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顾雍的观点是什么?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2-07)140

舌战群儒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顾雍:孔明,想效仿苏秦张仪,用三寸肉舌扫平东吴吗?

孔明:万万不敢。足下只知苏秦张仪乃能言善辩之士,却不知,他们亦真豪杰。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安邦定国之功,绝非恃强凌弱、避死贪生之徒。而时下有人,一听说曹操拥军百万,且不问虚假真实,即刻欲叩首乞降。这等人还敢笑苏秦张仪吗

顾雍:孔明以为,曹操何许人也?

孔明:汉贼,天下皆知,又何必问

顾雍:此言差矣。汉传世四百年,天命已尽。如今,三分天下曹操已得其二,剩下其一,也暗怀归心。刘使君不识天命,逆流而行,安能不败啊

孔明:足下此话,真是无君无父不忠不孝之言。人生于天地间,当以忠义为本,我等既为汉臣,就当与贼势不两立,大汉已传世四百年,为何不能再传四百年?如果不能,就是因为有了足下这样无君无父之人,坏了大汉天下也

(顾雍一哼而退)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顾雍的观点是什么?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为了抗御曹军, 保全东吴,鲁肃向孙权提出联刘抗曹的主张。孙权遂派他去刘备那里探听情况。早在隆中即洞察天下形势,建议刘备“外结好孙权”的诸葛亮夙有联孙抗曹之意,所以,与鲁肃不谋而合。在得到刘备的同意之后,便与鲁肃结伴到柴桑来劝说孙权。东吴内部主战主降两派意见不一,以张昭为首的众多谋士极力主张投降,而孙权面对这种情形也无可奈何,显得犹豫不决,这就给诸葛亮的劝说设置了障碍,也给读者制造了悬念。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 据此,这次论辩可以分为七个小场次。之一场是诸葛亮与张昭的论辩。论辩的焦点是诸葛亮自比管乐是否“言行相违”。

这场论辩是由张昭挑起的。张昭等人认为孙、刘是无法抵抗曹操的,诸葛亮此行的目的是要借东吴的力量抵抗曹操,保全自己。要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办法之一就是找出诸葛亮的破绽,抓住他的把柄,杀去他的锐气。所以,他首先提出了诸葛亮是否真的自比管仲、乐毅的问题。管仲是春秋时齐恒公的大臣;曾辅佐桓公为一代霸主,是历史上杰出的文臣;乐毅是春秋时燕昭王的武将,曾统帅大军克齐70余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自比管仲、乐毅,也就是说自己文同管仲,武比乐毅,是文武双全的杰出人才。

张昭认为这是诸葛亮自吹自擂,故提出此问,为下面的攻击张本。诸葛亮答得很爽快,不仅承认了这一说法,而且还说这只是“小可之比”,口气颇为倨傲,似乎对张昭发问的目的毫不经意。对此,张昭没有去纠缠,而是把握住论辩的方向,紧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诸葛亮未能辅佐刘备取得荆襄“是何主见”?这一问看似寻常,实际上却很尖锐,它与之一问紧密相连,运用诱问法使诸葛亮的言论和行为之间出现了悖谬,完成了攻击的准备。诸葛亮早已看破张昭的意图。所以,他先正面解释不取荆襄是刘备不想取、不忍取——襄阳一带,取之甚易,所以未取,是不想取,荆州之地则是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取——从而表明这与他诸葛亮没有干系,至于为曹操所占,那更与他诸葛亮无关,全是因为刘琮投降了曹操。然后,又用避而不谈法轻轻撇 开了对方“是何主见”的问题。然而,张昭并未因诸葛亮看破了他的意图而作罢,而是按他的既定战术,径直指出诸葛亮“言行相违”,正面展开了进攻。他先用欲抑先扬法蓄势,尔后用揭悖反驳法通过指出诸葛亮“自比管乐”的言论和他的行动——“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荆州为操所占);“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之间的悖谬之处进行了驳斥。

