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顾雍的观点是什么?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2-07)240

舌战群儒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顾雍:孔明,想效仿苏秦张仪,用三寸肉舌扫平东吴吗?

孔明:万万不敢。足下只知苏秦张仪乃能言善辩之士,却不知,他们亦真豪杰。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安邦定国之功,绝非恃强凌弱、避死贪生之徒。而时下有人,一听说曹操拥军百万,且不问虚假真实,即刻欲叩首乞降。这等人还敢笑苏秦张仪吗

顾雍:孔明以为,曹操何许人也?

孔明:汉贼,天下皆知,又何必问

顾雍:此言差矣。汉传世四百年,天命已尽。如今,三分天下曹操已得其二,剩下其一,也暗怀归心。刘使君不识天命,逆流而行,安能不败啊

孔明:足下此话,真是无君无父不忠不孝之言。人生于天地间,当以忠义为本,我等既为汉臣,就当与贼势不两立,大汉已传世四百年,为何不能再传四百年?如果不能,就是因为有了足下这样无君无父之人,坏了大汉天下也

(顾雍一哼而退)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顾雍的观点是什么?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为了抗御曹军, 保全东吴,鲁肃向孙权提出联刘抗曹的主张。孙权遂派他去刘备那里探听情况。早在隆中即洞察天下形势,建议刘备“外结好孙权”的诸葛亮夙有联孙抗曹之意,所以,与鲁肃不谋而合。在得到刘备的同意之后,便与鲁肃结伴到柴桑来劝说孙权。东吴内部主战主降两派意见不一,以张昭为首的众多谋士极力主张投降,而孙权面对这种情形也无可奈何,显得犹豫不决,这就给诸葛亮的劝说设置了障碍,也给读者制造了悬念。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 据此,这次论辩可以分为七个小场次。之一场是诸葛亮与张昭的论辩。论辩的焦点是诸葛亮自比管乐是否“言行相违”。

这场论辩是由张昭挑起的。张昭等人认为孙、刘是无法抵抗曹操的,诸葛亮此行的目的是要借东吴的力量抵抗曹操,保全自己。要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办法之一就是找出诸葛亮的破绽,抓住他的把柄,杀去他的锐气。所以,他首先提出了诸葛亮是否真的自比管仲、乐毅的问题。管仲是春秋时齐恒公的大臣;曾辅佐桓公为一代霸主,是历史上杰出的文臣;乐毅是春秋时燕昭王的武将,曾统帅大军克齐70余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自比管仲、乐毅,也就是说自己文同管仲,武比乐毅,是文武双全的杰出人才。

张昭认为这是诸葛亮自吹自擂,故提出此问,为下面的攻击张本。诸葛亮答得很爽快,不仅承认了这一说法,而且还说这只是“小可之比”,口气颇为倨傲,似乎对张昭发问的目的毫不经意。对此,张昭没有去纠缠,而是把握住论辩的方向,紧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诸葛亮未能辅佐刘备取得荆襄“是何主见”?这一问看似寻常,实际上却很尖锐,它与之一问紧密相连,运用诱问法使诸葛亮的言论和行为之间出现了悖谬,完成了攻击的准备。诸葛亮早已看破张昭的意图。所以,他先正面解释不取荆襄是刘备不想取、不忍取——襄阳一带,取之甚易,所以未取,是不想取,荆州之地则是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取——从而表明这与他诸葛亮没有干系,至于为曹操所占,那更与他诸葛亮无关,全是因为刘琮投降了曹操。然后,又用避而不谈法轻轻撇 开了对方“是何主见”的问题。然而,张昭并未因诸葛亮看破了他的意图而作罢,而是按他的既定战术,径直指出诸葛亮“言行相违”,正面展开了进攻。他先用欲抑先扬法蓄势,尔后用揭悖反驳法通过指出诸葛亮“自比管乐”的言论和他的行动——“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荆州为操所占);“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之间的悖谬之处进行了驳斥。

听了张昭的驳斥,诸葛亮“哑然而笑”,进行了反驳。他先用反问直诘法予以回击,以大鹏自比,而把对方比作群鸟,从气势上镇住对方。接着以人患了重病应该如何调理治疗为喻,论证刘备不能与曹操硬拼的道理,隐笑张昭是庸臣误国,犹庸医杀人。然后用事例论证法针对张昭援为论据的荆州为操所占;“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 “弃新野,走樊城”有着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荆州为操所占,“败当阳,奔夏口”是因为刘备“大仁大义”而非军事上无能。这就揭示了对方的这三个论据证明不了其论点,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粉碎了对方的进攻。尔后,又援引韩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的史实证明“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名将用兵也不是百战百胜的道理,以韩信自比,从另一个角度为自己开脱辩护。最后,话锋一转,指出韩信虽然不是每战必胜,但在“国家大计,社稷安危”上,是有主见的。“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将矛头直刺张昭等一班 主降派,使对方无法招架,取得了之一场论辩的胜利。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顾雍的观点是什么?

