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薄姬去世后为什么没有和刘邦合葬?她葬在了哪里?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07)190

薄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历史上有名的太后有很多,除了像吕后、武则天、慈禧这样手握大权,甚至最后自己当了皇帝的,也有很多在历史上不见得有多出名,但是却以“贤德”的名声或者其他好的名声为人所知的太后,比如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薄姬当年对于刘邦来说只不过就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妃嫔,但是谁也没想到最后竟然是她成为了人生赢家。不过在薄姬死后,却是和自己的儿子葬在了一起的,我们知道古代葬在一起的一般都是夫妻,但薄姬为何不选择和自己的丈夫刘邦合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薄姬去世后为什么没有和刘邦合葬?她葬在了哪里?

1、薄姬葬在哪里

薄姬并没有和儿子汉文帝合葬,而是选择葬在距离汉文帝的霸陵不远的南陵,属于同地不同陵。《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记载:“薄太后後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吕后会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

根据上面的史料,我们先梳理一下这几位关键人物的入葬顺序。刘邦驾崩后葬于长陵,长陵是从刘邦登基第二年就开始修建的大型帝陵,规模和构造都是当时更好的。吕后死后与刘邦合葬在长陵,两人合葬不和陵,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同时,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这些功臣和一些贵戚也都陪葬在这个长陵中。

汉文帝刘恒四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了,葬在霸陵,汉文帝的陵墓为了防盗没有在地面起坟。汉文帝之子汉景帝刘启即位后尊薄姬为太皇太后,可以说从刘恒继位开始,薄姬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自己的亲孙子刘启即位后薄姬的地位依然很高。汉景帝即位两年后,薄姬去世。汉文帝虽然是著名的孝子,但由于比薄姬去世的早,他也无法决定薄姬葬在何处。

吕后和汉高祖是一代人,而刘邦的长陵已经有吕后与其合葬了,薄姬身份又十分尊贵,葬在何处合适呢?薄姬,也就是薄太后去世前曾留下遗诏,要葬在白鹿原上,在长陵和霸陵之间,以图左望刘邦的长陵,右望儿子刘恒的霸陵。

薄太后陵因在刘恒的霸陵的南侧,又被称为南陵。薄姬此人一生不争名利,由于出身地位不被重视,也没被吕后刁难,顺利随儿子刘恒前往代国,做了代国太后。吕后去世以后,大臣在商议重新选皇帝的时候,对这些皇子生母的背景非常重视,以防出现第二个吕后。刘恒被选为皇位接班人的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薄氏仁厚”,可以说薄姬的仁厚为她和儿子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机会。由于薄姬没有吕后的心机,没有野心和争权夺势的抱负,薄姬没能进入长陵。当然也是因为薄姬不是正嫡,不能与刘邦合葬。

薄太后和汉文帝刘恒的感情十分深厚,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就有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在薄太后生病卧床的三年中,刘恒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薄太后所服用的汤药,刘恒都要亲口尝过才让薄太后服用。

我们看薄姬晚年的地位,自己葬在何处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正是因为薄太后仁厚的性格和与汉文帝刘恒的感情,薄太后才在去世前决定要单独葬在南陵。南陵的规模并不大,长宽不过百余米,远不及拥有五万多陵邑户口的长陵。

薄姬去世后为什么没有和刘邦合葬?她葬在了哪里?

2、薄姬为何不和刘邦合葬

简单来说,是因为薄姬不能跟刘邦合葬。

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她出身不算高贵,也不受刘邦宠爱,只得宠幸一次,之后剩下儿子,就很难再见到刘邦了。也是因为薄姬不得宠且低调,所以刘邦去世后,薄姬母子躲过了吕后的清算,眼看着刘邦生前的宠妃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薄姬心中焉能没有庆幸?

在薄姬的影响下,刘恒也很低调,即便不受宠,他也是刘邦八个儿子中的一个,也可能成为吕后为儿子扫除障碍的目标。

事实上刘邦的八个儿子有五个的死因都跟吕后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长子刘肥认妹妹为母才得以活命,最后郁郁而终;次子刘盈也就是吕后的亲子,据说他是看到戚夫人惨死受到了惊吓;三子刘如意直接被毒死;五子刘恢和六子刘友皆因吕后而死;七子刘建死于意外,独子被吕后所杀,绝后。

安然无恙的只有吕吕后养子刘长和刘恒,而刘恒的封地在兄弟之中算是最差的一列,濒临边境,要抵御外患,同时还要防范朝中的威胁,这可是块锻炼能力的封地。吕后去世后,周勃等人诛杀诸吕,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作为外地封王入京,刘恒在京城毫无根基,但他却凭借自己的手腕,迅速让自己从代国带来的亲信掌握了中央许多权力,并且轻松将周勃等功臣解除了权力,进而开始了他文景之治的治理大业。

