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是如何一步一步将西周带入衰败的道路上的?
周厉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西周时期,有一个很出名的人物,叫周厉王。说他有名,是有以下三个原因:
其一,正是由于他,才有了“国人暴动”,才有了“周召共和”,从而,我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从此,中国的历史纪年没有再间断过。
其二,正是由于他,才有了司马迁那篇的《召公谏厉王弭谤》(见《史记。周本纪第四》弭诱,止息诽谤),才有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千古名言,而先秦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见《荀子。王制篇》),唐朝魏征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琉》),谁又能说,不是“厉王弭谤”历史教训的一种沿革呢?
其三,正是由于他,才导致了西周的衰败。“宣王中兴”只不过是回光返照,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便烧掉了西周的基业。 周厉王是西周第九代(第十个)国王,故曰:“九代而衰”。
“成康之治”时期,周朝政局比较安定。后来,由于奴隶主贵族加重剥削,加上连年征战,致使平民和奴隶的不满情绪激化,人民纷纷起来反抗。于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周朝统治者采用了严酷的刑罚。周穆王时,制订了三千条刑法,犯法的人受的刑罚有五种,叫做“五刑”。《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 “墨罚之属千(墨:刺面或额染上墨作为标记的一种刑罚,也叫默),劓罚之属千(劓,割掉鼻子的酷刑),膑罚之属五百(削去膝盖的酷刑),宫罚之属三百‘宫罚,即宫刑, *** 生殖器的残酷肉刑),大辟之罚其展二百(死刑):五刑之属三千。”但是,刑罚再严,也阻止不了人民的反抗。
周厉王即位以后,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更加严重了。周厉王有一个宠臣叫荣夷公,在他的谋划下,厉王对‘国人”(“国人”相对于“野人”而言。“国人”和“野人”是西周社会中的两种人。居住在城里和城郊的奴隶主贵族、平民、小工业者和商人叫“国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受剥削的劳动者,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横征暴敛,加重剥削,实行“专利”,即把“国人”赖以生存的山林、湖泊、河流全部霸占。这样便激起的“国人”愤怒,纷纷起来谴责周厉王,“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见《史记。周本纪第四》)。大臣召公(名虎,是西周初年召公奭的后代)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便进宫劝谏厉王说:“民不堪命矣。”意思是“老百姓受不了啦,这样下去,恐怕要出乱子”。
周厉王不但不听劝谏,反而派卫国的巫师去监视“国人的活功,禁止他们谈论国家政事,并且鼓励告密,凡是被告的人,一律处死。《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在这种恐怖统治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人”虽不敢言语,却用怒目相视来表示心中的愤恨。
周厉王以为他的恐怖政策终于把国人的舆论镇压下去了,非常高兴。于是,他得意洋洋地对召公说:“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听后提醒他说:“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见《史记。周本纪第四》)。
意思是:用堵住人民嘴的办法来治理国家,比起用堵截河水的办法来治理水患更坏。水只能让其畅通无阻地流走,对人民只能广开言路,通过各种办法,让各种不同身份的人,把各方面的话统统都讲出来。不让人民讲话是不会长久的。对召公这番出自肺腑的忠贞之言,厉王充耳不闻,于是,“国莫敢出言”,全国上下再没有人提意见了。
没过多久,召公所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有一天,很多的奴隶和平民突然联合在了一起,声势非常浩大,他们冲进王宫,四处寻找周厉王,厉王身边的侍卫早就讨厌了这个国王,所以,根本没有多少人为他卖命,最后,国王吓的带了几个亲信就跑了出去。
人们没有找到国王,于是决定杀死他的儿子,当时他的儿子已经被立为了太子,大家听说他藏在召公的家中,于是要求召公将太子交出来,召公无奈,只好将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交了出来,假太子当场遭到了那些百姓的毒打,最后就失去了生命。
当百姓赶走君王之后,由召穆公、周定公二位相国共理朝政,号称“共和”,史称共和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