第二场是诸葛亮和虞翻的论辩。争论的焦点是:说刘备方面不惧曹军是否“大言欺人”。虞翻首先问诸葛亮对曹军浩大声势的看法。诸葛亮表示曹军乃“蚁聚之兵”,“乌合之众”,“不足惧也”。虞翻听了冷笑揭悖法点出了诸葛亮言论和行为相悖谬,指斥诸葛亮是“大言欺人”。于是,诸葛亮进行了回击。他先用反问直诘法抵住了对方的话锋(这个反问实际上是以“寡不敌众”的公理作论据证明刘

备兵败当阳不足为奇,更与“惧”不相干)。然后表示退守夏口是在等待时机,而不是所谓“计穷” (即退守夏口与“惧”无关),这就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了对方,说明自己并非“大言欺人。最后,用事例论证法,以对方的行为作反衬,证明刘备“真不惧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自己不是在“大言欺人”,取得了第二场论辩的胜利。

第三场是诸葛亮与步骘的论辩。步骘首先问难。他是想用张仪、苏秦来贬低诸葛亮,说诸葛亮游说东吴就像只会夸夸其谈的苏秦、张仪一样。诸葛亮妙在避开自己不谈,而采用间接回答的 *** ,以敌制敌,抓住步骘对张仪、苏秦的评价大做文章。他先用事例论证法证明“苏秦、张仪亦豪杰也”,然后又拿步骘等人 听到曹操的威胁恫吓就准备投降的事实来与张仪、苏秦对比,指出步骘根本没有嘲笑苏秦、张仪的资格。因为步骘是通过贬低苏秦、张仪来贬低诸葛亮的,所以,诸葛亮为苏秦、张仪正名,实际上也就为自己正了名,说步骘没资格笑苏张,就正是说步骘没资格笑他诸葛亮。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四场是诸葛亮与薛综的论辩。薛综先问诸葛亮对曹操的看法。诸葛亮直截了当地指出,曹操乃汉贼。薛综立刻反驳说,汉朝“天数将终”,曹操将取得天下是“天数”使然,刘备与之争斗乃是“不识天时”。对此,诸葛亮抓住对方立论不符合封建道统观念的要害,给予迎头痛击。他先厉声棒喝,呵斥对方“无父无君”,亮出自己的观点,继而进行论证。用公理论证法证明对方理应诛戮不臣之人,再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乃汉贼”(即曹操是不臣之人),这就得出了一个暗含的结论:对方理应诛戮曹操,可是现实却是对方“以天数归之”。这样,对方的立论与封建道统观念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证明对方真的是“无父无君”,使之狼狈不堪。

第五场是诸葛亮与陆绩的论辩。陆绩的观点是刘备无法与曹操抗衡。理由是:曹操出身名门,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出身低微,“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诸葛亮对此分三步进行了驳斥。之一步用反问句点出陆绩幼年时“座间怀桔”的故事,意在回敬陆绩对刘备早年“织席贩屦”的讥讽。第二步用釜底抽薪法通过否定对方的论据来反驳对方的观点。先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名为“曹相国之后”,实为“曹氏之贼子”,再用揭悖法指出“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查考”的说法与“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的事实相悖谬,驳斥了刘备出身低微的说法。这样,构成

对方论据的两个要件就被否定了,对方的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第三步用汉高祖与刘备类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刘备织席贩屦也就不见得无法与曹操抗衡,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而完全驳倒了对方。

第六场是诸葛亮和严峻的论辩。严峻问诸葛亮“治何经典”,意思是要兴邦立事就要治经典,诸葛亮不治经典就没有资格在此谈论抗曹、降曹的军国大事。诸葛亮听出这层意思,运用揭悖法,通过指出严峻的言论与古代豪杰匡扶宇宙却未曾治何经典的客观实际之间存有的悖谬进行了驳斥。