刘恒是明君,也是孝子,他称帝后,薄姬由王太后改称皇太后,而太后生病之事,刘恒每天都会去看望母亲,薄姬喝的汤药,他都要先尝过后再喂母亲喝下,这就是亲尝汤药。

薄姬信奉道家思想,一生都很低调,一般来说,这种性格的人寿命都比较长,薄姬也是这样,他一直活到孙子汉景帝在位时期,也就是说,刘恒先于她去世,可谓白发人送黑发人。

汉景帝尊祖母为太皇太后,他继位两年后,薄姬去世,葬于南陵。

南陵既不是刘邦的陵墓,也不是刘恒的陵墓,即薄姬既没有跟丈夫合葬,也没有跟儿子合葬,原因很简单,因为礼制。

汉初的礼制跟后来有些不一样,之后因为追封皇后的存在,一个皇帝可以与多位皇后合葬,但在汉初,皇帝只与一位皇后合葬,妃嫔侍妾无法跟皇帝合葬。刘邦有皇后,那就是吕后,她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跟刘邦合葬在长陵。

薄姬只是刘邦的侍妾,汉初礼制又不允许追封其为皇后,只得称其为文帝太后,独自起一陵墓,即南陵,考虑到母子情深,南陵靠近刘恒的霸陵,但并不是母子合葬,这更不合礼制。

到了东汉建立,东汉光武帝刘秀追尊薄太后为高皇后,但学者们公认的刘邦皇后还是吕后,东汉成书的《汉书》中仍称薄太后为薄姬,而不是高皇后。

薄姬去世后为什么没有和刘邦合葬?她葬在了哪里?

3。薄姬怎么死的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汉文帝去世,薄姬的孙子、汉文帝之子汉景帝刘启即位,尊薄姬为太皇太后。两年后的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薄姬去世,葬于南陵。按汉朝礼制,薄姬因是姬妾,无法追尊为皇后,遂称文帝太后,史书上多称薄姬或薄太后。因吕后与汉高祖合葬在长陵,所以薄姬特地独自起一陵墓,靠近汉文帝的霸陵。

东汉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东汉光武帝刘秀追尊薄太后为高皇后。 但在《汉书》中,仍称薄太后为薄姬,而不称高皇后,是因为薄太后是妾姬,吕后既是正妻又是高祖伉俪,不能因为子孙废黜加尊而改变原本持有的地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3/240279.html

“薄姬去世后为什么没有和刘邦合葬?她葬在了哪里?”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和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和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和峤(?—公元292年),字长舆,汝南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曹魏太常和洽之孙,吏部尚书和逌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峤少有风格,常仰慕舅舅夏侯玄的为人,珍重自爱,有盛名于世,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

雍正盛宠李卫长达十三年 乾隆为何不待见李卫

雍正盛宠李卫长达十三年 乾隆为何不待见李卫

还不知道: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待见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前面一个朝代受宠的大臣,到了后面一个朝代,可能并不被皇帝待见。因为不同的皇帝有不同的治国理念,李卫就是这个不被新朝皇帝乾隆帝待见的大臣。他身在庙堂,兼顾江湖,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年之久 康熙为何迟迟没有下葬

你真的了解孝庄太后停灵37年,康熙为何迟迟不将祖母下葬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典故。在满清入关之后,多尔衮曾上深山向一位神秘道人咨询大清国运。老道答曰:“得之于摄政王,失之于摄政王;得之于孤儿寡母,失之于孤儿寡母。”皇太极听得是一头雾水,自然听不懂老道...

甄宓最后死于曹丕之手,她做错了什么?

甄宓最后死于曹丕之手,她做错了什么?

文昭皇后甄氏,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甄宓被曹丕赐死,而且曹丕在赐死她的时候,还在她嘴里塞糠,用头发盖住她的脸,可见曹丕对甄宓的愤恨。但是如果我们看历史,我们会发现曹丕对甄宓愤恨的毫无道理。为什么说毫无道理呢?其一,甄宓是曹丕抢过来的。甄宓本身是...

邓愈帝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邓家爵位会被废除的原因是什么?

邓愈帝明朝做出了哪些贡献?邓家爵位会被废除的原因是什么?

邓愈,明朝开国元勋之一,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爵位,邓愈位列其中,受封世袭卫国公,是当时受封的六大国公之一,其时,邓愈年仅33岁。但邓愈立下汗马功劳才挣回来的这个国公爵位,只传承了两代,就被朱元璋废掉了。邓愈为...

演义中刘备丢荆州失关羽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个结果

演义中刘备丢荆州失关羽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个结果

对《三国演义》中,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实在是大意了啊。虽然是关羽大意失的荆州,但刘备实在也有失察之过。当日,汉中之战已经结束两月,刘备这面惨胜。但是汉中人口多被曹操迁入中原,刘备也没有发起陇西之战进一步占领陇右诸郡。...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轻时任会稽郡吏。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巡视会稽,经考察推举贺齐为孝廉,任永宁长,后任南部都尉、平东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任威武中郎将,受孙权派遣,讨伐丹阳郡...

李卫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卫的五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李卫作为清朝时期的名臣 李卫的五个儿子是什么下场

对李卫是一代名臣,他的五个儿子后来怎么样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是清代的一代名臣,经历了三朝皇帝,从康熙到乾隆,目睹了国家从不稳定到盛世的转变。之所以称呼其为名臣,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做官能力较强,而且因为他很是清廉,敢于和权贵较真,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他在后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