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从何时开始变质的?真的是从汉朝开始吗
为何说儒家思想从汉代开始“变质”,背离了孔子本意?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儒家思想自春秋孔子时期出现,到清朝灭亡,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儒家思想促成了传统礼仪道德的出现,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最根本的人生标准和道德理念。如果没有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的文明也绝不会领先于世界,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中心。
但是我们现在人一提到儒家思想的时候,除了这些积极影响,还有很多的批判,比如妇女的三从四德的约束、裹脚的陋习、愚忠的思想、以自己为中心忽视天下的自私自利等等批评。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数千年的统治思想,必然是有其可取之处的,那么为何又会出现我们所说的这些弊病呢?这是否背离了孔子的本意?
回答上面的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先来看看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春秋末年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本的儒家学说,强调“仁义礼智信”、“克己复礼”等内容,当时孔子的学说主张是以德治民,儒就是仁义的意思。而后孟子、荀子分别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儒家学说作了补充发展,孟子强调民重君轻;而荀子强调儒法结合,天道自然,强调爱民。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先秦时期的儒家学说总体上强调百姓是比君王重要的,君王想要更好的治理天下必须要善待百姓,把百姓放在之一位。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秦汉时期,西汉武帝时期,当时的武帝渴望实现大一统,不仅要从地理上而且也要在精神层面上,所以董仲舒应运而出提出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大一统儒家思想。
不要小看这几个主张,这是从根上背离了先秦的儒家思想,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变质”就是从董仲舒开始的。孔子儒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以百姓为主、仁义治天下;而董仲舒的主张则是把皇帝摆在了更高的地位,百姓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皇帝,因为他是天子。
自董仲舒开始,儒家思想就开始走向了“变质”。魏晋时期的玄学,主张门阀制度,百姓无为;程朱理学,更是“ *** ”,“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更是加固了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压迫剥削百姓;而后无论是王阳明的心学,还是明清儒学的异端如李贽、顾炎武等人,要么是过分强调道德作用,要么就是过于偏激。
在这里并不是说他们的学说是不正确,像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这都是进步的思想,为后来清末的思想解放提供了基础,但是这些都违背了孔子主张的本意,李贽更是打出孔子并非天生圣人的旗号。
儒家学说的一路发展,无疑是每个时代发展的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思想文化更逃不了这个规律,除此之外它也极大地受到政治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的封建专制制度下,要求儒家思想去为其服务,因此儒学思想一次次的“变质”,从为了保护百姓、为了百姓利益出发的学说转变到了压迫百姓的思想禁锢。
而这些思想禁锢无疑成为了中国人的死穴,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人的死板、无知愚昧很大程度上都是儒家思想长期禁锢的缘故,这也是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时候胡适等人那么强烈的抨击儒家学说的重要原因。
但是这并不能否定这些所谓的“变质”儒家思想的巨大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社会秩序。为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使得中国成为东亚儒家文化圈的中心,领先于世界几千年,这都是不可磨灭的功勋。儒家思想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离不开儒家文化。
同时我们吸收的同时也要摒弃那些禁锢思想的封建糟粕。让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扎根发芽,是我们全体炎黄子孙需要不懈努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