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失街亭败在谁的手下?与他的性格有关吗?
三国演义马谡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在失街亭那章所表现出来的是:
(1)刚愎自用。当马谡与王平等人到达街亭时,王平就曾劝他别在山上扎营并陈述利害,但他没听。
(2)不善于搞好与同级和下属的关系。这点应该是兵家大忌,当马谡与王平等人产生意见分歧后,他并没有静下心来听大家分析,而是粗暴地执行自己的战术安排。结果是导致王平只能另择地驻扎部分兵马,而像高翔等人只能去列柳城驻扎,所以后来几路兵马相救不及,几乎被分割包围歼灭。
(3)遇险并没有表现出统帅应有的镇定,所以当山上水尽,被迫突围时蜀兵是处于混乱状态的,山南蜀兵更是直接降魏,全局被动。
从这一系列情况看,诸葛亮在此次战役中真是所托非人,对战事失利要负相当责任,而马谡假如作为普通的一员战士,可能是英勇善战的,但是他却不具备将帅应有的才华,这应不是盲目的贬损之语。
马谡失街亭败给了谁
马谡刚愎自用,不听诸葛亮建议,不听王平劝导,仍然驻扎在街亭山上,远离水源。这件事情让侦查的魏军士兵知道之后禀告了魏明帝。
魏明帝是曹睿,当他知道马谡守在了街亭山上之后大喜,这是一个好时机,在司马懿的建议之下立刻派骁勇善战的张郃整理兵马前去街亭。
张郃到了之后潜伏下来,然后观察水源的情况,确定马谡舍弃水源上了山之后心中大喜,立刻让士兵用大石头堵了蜀国军队的水源,把粮道毁了,这样一来,马谡无水无粮食,在山上困住了,下令纵火烧山。
蜀军士兵没有水喝,饥渴难耐,于是军心自己就散了,不用别人攻打,自己就败了。趁着山上混乱,张郃集结一群人开始进攻。马谡集结主力人马冲破了围堵,一路奔回大本营,退回军中,街亭失守。
马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军令,违背了靠山靠水扎营的原则,孤军上山,让蜀军失了北伐的更好时机,马谡必须要为这件事情负主要责任。
诸葛亮开总结大会:异常痛心的看着被绑着的马谡:“我选错了你,你真让我失望。”之后为了整肃军纪下令将马谡斩首。
死之前,马谡上书给诸葛亮说:“我知道您待我如父子一样,这次我违背了您的指令,这让军法难容,您处罚我是应该的,我死而无怨,恳请丞相照顾好我家人。”诸葛亮老泪纵横,心如刀绞,在马谡死后将他儿子收为自己的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