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坚持永不加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农民起义?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06)171

1644年清军入关,定鼎中原,大清王朝取代崇祯和李自成,成为万里中原的新主人。然而,立国之初,清朝皇帝面临的形势却极为险恶。南北各地存在上百万的反清武装,包括前明残留军队、李自成余部、张献忠余部、南明朝廷,给新生的清朝构成致命威胁。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清朝坚持永不加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农民起义?

更为严重的是,清军统一战争过程中,大肆屠戮烧杀劫掠,又实行野蛮的“跑马圈地”和“逃人法”,极大损害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感和怨恨。清朝的马刀和弓箭,只能勉强维持统治。只要一有机会,各地反抗力量和不满情绪就会如火山一样喷发。

康熙初年的三藩之乱,就清晰证实了这一点。清朝入关已将近三十年,吴三桂打出反清旗号,登高一呼,应者云集,江南数省闻风响应,顷刻之间江山易手,民心向背的巨大力量让清朝统治者感到一阵刺骨寒意。

为了尽快博得天下百姓的好感与信任,清朝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康熙五十一年,康熙皇帝打出了一张大牌:“永不加赋”。大意是说,清朝征收赋税的标准,一概以康熙五十一年的赋税额度为征收基数,无论人口怎样增加都不准加税。

清朝坚持永不加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农民起义?

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是国家维持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平衡国家与庶民利益的关键杠杆。历朝历代也经常会有减轻农民赋税的各种措施,但都是临时性的短期行为。康熙这一次的举动堪称大手笔,决心之大幅度之猛,空前绝后。乍一看确实是在减轻农民负担,老百姓应该感恩戴德才对。

但从百姓们的实际反应来看,却并非如此。康熙制定的这条规矩成为祖制,清朝皇帝坚持“永不加赋”也实行了200年,但效果令人失望。从乾隆时期开始,清朝就进入农民起义高发期,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太平军起义、捻军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几乎创下了古代历史纪录。

清朝老百姓为什么不领情?原来其中大有原因。不是他们不领情,而是“永不加赋”根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清朝初年征收的赋税,包括地银和丁银为两个大项,也就是按田地数量征收的田地税,和按人口数量征收的人丁税,此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其他税种。康熙所说的“永不加赋”,根本不是所有赋税项目,仅仅是指人丁税一项而已。

雍正时期,又实行了另一次重大变革“摊丁入亩”,直接把人丁税折算入田地税中,人丁税作为一个单独税种已经不复存在,因此严格来说康熙的“永不加赋”至此已经名存实亡。

随着清朝人口不断增多,管理成本和国家机器规模日趋庞大,清朝皇帝开始挖空心思增加税收额度。明目张胆增加正项税收显然有悖“祖训”,但办法有的是——增加新税种。在此背景下,一些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税种纷纷出炉。

比如有一项名目叫“浮收”,是指在正项皇粮的征收、储存、运输、保管过程中会产生必不可少的费用,清朝规定把此项支出折合入皇粮中,百姓交纳皇粮一石,只能折合为八斗,一下子增加百分之二十的负担。这个比例还算轻的,清代后期很多地方的浮收额度甚至超过正项。

还有一项叫“火耗”,情况大体与“浮收”类似,国家的税银在征收、熔铸、运送时会产生损耗,也要分摊到百姓头上,火耗的征收比例更为惊人,达到正项税银的百分之三四十是常态,数倍于正项税银也稀松平常。

除了浮收、火耗,清朝还陆续开征厘金、矿税等名目繁多的税种。综上所述,清朝的“永不加赋”听着挺震撼,其实完全是个雷声大雨点小的噱头,给清朝皇帝赚足了眼球,百姓的负担不但丝毫没有减轻,依旧日益繁重,出现农民起义是自然而然之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3/240006.html

“清朝坚持永不加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农民起义?”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铁铉为何会死于靖难之役?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铁铉为何会死于靖难之役?发生了什么?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 的内战。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铁铉,又被人们尊称为“铁公”。铁铉在“靖难之役”中,成功地抵御了燕王朱棣的多次进攻。铁铉的辅政,对于巩固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他最后兵败被俘,但其表现出来的忠君事主、宁死...

崇祯处死魏忠贤之后明朝就垮了 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崇祯处死魏忠贤之后明朝就垮了 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何崇祯一杀了魏忠贤,大明就垮了?太监王承恩说了一句中肯的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是一个心狠手辣、心思细腻、想法繁多、权力欲极强的人。他草根出身,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至于个中原因,并不是朱元璋...

甘宁:三国时期东吴大臣,粗野凶狠但厚待士卒

甘宁:三国时期东吴大臣,粗野凶狠但厚待士卒

甘宁(? - 215年),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甘宁少年时在地方上为非作歹,组成渠师抢夺船只财物,崇尚奢华,人称锦帆贼。青年时停止抢劫,熟读诸子。曾任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未受重用。建安十三年(208...

汉末时期袁绍敢和董卓公开叫板,他哪里来的底气?

汉末时期袁绍敢和董卓公开叫板,他哪里来的底气?

董卓是东汉末年军阀、权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率军进入京师,掌握了大权,董卓想废掉皇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董卓召集群臣商议,众人敢怒不敢言,这时,袁绍站出来强烈反对,董卓大怒,说,你认为我的宝剑不锋利吗?袁绍一听,立即也拔出宝剑说,你的剑锋利,我的剑难道就不...

刘备三顾茅庐时没有实力,没有地盘 诸葛亮为何还选择刘备

刘备三顾茅庐时没有实力,没有地盘 诸葛亮为何还选择刘备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也是世人公认的智者形象代表。诸葛亮早年隐居隆中,后来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在他的辅佐下,刘备阵营迅速崛起,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穷二白到与曹操阵营、孙权阵营分庭抗礼,三足鼎...

张齐贤:北宋时期名相,为北宋初期各方面都作出极大贡献

张齐贤:北宋时期名相,为北宋初期各方面都作出极大贡献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人,后徙居洛阳,北宋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

同治皇帝为什么十九岁就驾崩 同治皇帝死因是什么

同治皇帝为什么十九岁就驾崩 同治皇帝死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同治皇帝为何19岁就早早驾崩?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同治皇帝6岁登基,做了13年皇帝,就一命呜呼了。在清朝的十二帝中是去世年龄最小的一位。那么,同治皇帝为何19岁就早早驾崩?实际上,看看同治皇帝的所作所为,他这已经算是高寿了。死亡之谜对于同治皇帝的死因,...

马超实力那么厉害 马超为何没有给蜀汉立下功勋

马超实力那么厉害 马超为何没有给蜀汉立下功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蜀汉马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马超如此勇猛之人,为何没有为蜀汉立下什么功勋?东汉末年,天下群雄相接崛起,各路诸侯纷纷争先抢后的掠夺汉室土地,尤其是袁术这位诸侯,原本乃是十八路诸侯中最具有实力的一位,可却因为得到了传国玉玺便直接称帝,从而引来了天下诸...

评论列表

Mark
Mark
22分钟前

对于清朝的永不加赋政策,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宣传手段而非实质性的改革措施,虽然这一口号在当时赢得了部分民心支持皇帝形象塑造的正面作用不可忽视然而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该政策的实施范围有限并未涵盖所有税种且随着人口增长管理成本上升等实际情况的变化原有税制逐渐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农民起义频发反映了百姓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这也提醒我们历史研究需要深入细节探究真实情况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性和深层次原因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