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朝几乎完全照搬秦制 各国为何不联合起来讨伐汉朝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07)170

对反秦不反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始皇强行吞并六国,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并由此开启了长达两千多年的“秦制”。然而大秦的基业却是短命的,二世便亡,讽刺的是,秦朝是唯一一个不要帝王谥号的朝代,按照始皇帝的梦想,要二世、三世这么传下去,乃至千秋万代,结果却只传了两代。秦灭之后,又经历楚汉相争,最终天下重归一统,那便是长盛久兴的大汉皇朝了。

汉朝几乎完全照搬秦制 各国为何不联合起来讨伐汉朝

大汉的开国帝王刘邦,其实算起来与始皇帝还属于同一个时代的人,后者只比前者大了三岁。只不过,刘邦起步很晚,始皇帝死了之后,天下大乱,他才真正开始自己的事业。又经过几年的打拼,才最终击败项羽,像当年始皇帝一样平定天下,建立了继秦之后的另一个中央集权王朝。

汉继秦统,这是后世的共识。然而让人奇怪的是,短命的秦帝国一直被后世骂“暴政”,几乎完全照搬秦制的汉帝国,却有很好的名声。

此外,即便是大汉建立之初,政权还不怎么稳定的时候,也没有像秦末那样各地起义,更没有地方上的诸侯国们联合起来讨伐中央 ***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之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人们早就已经厌倦了战争。

汉朝几乎完全照搬秦制 各国为何不联合起来讨伐汉朝

秦统一之前,中国的那段历史叫做“战国”,一个“战”字,就道出了这个时代的更大特点,那就是战争多。

事实上,战国时代的战争不仅多,而且还很残酷,动辄死伤数万乃至数十万人,比如长平一战,光是赵国就死亡四十余万,几乎掏空了国内的所有青壮年男性。

战国持续两百多年,连年的争战,再加上秦末的各地起义以及稍后的楚汉相争,早就闹得民不聊生,百姓们都已然厌倦这种战乱的年代,非常向往和平。等到大汉建立后,大家看到了和平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日子还能过得下去,百姓自然就会安于现状,地方上的诸侯国想造反,当然也会不得民心了。

第二个原因,则是秦末时六国的残余势力仍有影响,复国热情大,而汉初就没有这种情况。始皇帝虽然依靠武力灭掉了六国,可是这些国家都有数百年乃至近千年的国祚。

数百年的耕耘,并非一夕之间就可以消灭,六国虽灭,残余势力却仍然存在,并且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以只需陈胜吴广开个头,各地立马就开始响应,其中的大多数,就是六国的后人,或者打着复兴六国旗号的人。

不过这种情况在汉初就比较少见了,经过楚汉相争之后,原六国的宗室几乎都失去影响力,新建立的诸侯国,即便与原来的诸侯国同名,王室也早就换成别姓了。这些新建的诸侯国,国祚很短,而且承汉恩而封,别说没有意愿造反,就算想造反,也必然缺乏拥趸。

第三个原因,则要归功于刘邦的远见。

汉朝几乎完全照搬秦制 各国为何不联合起来讨伐汉朝

事实上,大汉统一之后,并非没有地方上的诸侯国造反,反而还有很多。

不过稍微熟知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些诸侯国的“反”,绝大多数都是被刘邦逼迫的。像燕王臧荼,如果不是刘邦大杀投诚的项羽旧部,又怎么会起谋反之心?

至于彭越、韩信、英布诸王,也都是被刘邦带着政治目的主动设计铲除的。汉初的一大票异姓诸侯王中,除了长沙王之外,其他无一幸免,皆被除国灭宗。

消灭他们之后,刘邦就把自家子弟分封到那里,如此一来,等到刘邦过世之时,各地的诸侯王除长沙王之外,就都已经是刘汉宗室子弟了。

不仅如此,这些诸侯王要么是刘邦的亲兄弟或其后人,要么就是刘邦自己的后代,彼此之间亲缘关系甚近,与大汉皇帝也是如此。这就有点类似于周初的状况,而且由于秦被完全消灭,还没有周初“三监之乱”的风险。

