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服上面的兵和勇是什么 其中的差距有多大
对清朝兵和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历朝历代官吏都有他们的制服,会按照官位、爵位的级别大小来区分。往往见到对方穿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对方的身份。
而且不仅朝廷官员是这样,军队的士兵也是如此。
比如清朝士兵的军服上就有“兵”或者“勇”两个字。
为什么同样是清朝士兵,军服上有的是“兵”字,有的是“勇”字,这其中又有什么差别?
“兵”和“勇”虽然只有一字之分,可是代表的意义却是非常不一样的。
清朝军服上的“兵”代表的是正规的士兵,是清朝的正统军。
而“勇”则代表乡勇,是从乡里选 *** 的勇猛的壮年,在有战事的时候招募组成,战事完毕就解散,类似于雇佣军。
虽然都要上战场打仗,但是他们的地位和身份差别很大。
最初在清军入关之前,他的主要军事力量是八旗兵,战斗力非常惊人。
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皇帝,都是世袭制的,所有兵力都是从八旗子弟当中选出。
清军入关之后,八旗兵分为京营八旗和驻防八旗。
京营八旗的装备是最为精良的,训练有素,因为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京城和皇宫的安全。
而驻防八旗则主要驻扎于一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地区,当战事四起的时候,来充当之一道防线。
不管是京营八旗还是驻防八旗数量都不太多。
另外,由于常年没有战士训练逐渐减少,导致了战斗力下降很快,中后期的八旗兵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
为了弥补八旗兵的缺陷,清朝又组建了全是 *** 的绿营军。绿营军数量一度超过了八旗兵,成为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
绿营军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负责驻扎防守、社会治安的问题。
绿营军数量虽然多,甚至是八旗兵的数倍或数十倍,但是他们的位置比较分散。
我们在电视剧当中看到胸前有“兵”字的士兵一般都是绿营军,因为八旗兵是不经常出门的。
虽然绿营军的数量庞大,但似乎仍然不够用,于是在雍正乾隆年间招募乡勇组成了临时军队。
为了以示区分,他们的衣服上缝有一个“勇”字,除了战斗力强悍的极少数人能够加入正规部队,剩下的人到战事结束就会就地解散。
绿营军和八旗兵的俸禄开支都由朝廷拨款,而且他们的俸禄还不低,而乡勇兵的俸禄是由地方支付的。
乡勇兵和绿营军、八旗兵比起来,地位要差很多,工资低不说有的时候还不能按时发放。
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时乡勇兵可谓是战功卓著,出力不小。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八旗子弟已经荒废的太厉害,不能再用,所以皇帝不得不重用汉臣,比如曾国藩、李鸿章等等。曾国藩就开始训练乡军,乡军就是乡勇军的一种。
从此“勇”代替了“兵”,成为了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