听了张昭的驳斥,诸葛亮“哑然而笑”,进行了反驳。他先用反问直诘法予以回击,以大鹏自比,而把对方比作群鸟,从气势上镇住对方。接着以人患了重病应该如何调理治疗为喻,论证刘备不能与曹操硬拼的道理,隐笑张昭是庸臣误国,犹庸医杀人。然后用事例论证法针对张昭援为论据的荆州为操所占;“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 “弃新野,走樊城”有着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荆州为操所占,“败当阳,奔夏口”是因为刘备“大仁大义”而非军事上无能。这就揭示了对方的这三个论据证明不了其论点,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粉碎了对方的进攻。尔后,又援引韩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的史实证明“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名将用兵也不是百战百胜的道理,以韩信自比,从另一个角度为自己开脱辩护。最后,话锋一转,指出韩信虽然不是每战必胜,但在“国家大计,社稷安危”上,是有主见的。“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将矛头直刺张昭等一班 主降派,使对方无法招架,取得了之一场论辩的胜利。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顾雍的观点是什么?

第二场是诸葛亮和虞翻的论辩。争论的焦点是:说刘备方面不惧曹军是否“大言欺人”。虞翻首先问诸葛亮对曹军浩大声势的看法。诸葛亮表示曹军乃“蚁聚之兵”,“乌合之众”,“不足惧也”。虞翻听了冷笑揭悖法点出了诸葛亮言论和行为相悖谬,指斥诸葛亮是“大言欺人”。于是,诸葛亮进行了回击。他先用反问直诘法抵住了对方的话锋(这个反问实际上是以“寡不敌众”的公理作论据证明刘

备兵败当阳不足为奇,更与“惧”不相干)。然后表示退守夏口是在等待时机,而不是所谓“计穷” (即退守夏口与“惧”无关),这就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了对方,说明自己并非“大言欺人。最后,用事例论证法,以对方的行为作反衬,证明刘备“真不惧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自己不是在“大言欺人”,取得了第二场论辩的胜利。

第三场是诸葛亮与步骘的论辩。步骘首先问难。他是想用张仪、苏秦来贬低诸葛亮,说诸葛亮游说东吴就像只会夸夸其谈的苏秦、张仪一样。诸葛亮妙在避开自己不谈,而采用间接回答的 *** ,以敌制敌,抓住步骘对张仪、苏秦的评价大做文章。他先用事例论证法证明“苏秦、张仪亦豪杰也”,然后又拿步骘等人 听到曹操的威胁恫吓就准备投降的事实来与张仪、苏秦对比,指出步骘根本没有嘲笑苏秦、张仪的资格。因为步骘是通过贬低苏秦、张仪来贬低诸葛亮的,所以,诸葛亮为苏秦、张仪正名,实际上也就为自己正了名,说步骘没资格笑苏张,就正是说步骘没资格笑他诸葛亮。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四场是诸葛亮与薛综的论辩。薛综先问诸葛亮对曹操的看法。诸葛亮直截了当地指出,曹操乃汉贼。薛综立刻反驳说,汉朝“天数将终”,曹操将取得天下是“天数”使然,刘备与之争斗乃是“不识天时”。对此,诸葛亮抓住对方立论不符合封建道统观念的要害,给予迎头痛击。他先厉声棒喝,呵斥对方“无父无君”,亮出自己的观点,继而进行论证。用公理论证法证明对方理应诛戮不臣之人,再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乃汉贼”(即曹操是不臣之人),这就得出了一个暗含的结论:对方理应诛戮曹操,可是现实却是对方“以天数归之”。这样,对方的立论与封建道统观念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证明对方真的是“无父无君”,使之狼狈不堪。

第五场是诸葛亮与陆绩的论辩。陆绩的观点是刘备无法与曹操抗衡。理由是:曹操出身名门,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出身低微,“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诸葛亮对此分三步进行了驳斥。之一步用反问句点出陆绩幼年时“座间怀桔”的故事,意在回敬陆绩对刘备早年“织席贩屦”的讥讽。第二步用釜底抽薪法通过否定对方的论据来反驳对方的观点。先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名为“曹相国之后”,实为“曹氏之贼子”,再用揭悖法指出“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查考”的说法与“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的事实相悖谬,驳斥了刘备出身低微的说法。这样,构成

对方论据的两个要件就被否定了,对方的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第三步用汉高祖与刘备类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刘备织席贩屦也就不见得无法与曹操抗衡,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而完全驳倒了对方。