汉朝几乎完全照搬秦制 各国为何不联合起来讨伐汉朝

所以说,汉统一后的稳定,不但有时代原因,也与刘邦个人的政策处理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百姓厌倦战乱,六国后人影响力不再的情况下,只要刘邦略施仁政,就可以避免秦末各地起义的情况。再加上他有意地将异姓诸侯王一个个消灭掉,并以刘氏子弟取代,就更可以保证诸侯国们再无反心了。

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稳定,而且还给后世埋下了一大隐患。

汉景帝时期,还是有很多诸侯国抱团叛乱了,一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之后,诸侯国越变越小,实力越来越弱,整个社会完成了由郡国制到郡县制的彻底转变,这才真正解决了诸侯国反叛的问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3/240123.html

“汉朝几乎完全照搬秦制 各国为何不联合起来讨伐汉朝” 的相关文章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赤壁之战孙权作为胜利的一方 孙权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还不知道: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何要投降曹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赤壁大战之前,东吴的大部分官吏都劝孙权投降曹操,因为那时候无论是双方力量还是战场形势都对...

滕胤: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滕胤:三国时期东吴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滕胤(?-256年),字承嗣,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北海郡剧县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滕胤仪表堂堂,少时有节操,后娶公主为妻。孙权称王后,滕胤被封都亭侯。其后历任丹杨太守、吴郡太守、会稽太守。孙亮继位后,出任太常、卫将军。诸葛恪被杀后,群臣推举滕胤为司徒,但遭权臣...

周札:东晋时期将领,宗族强盛被王敦忌惮

周札:东晋时期将领,宗族强盛被王敦忌惮

周札(?-324年),字宣季,义兴阳羡人,东晋将领,平西将军周处之子,建武将军周玘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札出身于义兴周氏,早年举孝廉,曾授郎中、句容县令、吴国上军将军等职,西晋末年时因平定钱璯叛乱有功,封漳浦亭侯。他进入司马睿的丞相府,担任从事中郎,后又出任吴兴...

商鞅变法能够在秦国成功 其他国家为何没有效仿

商鞅变法能够在秦国成功 其他国家为何没有效仿

还不知道:商鞅变法为何只在秦国才能成功,其他国家都难以效仿?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有过变法成功的案例。比如魏国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实施了战国诸侯的第一次变法。秦国的变法,成功的很彻底,离不开一个人——商鞅。商鞅,他本是卫国国君庶出的后代,姓姬,...

刘备登基称帝时杀了一个人 最后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刘备登基称帝时杀了一个人 最后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还不了解:刘备登基杀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一生忠厚纯善,却在登基时杀了一人,是蜀国走向衰亡原因之一。东汉末年,朝纲混乱,诸侯格局混战不断。在纷飞的战火之中,屹立起了魏、蜀、吴三个国家,自此三足鼎立,互相制衡。以复兴汉室为终极目标的汉室宗亲刘备知人善任,仁德之...

赵允言:魏恭宪王赵元佐次子,被追封为密国公

赵允言:魏恭宪王赵元佐次子,被追封为密国公

赵允言,宋朝宗室,宋太宗赵炅之孙,汉恭宪王赵元佐的次子,封密国公。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至道三年四月,授右千牛卫将军。大中祥符二年三月,坐移疾旷朝请,降太子右卫率府率。十二月,复左屯卫将军。三年四月,坐箠女仆过数,降太子左卫率府副率,勒归私第,禁止朝谒,一房居都...

赵桐:宋徽宗赵佶第二十九子,靖康之变后北上入金

赵桐:宋徽宗赵佶第二十九子,靖康之变后北上入金

赵桐(1121年 - ?),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二十九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十一月赐名为赵桐,并授封保庆军节度使、检校少保的官职,封为仪国公。经历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七岁。靖康之变后,与父亲宋徽宗、皇...

常衮:唐德宗时期宰相,处事谨慎、墨守陈规

常衮:唐德宗时期宰相,处事谨慎、墨守陈规

常衮(729-783年),字夷甫,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唐德宗时期宰相,三原县县丞常无为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天宝十四年(755),状元登第,授起居郎。永泰元年(765年),授中书舍人。广德元年(763年),授右补阙,充翰林学士,迁考功员外郎。大历九年(77...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