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只是亡国借口?
“烽火戏诸侯”中,褒姒成为周幽王灭亡的之一罪人,这到底是史实,还是背锅的借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夏朝的时候,天空上突然出现了两条龙,他们在天上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最后在地上留下了一滩水就飞走了。夏朝的巫师说要用一个盒子把这精华装起来,然后封印,盒子不能打开,否则必有大祸。这个盒子从夏朝传到了商朝,又从商朝传到了周朝,一直没有人敢打开,到了周厉王的时候,就是后来被国人驱除的那位君主,他非常的自以为是,刚愎自用,非要打开看看这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不行,大臣们怎么劝阻,他也不听。他刚一打开这盒子,那水就变成了一个黑色的大乌龟(玄鼋yuán),然后这个大乌龟迅速向后院跑去,人们就跟在后面追。后院恰好有个小宫女,大乌龟就向小宫女冲过去,然后一下子就不见了。过了几年,周厉王死了,他的儿子周宣王即位,有一天,那个小宫女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不久就生下一个孩子,宫女很害怕,就把孩子偷偷的扔到了宫外。当时,在国都流传着一个童谣,说“山桑弓,箕木袋,灭亡周国的祸害”,这首童谣预言卖桑木作的弓箭之人,就是灭亡周国之人,这话传到了宣王耳中,宣王很生气,就下令到处抓卖桑木弓的人,并把他们杀掉。这时候正好有老两口来京城做生意,得知国王正在抓他们这样的正经生意人,吓得撒腿就跑,而到了京城外的路边上,忽然听见有小孩子的哭声,老两口走过去一看,发现是个弃婴,这个孩子就是之前那个宫女抛弃的。老两口得了一个孩子,很高兴,夫妇二人继续往前逃,就逃到了褒国。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这时候国君已经是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了,褒国人怕被周朝灭掉,就想把被小宫女扔掉的那个女孩献给周幽王,以求赎罪,因为当初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国献出,所以叫她褒姒。
司马迁《史记》记载的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国语?郑语》中,据说是周幽王时期的史官史伯讲述的,史伯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在幽王八年,正是褒姒受宠的时候,距离幽王战死,西周灭亡还有三年。
在西周灭亡前后的诗篇中,有一些对褒姒的指责,如《瞻卬》曰:“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贵族大臣们指责褒姒干政导致王朝大乱,《小雅?正月》中,诗人公开批评褒姒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诗人把西周灭亡的责任直接推到了褒姒身上。褒姒灭国应该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看法。
在西周灭亡一百年后,在晋献公的朝廷上,史官和大臣详细讨论西周灭亡的原因,《国语?晋语》中记载,史苏认为“褒姒有宠”是导致西周亡国的根本原因,另一位大臣郭偃不同意史苏的看法,认为不能把责任都归在褒姒身上,他认为西周灭亡是周幽王道德有问题。
平王东迁,晋、郑是依,周幽王之后的周平王东迁,晋国和郑国都是功臣,关于幽王失国的记载也多保存在这两国的史官手中。而这些史料对褒姒以及周幽王的指责中,都还没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那么司马迁讲述的这个故事根据的是什么呢?据现代学者考证,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西汉以前存在“烽火”,“烽火”这一报警系统是西汉为了防御匈奴才出现的,周幽王的时候,“烽火”实际上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不少学者已经发现,在司马迁之前的文献中,只有《吕氏春秋》记载了周幽王戏诸侯的故事,但其中记载的是周幽王“击鼓”,是“周幽王击鼓戏诸侯”,而到了司马迁的笔下,才最终变成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司马迁根据西汉的“烽火”设置,而最终改写了这个故事,这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历史上,褒姒干政应该是很有可能的,至于西周灭亡跟她有多大的关系就不好说了。“女色祸国”,自古大行其道,男人们的失败,往往需要一个替罪羊,而女人们往往会被最终承担这样一个角色,而且有时候还会不断被加戏,“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诞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