也就在此后几十年时间,秦献公登基后,他发奋图强,终于从魏国手中夺回河西走廊战略要冲少梁,开启了大秦帝国重新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