第七场是诸葛亮和程德枢的论辩。程德枢以“儒”自居,指责诸葛亮“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程德枢指责诸葛亮“未必真有实学”,也就是说他这样的“儒”是有“实学的。于是,诸葛亮抓住“儒”字,用追加前提的办法将之分成“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而分别阐释,着重讥刺“小人之儒”的所谓“实学”不过是“雕虫”、“翰墨”之技,又举出杨雄的例子予以证明。因为程德枢是以“儒”自居来嘲讽诸葛亮的,所以,诸葛亮说的是“小人之儒”,讥刺的就正是程德枢。一顿痛斥,说得程德枢张口结舌。在舌战中诸葛亮还巧妙运用医学方面的知识,说:“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如果再算上后面“借东风”的故事,则诸葛亮真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各方面知识无所不通的一个“通人”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2/235395.html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顾雍的观点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贾诩如果和司马懿斗智 谁才是更胜一筹的人

贾诩如果和司马懿斗智 谁才是更胜一筹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贾诩与司马懿斗智,谁更胜一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作为三国时代的两个大阴谋家――贾诩和司马懿,他们都诡谲阴狡,智略深长,那么如果两人斗智,谁又能更胜一筹呢?关于司马懿,大家都清楚,他有着超乎于常人的强大毅力,屡挫屡战,坚执不屈。如同伏在草丛中屏...

孙尚香回到东吴后守寡了吗 她有没有改嫁别人

孙尚香回到东吴后守寡了吗 她有没有改嫁别人

还不知道:刘备的妻子孙尚香,回到东吴之后嫁给了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天下三分,局势不是那么的稳定,这时候政治家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联姻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公元208年的冬天,孙权为了巩固联盟,将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当然一般政治联姻都是男不情...

马岱斩杀魏延后去了什么地方 他为何突然消失了

马岱斩杀魏延后去了什么地方 他为何突然消失了

斩杀魏延后,马岱去哪了,为何后来突然消失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人,发生了很多事,也流下了不少特别的故事,比如魏延和马岱之间的恩怨纠葛。魏延,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县)人,是三国时...

被围困麦城突围时,关羽留下了周仓是因为什么?

被围困麦城突围时,关羽留下了周仓是因为什么?

关羽,东汉末年名将,,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关羽败走麦城时,孤立无援,刘封和孟达见死不救,糜芳和傅士仁投降,关羽走投无路,没有办法,只得突围,企图回到成都,再卷土重来。在麦城突围时,关羽为何留下一直跟随自己的周仓?用意何在?按理说,关羽应该带着周仓一起突围,为何不...

诸葛亮为什么要点名让马谡去守街亭 换做其他人不行吗

诸葛亮为什么要点名让马谡去守街亭 换做其他人不行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守街亭为何要点名马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混战不休,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兼并战争后,终于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自此魏蜀吴割据一方。然而三国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夷陵之战后,蜀吴皆元气大伤。刘备已故,蜀国由诸葛亮主政,为完成匡扶汉室重任,经...

汉末时期袁绍敢和董卓公开叫板,他哪里来的底气?

汉末时期袁绍敢和董卓公开叫板,他哪里来的底气?

董卓是东汉末年军阀、权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率军进入京师,掌握了大权,董卓想废掉皇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董卓召集群臣商议,众人敢怒不敢言,这时,袁绍站出来强烈反对,董卓大怒,说,你认为我的宝剑不锋利吗?袁绍一听,立即也拔出宝剑说,你的剑锋利,我的剑难道就不...

刘秀的一生有多完美?事业爱情都是满分答卷

刘秀的一生有多完美?事业爱情都是满分答卷

刘秀的一生有多完美?事业爱情都是满分答卷,打仗太顺利,2任皇后也不争风吃醋,就连儿子都不为了皇位而勾心斗角,简直让人觉得不够真实,顺利得波澜不惊,令人意外,可以说是真正开挂的第一人。刘秀的出生与戎马生涯刘秀与汉高祖刘邦是有血缘关系的,这一点已被史学家认可。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只不过从汉武帝开始,实施...

嘉庆处死和珅之后 作为儿子的丰绅殷德为何能安然无事

嘉庆处死和珅之后 作为儿子的丰绅殷德为何能安然无事

对和珅被处死,他儿子丰绅殷德为何能平安无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国历史上的清朝,被历史学家称为满清政府,它是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案例之一,其也是掌权时间相对比较久的朝代,在这个时期是满、汉、蒙三个民族融合的开始,从这方面来说,清朝对民族融合方面的作用还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