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是相继去世的 这里边是巧合还是阴谋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09)150

很多人都不了解慈禧和光绪之死,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人都意识到自己快不行了,但两人都暗自憋着劲,盼着对方先死。这两人,一个是大清帝国更高权力的实际掌握者,一个是权力象征者,虽然他们在血缘上为伯母侄子及娘姨外甥的血亲,但在政治上,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势力。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是相继去世的 这里边是巧合还是阴谋

对于被慈禧压迫了一辈子、弥留之际还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而言,也明白多活一天就离胜算近一天,只要慈禧活着,就没有光绪的出头之日。慈禧明白秋后算账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如果她先死,光绪必然会对她清算,不仅自己将英名尽毁,被抬出鞭尸也未可知,所以光绪必须先死。

虽然病入膏肓,但慈禧意外死去的机率几乎没有,因为直到最后一刻,她依然是大清更高权力掌控者,除了老病死,没人动得了她。

1908年11月9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六日),慈禧太后与光绪在西苑勤政殿召见大臣(这也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据那天被召见的新任直隶提学使傅增湘记录:

“太后神态疲惫,据说几个月的痢疾腹泻不止。而皇上脸色晦暗,说话声音无力,靠座位中间垫了几个靠枕,才勉强支持。”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是相继去世的 这里边是巧合还是阴谋

看来,两人在这场马拉松式的暗自较劲中,早已是筋疲力尽,其中的一个随时都有可能会倒下。最终分出胜负的日子在6天后。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1908年11月14日)傍晚,37岁的光绪皇帝躺在冰冷寂静的 *** 瀛台涵元殿,满含悲愤离开了人间。仅仅22小时之后,操纵晚清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也在 *** 仪鸾殿内撒手人寰,终年73岁。

可以肯定,慈禧是正常因病死亡的,并且死前是比较“放心”的,因为“心头大患”光绪终于死了,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是相继去世的 这里边是巧合还是阴谋

慈禧太后为何怕死后被清算?

因为她活着的时候把光绪折磨得太狠,她一手导演了光绪苦闷的皇帝生涯和不幸的婚姻,亲手扶着光绪登基又亲手废掉了光绪并将他在瀛台囚禁至死。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的深夜,慈禧的独生子同治皇帝因患天花突然去世。由于病情太急,同治临终没有来得及留下遗命。

慈禧太后压制了其他一切意见,坚持由4岁的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入宫来继承皇位。

同治皇帝没有留下儿子只是慈禧对外的一个借口而已,真正的目的是慈禧想找个儿皇帝,为她再次垂帘听政创造机会。光绪元年正月二十,4岁的载湉在太和殿正式即位。从这一天起,慈禧就把光绪牢牢抓在手里,变成她争夺权力的工具。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是相继去世的 这里边是巧合还是阴谋

一个四岁的孩子,被剥夺母爱,整日活在在繁琐的宫中礼节、慈禧的严厉训斥中,致使光绪从小就心情抑郁,身体积弱,为他的壮年早逝埋下了深深的祸根。慈禧不仅改变了光绪的成长轨迹,还直接干预了光绪的婚姻。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19岁的光绪举行大婚典礼,他的皇后和两个妃子都是慈禧选的。皇后是慈禧亲弟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据记载这位皇后长得实在难看,瘦弱驼背,光绪极为不满,但却无力违抗。慈禧之所以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就是利用皇后来控制和操纵皇帝。

光绪亲政后,53岁的慈禧表面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实际上一如既往地把握着国家政务。

慈禧处处限制光绪,国家大事都要秉承她的懿旨去办理;通过隆裕皇后及亲信太监李莲英等人,暗中监视光绪的行踪;慈禧规定:每隔一日,光绪必须亲往颐和园向她汇报政务,听候训示。光绪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整天忙于政务,另外,他还要随时应付慈禧的训斥,无暇顾及看病吃药,这就更使得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日久天长,精神抑郁,旧病不去,又添新愁。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是相继去世的 这里边是巧合还是阴谋

光绪亲政的十年,是与慈禧进行政治和权力斗争的十年,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运动,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在以慈禧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遇害。

