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打明朝损失到底有多大 洪承畴全军覆没是不是真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2-17)16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洪承畴军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军损失应该没那么大,要不然张存仁以及祖可法等汉臣不会强烈请求皇太极尽快入关,皇太极也不会给崇祯传话要么接受我的条件,要么就准备好武器大家再干一票。明洪承畴的处境比战国赵括的处境好许多。大明气数仍存这点粮食也不是十分困难。怪崇桢指挥前线下死命令也不客观,主观在主帅洪承畴上将略在战场条件相等的对手面前逊色些。打农民战的出色望风披靡势不可挡。不知用以己之长克彼之短,平均用兵不识变化,主动求战于野被俘。

清朝打明朝损失到底有多大 洪承畴全军覆没是不是真的

其实真正的原因就一个:此时明军战斗力远远不如清军,真打不过。而且是怎么打都打不过,换朱元璋或和岳飞活过来搭档指挥一样打不过。所谓的各种理由其实还是出于民族自尊心不愿承认找的背锅侠罢了。没李自成、张献忠这两货的神助攻,崇祯不会逼着洪改变战略去速战。这帮鞑虏也打不赢这场战略性大战。那中国恐怕就不会有那羸弱无知的那几百年清朝统治。

如此,在皇太极抵达前,明军虽占据优势,却始终不能破围,改变战局。此战失败洪承畴是有一定责任的,应该在皇太极未到战场之前明军主动出击先挫败多尔衮率领的满清前线部队,这样才能掌握战场主动权,到了你死我活的关健时刻还不敢放手一拼到最后就是 “坐以待毙” 最后一次可能改变明朝国运的机会,就这样坐失了,太可惜了。

清朝打明朝损失到底有多大 洪承畴全军覆没是不是真的

如果不下撤退令,而是有步骤的前后军来回轮着撤,也许不至于溃败。不过大明气数已尽,千疮百孔,最终的结局也是一样的,谁也无力挽回。没有李自成这些流寇在后方捣乱, *** 的精兵是不可能这么快败亡的,松锦会战也是历史以来, *** 在与少数民族征战中,损失兵力兵器最多的一次!

洪承畴适合在后方坐镇指挥协调,而非带兵打仗,文官的谨慎不会出奇兵,只会稳扎稳打,如果当时带兵的是类似李定国的将领,估计满人要被灭族了。崇祯太蠢了,一手好牌打成这样。为什么一定要与清军决战?换我根本不这么打,当务之急是解决国内农民起义军,整顿吏治,安顿流民,然后清丈田亩解决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解除海禁提高商业税降低农业税增加财政收入,坚持5年国力恢复再与清决战,何愁消灭不了清军呢?

清朝打明朝损失到底有多大 洪承畴全军覆没是不是真的

给你一群乌合之众跟猪队友,你是韩信也打不赢吧。 你制定了个包抄战术,结果友军各种不到位。你拟订了撤退的命令,结果大家看谁跑得快。你说兵分三路进攻,结果你带人按时到达到主战场都战死了,其他两路人马被敌人小股部队就给牵制住了。 你怎么打? *** 的习惯就是以“和”为贵,压根没有血性,能和平过日子绝不主动出击。可想而知时间久了又是故步自封的日子过多了,突然战事一开从上到下都得吓尿。所以人口多地盘小,遇到战事就搞笑。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简单到用手指头想都能知道!因为明末的腐败!相信只要出点钱贿赂一下,什么行军部署啊,行军路线啊,兵力多少啊。甚至主将的 *** 是什么颜色的这种情报都可以买到吧?这样能不败吗?这战,真不能怪那些将士!战略原因和政治原因不强,明朝的腐败,丧失民心,自然灾害和腐败官僚造成北方农民起义,南方富户不纳税。这一切最终体现在战役战术的失败结局!

清朝打明朝损失到底有多大 洪承畴全军覆没是不是真的

多尔衮从女儿河至渤海边,挖出的三道大壕沟,是此战役的关键。两军势均力敌,清军居然能在明军眼皮子底下包抄到后方,还带好装备完成了这么大的工事。明军对此视而不见或者说完全不知,内部一定是出了啥问题。明军的斥候呢,探子呢?还是洪承畴坐等被围,难辞其咎。败因根在崇祯。兵多响艰不是理由,要打仗哪有不困难的,急功近利的结果是钱没少花人没了。若放手给洪承畴,洪一定会练兵整合好各部之后再行进军,相信局面会大不同。

打仗打的是综合国力,打的是将士用命,打的是朝廷团结一致,打的是百姓支持,明朝廷后期,这几样他有那样能拿出来的?明后期吏治腐败,百姓名不聊生,官军贪生怕死,靠几个军事猛人还处处被掣肘,你说还有打赢希望吗?崇祯皇帝更是只有做守成之君的本事,那有扶大厦将倾的能耐啦?当然对崇祯还是很同情的,自己没有那么大的振兴明朝的能耐,朝廷更没有像张居正那样的官员,只能说崇祯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尽力了,没有像历史上亡国之君那样醉生梦死,不理政务!甚至比起他的祖父万历皇帝他的哥哥天启皇帝来说,他是合格的!