第六场是诸葛亮和严峻的论辩。严峻问诸葛亮“治何经典”,意思是要兴邦立事就要治经典,诸葛亮不治经典就没有资格在此谈论抗曹、降曹的军国大事。诸葛亮听出这层意思,运用揭悖法,通过指出严峻的言论与古代豪杰匡扶宇宙却未曾治何经典的客观实际之间存有的悖谬进行了驳斥。

第七场是诸葛亮和程德枢的论辩。程德枢以“儒”自居,指责诸葛亮“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程德枢指责诸葛亮“未必真有实学”,也就是说他这样的“儒”是有“实学的。于是,诸葛亮抓住“儒”字,用追加前提的办法将之分成“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而分别阐释,着重讥刺“小人之儒”的所谓“实学”不过是“雕虫”、“翰墨”之技,又举出杨雄的例子予以证明。因为程德枢是以“儒”自居来嘲讽诸葛亮的,所以,诸葛亮说的是“小人之儒”,讥刺的就正是程德枢。一顿痛斥,说得程德枢张口结舌。在舌战中诸葛亮还巧妙运用医学方面的知识,说:“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如果再算上后面“借东风”的故事,则诸葛亮真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方面知识无所不通的一个“通人”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2/235395.html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顾雍的观点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李渊一半的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李渊为何不喜欢这个儿子

李渊一半的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李渊为何不喜欢这个儿子

还不知道:李渊为何不喜欢李世民?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是李渊次子,由于李渊登基称帝后,遵循了古代制度,以长子继承制,确立皇位继承人,因此,李建成当上了太子,然而,李建成与李世民,却因为储君之位,关系一步步恶化。直到后来,矛盾开始公开化,...

历史上秦孝文王在位时间有多长?他的死与吕不韦有何关系?

历史上秦孝文王在位时间有多长?他的死与吕不韦有何关系?

秦孝文王, 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国君。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秦孝文王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最短的秦王,正式在位仅有三天。因此有人怀疑吕不韦为了让秦庄襄王早些即位,于是毒死了秦孝文王。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一,秦国王子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与唐八子的儿子,秦悼太子的庶弟,...

绛邑公主和馆陶公主都是汉文帝的女儿 两人地位为何完全不同

绛邑公主和馆陶公主都是汉文帝的女儿 两人地位为何完全不同

对同样是汉文帝的女儿,绛邑公主为何处处不如馆陶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文帝一生比较节制自己欲望,不仅主张薄葬,对金珠玉器华衣美服这些都少有兴趣,连后宫妃嫔都不多,除了皇后窦氏之外,见诸于史书记载的也就慎夫人、尹姬,不像他孙子汉武帝,光红颜故事主角都换了好几位,从...

诸葛亮真的不会打仗吗 刘备打仗的时候为何没有带诸葛亮

诸葛亮真的不会打仗吗 刘备打仗的时候为何没有带诸葛亮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真不会打仗吗?为何刘备打仗从不带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07年的南阳一间茅草屋里,颠沛流离半生的刘备经人指点从在隆中请出了诸葛亮,而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也从这里诞生。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诸葛亮被评价为”近乎妖“,说明了诸葛亮的厉害之...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楷是什么反应?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楷是什么反应?

高平陵之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魏国,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把曹爽以及党羽一网打尽。按照史料记载,这次事件中,司马懿一共镇压了五千多人。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曹魏的宗室。整个曹家从此一蹶不振,皇帝曹芳也成为司马家族的傀儡...

葭萌关之战魏延如果遇到马超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葭萌关之战魏延如果遇到马超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葭萌关之战是三国经典战役之一,张飞单挑马超二百余合不分胜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马超大战葭萌关,张飞请战,诸葛亮智激张飞,说必须要请关羽来才能抵挡马超,而且,就算关羽来了,也不一定能赢。此话一出,激怒了张飞,张飞非要战马超,并立下军令,诸葛亮见智激张飞的目的达到,同意了...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死后,侄子荀攸为何继续为曹操效力?他怎么想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

辅公祏是什么人?他最后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么?

辅公祏是什么人?他最后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么?

辅公祏原是隋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后被李渊招降,被封为舒国公。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辅公祏是隋末割据江淮的枭雄,建立辅宋政权。但辅宋源于归附唐朝的杜伏威势力,而且杜伏威就在大唐朝廷任职。辅公祏与杜伏威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一起同甘共苦,反抗隋朝,割据江淮。那为何辅公祏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