光绪本人也被囚禁在 *** 瀛台,他的政治生活到此结束。此后,光绪度过了10年没有人身自由的囚徒生活,直到慈禧去世前一天。

慈禧将光绪囚禁以后,自己重新出面训政,多方 *** 折磨光绪。起初,慈禧想过要谋害光绪,后来又想把他废掉。

光绪深知慈禧的险恶用心,日夜担惊受怕,他对天长叹:我连汉献帝都不如啊!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是相继去世的 这里边是巧合还是阴谋

光绪之死的四种传闻

相对于慈禧的病逝,光绪的死亡就显得扑朔迷离疑窦重重了。一个37岁,一个73岁,两人去世相差不到1天,消息一传出,就震惊了海内外。人们普遍认为,光绪在慈禧前一天死去,这不是巧合,而是被人处心积虑地谋害……

《清史稿》中,史官们更是微妙地将两人从病重到崩逝,置于一个紧密交错的叙述框架内,以春秋笔法给后人留下想象空间:

“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剧……癸酉,上崩于瀛台……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

对于光绪帝的死因,从民间故事、稗官野史到时人笔记,一直众说纷纭。人们大多都推测或相信:光绪帝是被毒杀的,主谋是慈禧太后——也有猜测是袁世凯、太监李莲英或者崔玉贵。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是相继去世的 这里边是巧合还是阴谋

晚清文人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和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中摘抄的清代笔记认为,慈禧太后病危期间,害怕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执政,令人将光绪害死。英国人布兰德与白克浩斯两人合著的《慈禧外传》和曾在宫中担任女官的德龄女士在《清宫二年记》、《瀛台泣血记》等书中都认为,大太监李莲英等人平日仗着慈禧的权势中伤和愚弄光绪,他们怕慈禧死后光绪清算他们的罪孽,于是在慈禧将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写,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光绪的信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毒死。曾是清宫御医的屈贵庭,在民国时期的杂志《逸经》第29期上发表文章说:在光绪临死的前三天,他最后一次进宫为皇上看病,发现光绪本已逐渐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疼。没过几天,光绪便死了。这位御医认为,虽不能断定是谁害死了光绪,但却可以肯定光绪是被人暗中害死的。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是相继去世的 这里边是巧合还是阴谋

但也有人坚持认为光绪和慈禧一样,是正常病死的。在中国之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着当年光绪病情档案,里面有御医在光绪临终前的详细会诊记载:

档案一:光绪37岁时的《病原》说,他遗精将近二十年,腰腿肩背经常酸沉,耳鸣也有近十年。可见,光绪一直身体不好。档案二:光绪二十六年《脉案》记载,从这时起,光绪的病情不断恶化。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光绪已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和骨结核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这是导致光绪壮年夭亡的直接原因。档案三: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脉案》,御医曹元恒写下,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到了无药可用的严重程度。档案四:同年五月初十《脉案》,御医陈秉钧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的话。江苏名医杜钟骏为皇帝看过病后也表示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说明医生们对光绪的病已无能为力了。档案五:同年九月《脉案》,此时光绪的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全部失调。档案六:同年十月十七,三名御医会诊《脉案》,这时光绪的病情已进入危急阶段,出现肺炎症及心肺衰竭的临床症状。御医会诊后私下对朝臣说:“此病不出四日,必有危险。”档案七:同年十月十九光绪的《脉案》,光绪出现胸闷气短,咳嗽不断,大便不通,全身乏力的症状,御医们“甚感棘手”。档案八:同年十月二十光绪的《脉案》,当晚光绪开始进入弥留状态,神志昏迷。档案九:同年十月二十一光绪《脉案》,当天中午,光绪脉搏似有似无,张嘴倒气,傍晚,光绪怀着满腔怨恨与世长辞。

从光绪去世前八年的档案记录来看,光绪病状的确是一步步恶化的,应该属于正常病死。

依旧事实难断的真相

“光绪之死”是上世纪初的重大历史事件,人们对于光绪的死因的众说纷纭,成为近代史上的一桩谜案。

为解开“光绪之死”这一历史谜案,从200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单位组成了“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

关于光绪皇帝真实死因研究,也被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纳入《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问题研究专项课题》。

专家们历时五年,由光绪帝头发中微量元素成分入手,利用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开展对比、模拟实验、双向图例等工作,对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提供的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内外环境样品进行了反复的检测、研究和缜密的分析。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是相继去世的 这里边是巧合还是阴谋