清朝打明朝损失到底有多大 洪承畴全军覆没是不是真的

大战对决怎么可以撤呢?只有玉石俱焚,谁撤谁就漏出了防御的空档,再说几万人组织调头装备的拆卸,防御阵地的重新构建,这些东西在对决时一动就乱,一乱就被敌人打的没有还手之力。所以打战在于决心和统一的意志。出发时既然想决战的就要打光了为止。不是你光就是我光。

崇祯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行军打仗和玩一样,动不动催命一样催促行军,结果导致准备不足全军覆没,洪承畴和孙传庭都是。农民军满清遥相呼应,东北攻守已异位,明朝应该放弃东北,完全剿灭了农民军后,对满清采取守势,东北冰天雪地,满清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明朝休养生息几年后,恢复了国力,耗都耗死满清。

清朝打明朝损失到底有多大 洪承畴全军覆没是不是真的

如果崇祯熟读水浒,招降李自成,用李部人马征剿辽东造成两败俱伤,然后用关宁铁骑作最后冲锋,即使李部作战不利也可以消耗皇太极实力。至于张献忠,招降即杀!中原军队一但出塞作战,更大的困难就是后勤补给。汉族军队以步兵为主,行动缓慢,汉族人习惯吃粮食蔬菜,就样粮食运动就极为困难,而塞外人烟稀少,也难以筹粮。而游牧骑兵,一天可以行进上百里,可以吃肉干,饮马血,几天之内就可以进入长城进行抢掠。

洪承畴好大喜功中皇太极诱敌深入计,给你几个小胜而不察,被断其粮道,不战自乱,在多的战略变化也是废纸一张。不思量以带的军马能收复失地多少,务持重为计防御城池断不可野战。进行长期相持反劫其补济粮道,待机而为出城歼其数小股部队。积小胜为大胜。倚深沟高垒,定不会全军覆灭,不求有功亦无过。野战必失利,果然难逃其劫。又一赵括速战速决故。

清朝打明朝损失到底有多大 洪承畴全军覆没是不是真的

洪承畴的谋略确实高人一筹!崇祯有个坏毛病,一旦出事,就杀大臣。眼界不够,心态不对!想想孙传庭,卢象升也是被逼死的。姑且不论袁崇焕对与不对,回师救援,落得凌迟处死,估计带兵的都会心寒!崇祯后期想跑到南京,又不好意思说出口,剩下的大臣也不配合他,活活被困死北京。洪承畴不肯为大明殉死,估计也看透了朝廷。

明未亡于东林党和崇祯无能。东林党手中有钱不肯出,崇祯没能力找到钱,有钱的花天酒地不干活,没钱旳拼死拼命,搞到最后体系乱了,神仙也办不好。明末精英人才多如牛毛,可崇祯陷于党争反而无人能用,怪哉?

清朝打明朝损失到底有多大 洪承畴全军覆没是不是真的

两军对垒:如何能消灭或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或机动力量),这才是根本! 明:步,火器,优。清:骑兵,机动力强速度快,优。 步兵,火器攻城大于骑兵守城! 步兵 火器进入两军相遇只有筑起:可防守土城或战壕,或为土工作业。支起火器步兵方可与骑兵拼杀中胜出。 总体一句话:战术遇敌拼杀对策不当由此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2/237023.html

“清朝打明朝损失到底有多大 洪承畴全军覆没是不是真的” 的相关文章

年羹尧被杀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年羹尧被杀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清朝雍正三年底,年羹尧被赐死,雍正立即下令彻查年羹尧的党羽。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年羹尧,字亮工,1679年出生于安徽凤阳府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朝名将。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

董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董袭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与孙权爆发濡须口之战。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的董袭负责守卫濡须口,阻挡曹军来犯。结果吴军在夜晚遇到风暴,战船有倾覆的危险,董袭明知乘船会沉没,但拒绝逃跑,结果落入长江淹死。为何董袭宁愿翻船被淹死,也不弃船逃命呢一,追随孙策...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讷亲的?为何会器重他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讷亲的?为何会器重他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钮祜禄·讷亲是保护过雍正的头等侍卫。一般来说,只要是雍正器重的大臣,乾隆都会拼命打击,比如张廷玉和鄂尔泰。但是,讷亲是雍正器重的大臣,却同样获得乾隆的器重。不过,虽然如此,最终讷亲又还是被乾隆下令让他自裁。这是怎么回事呢?讷...

后世是如何评价阚泽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阚泽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阚(kàn)泽(170-243年),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阚泽少年时家贫,只得向别人抄书,于是博学多闻。汉末被举为孝廉,出任钱塘长,升郴县令。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他为西曹掾。后官至中书令、太子太傅,封都乡侯。虞翻称其为“盖蜀...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雍正选择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雍正没有立弘时为继承人,而立弘历为继承人,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因为当时弘时是雍正皇帝儿子中,年纪最大的一个。他虽然排位老三,但是他前面的两个哥哥,都早早地夭折了,实际上他是长子,而且他比弘历大七岁。要说雍...

周玘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玘的一生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周玘(258年-313年),字宣佩,义兴阳羡人,西晋官员,西晋末年支持司马氏的江南士族首脑,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孙,平西将军周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玘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秀才,曾授议郎。西晋末年,石冰、陈敏、钱璯先后在江东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周玘纠合江南地...

张咏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咏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咏(946年—1015年),字复之,号乖崖,谥号忠定,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著称。 他的文集被命名为《张乖崖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轶事典故不喜拜跪张咏尤其不喜欢别人跪拜,命...

秦国拒绝孔子入境却统一了六国 这里边有什么因果存在

秦国拒绝孔子入境却统一了六国 这里边有什么因果存在

对为什么秦国拒绝孔子入境,但却能一统六国?难道有什么因果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有明文记载的是孔子去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楚国、齐国这八个国家,其余列国都没有去过。《论语。第十二章》:“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