经科学测算,光绪的头发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更让人惊异的是,腐败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毫克。

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教授等13位专家联合撰写的《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称,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会中毒身亡,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其胃腹部衣物上的砷是其含毒尸体腐败后直接侵蚀遗留所致,而其衣领部位及头发上的大量砷,则由其腐败尸体溢流侵蚀所致。

中央电视台主任编辑钟里满则以光绪帝临终前参与诊治的医生亲笔回忆录,及搜集到的军机大臣的日记等为依据,进一步确定了光绪帝属急性胃肠性砒霜中毒而亡这一结论。

2008年11月14日是光绪帝去世一百周年,“光绪死因”在此时得以确证,别具历史意义。但到底谁才是那个给光绪下毒的凶手,依然是一个沉睡的谜,期待更多证据来解答。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是相继去世的 这里边是巧合还是阴谋

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是该课题项目的支持者,他认为:下毒者是谁不重要,“慈禧是主谋,这一点恐怕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慈禧再三表示自己不能死在光绪前头。”而以袁世凯当时的势力,还没有能力插手宫中。几年前,有国内学者在日本的历史档案馆里,发现了一份清朝外务部右侍郎伍廷芳于1904与日本公使内田康哉的谈话记录。谈话中,内田问伍廷芳:如果慈禧先死了,那么光绪会怎么样呢?

伍廷芳说:这件事很糟糕,光绪很可能会死在前面,因为北京的宫廷里面都这样传说。然后,他提出希望日本 *** 能够出兵救光绪出来。

这次对话发生在光绪去世的四年前,这位被囚禁的皇帝惶惶不可终日的凄惨,可见一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3/240592.html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是相继去世的 这里边是巧合还是阴谋” 的相关文章

吕后和武则天都是女强人 两人谁更加厉害

吕后和武则天都是女强人 两人谁更加厉害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是女强人,吕后和武则天谁更厉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吕氏和武则天,都是杰出女性的代表,无论是政治手腕,治国才能都不分上下,武则天虽然做了女皇帝,但是到了晚年,儿子和大臣们联合发动政变,把她推下政坛,可以说她的晚年是惨淡收场。吕后活着的时候,没有...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

康熙已经有55个子女了 康熙为何还要收养养女

康熙已经有55个子女了 康熙为何还要收养养女

对生育了55个子女的康熙皇帝,为何将弟弟的女儿收为养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清朝的历代皇帝里,康熙皇帝的生育能力最强。他在1667年生育第一个皇子承瑞时才13岁;在1718年生育最后一个皇子时已到64岁高龄。他一生迎娶了65位后妃,总共生育了35个儿子20个女儿...

吕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最终被谁杀害?

吕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最终被谁杀害?

吕凯(?~225年),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今云南保山金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章武三年(223年),建宁太守雍闿反叛,投降吴国,吴国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吕凯闭境抗拒雍闿。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南征,表奏吕凯功劳,任...

汉景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最后为什么是汉武帝继承大统

汉景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最后为什么是汉武帝继承大统

还不知道:汉景帝共有14个儿子,汉武帝为何能继承大统,其他儿子结果怎样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杨慎汉朝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前后历时四百余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汉武帝作为一名雄才大略的皇帝名垂千古,他的事迹广为...

张翼: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在钟会之乱中被乱军所杀

张翼: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在钟会之乱中被乱军所杀

张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翼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后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初封关内侯,进爵都亭侯。蜀汉灭亡后,魏将钟会密谋造反,成都大乱,张翼亦为乱...

吴起变法后楚国经历十代君主 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吴起变法后楚国经历十代君主 他们都有什么作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吴起变法后,楚国历经10位君主,他们分别有什么作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在战国时期,变法成为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大家熟悉的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走向强大。公元前221年,正是因为商鞅变法后,六位秦国君主打下的基础,秦始皇嬴政得以奋六...

曹不兴:三国时期著名画家,具有超群的写实能力

曹不兴:三国时期著名画家,具有超群的写实能力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著名画家。孙吴吴兴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被称为“佛画之祖”。与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并称“六朝四大家”。又与赵达的算术、严武的弈棋、皇象的草书等号称“吴中八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