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身处元末危险时期的王思诚,他为什么能得到善终?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11)160

王思诚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王思诚是元朝末年官员,他被认为是元末官场上的一股清流,但每个朝代到了末期基本都是最危险的一段时期,对于当官的来说更是如此,不被自己人杀也有可能被敌人杀,但王思诚却能得以善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可能了解王思诚的朋友并不多,那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看看王思诚有哪些过人之处,他为官时又立下哪些功绩,想了解的朋友就一起来学习下吧。

身处元末危险时期的王思诚,他为什么能得到善终?

(一)出手不凡

王思诚才担任监察御史,就敢挑战官场陈规陋习。以前,各位御史上奏的密封奏章,只有部门更高领导才能拆看,其他御史只有在奏章下面签名的份儿。王思诚对此非常不满:“如果都像这样,还有什么上下级的名分!”

于是,凡是转到他手下的密封奏章,他一概拆封把关,对赞同的奏章签字放行,对不可施行的奏章一律盖上公章锁进保险柜。这样做既充分保证了密奏的质量,又把监察职责落到实处。从此,拆看密奏成为监察御史的特权。

有个高官因受贿事件东窗事发,潜逃到外地。某蒙古族监察御史因为无法将其逮捕归案,就将他的母亲抓捕捆绑在街头示众。王思诚路过集市见此情景,痛心疾首道:“古时候对罪犯的妻子儿女都不抓捕,更何况母亲?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因儿子逃跑而牵连母亲!”于是下令释放。那御史坚决不放,一定要把她当诱饵钓出要犯。王思诚大怒,上疏弹劾自己,然后闭门不出。事情闹大后,部门领导率御史们集体前往王思诚府邸求见并谢罪。

某县长早听说过王思诚的厉害,接到王思诚要到县城巡视通知后,故意穿一身旧衣服,骑马到城外恭迎王思诚。王思诚注意到他的坐骑,悄悄告诉随从:“此人必定是贪官!”

果然,巡视组才进城门,就被人拦路喊冤。王思诚问:“你是想控告县长抢了你的马吧?”喊冤者连连称是。王思诚命令县长归还马匹,并将他治罪。随从都很惊讶,问王思诚何以未卜先知?王思诚笑道:“他故意身穿破旧衣服以示清廉,却在路上强取豪夺百姓的高头骏马,这就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随从们恍然大悟,心服口服。

国子监(国家设立的更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的太学生们发生群殴事件,王思诚被授权全权处理。他查明事情真相后,召集学生宣布处罚结果:开除5名带头动手的学生,另外参与斗殴的70名学生一律降级处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学霸予以升级奖励,对学渣一概除名。经过这番整顿,国子监出现了新气象,学生们更加勤勉互励。

身处元末危险时期的王思诚,他为什么能得到善终?

(二)忧国忧民

一年秋天,京城一带遭逢秋旱,整个冬天无雨,才开春就遭蝗灾。百姓已经衣不果腹,又遭黄河决堤,更是雪上加霜,伤亡惨重,民不聊生。王思诚忧心如焚,上疏请求元顺帝一面举行“祷百神,陈牲币,祭河伯”仪式,一面紧急调动部队堵塞黄河决口,发放赈济粮,并给每个死于洪水的灾民发放棺木安葬,以示朝廷爱民之意。

朝廷在檀州(今北京密云)设置监狱,让犯人从事采金冶铁的繁重工作。监狱刚开始还供给犯人衣食,但由于监狱上下人人雁过拔毛层层盘剥,几年后囚徒的供给就被完全断绝,导致30多人饿死,奄奄待毙者不计其数。狱吏为了掩盖事实真相,经常谎报囚徒的生病时间的长短和用药次数的多少。王思诚巡视檀州监狱,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上书建议朝廷:这些囚犯本来罪不容诛,却在监狱里被活活饿死,这是监狱的责任!希望朝廷马上制定出相关法令,以囚犯病死在狱中的数量来衡量狱吏罪行的轻重。

元朝初年,朝廷下令开凿坝河(今北京市东郊)作为运粮河。因工程浩大,“一夫日运四百余石,肩背成疮,憔悴如鬼。”工程结束后,坝河担负起繁重的漕粮运输任务。王思诚巡视坝河时,负责维护与运粮的坝夫和船夫因不堪忍受重负,“坝夫累岁逃亡,十损四五”只剩下区区730人,船夫也只有1300多人。这些人“昼夜奔驰,犹不能给。”王思诚建议朝廷将蒙古族人15000多户迁往坝河沿岸定居,让他们捕鹰打猎之余劳逸结合,协助船夫和坝夫工作,保障坝河的正常粮运。

这三条利国利民的奏章,全部获得朝廷批准实施。

(三)主政两河

在担任地方行政长官期间,王思诚同样脚踏实地,政绩斐然。

他河南主政期间,收到陕西行台发来的公文,要求与河南联手疏通黄河三门,设立水陆站以直通关陕。王思诚极为重视,马上带领相关官员去实地考察。官员们害怕地险路隘,想编假话搪塞朝廷。王思诚怒斥他们:“如果我们都自欺欺人,还如何督责他人?对朝廷是什么态度?你们等着,我亲自去看!”官员们无可奈何,提心吊胆跟着他在黄河中滩碛路上走了一百多里,沿途礁石错落突出,最后无路可走。王思诚命令下马步行,攀藤前行。官员们累得汗流浃背,但没有人敢出怨言。步行30里后,王思诚看到确实已经无法通行,便把沿途经历奏报朝廷。朝廷接到王思诚的考察报告后,否决了陕西行台的建议。

王思诚主政河北期间,适逢磁河水决堤,泛滥成灾。他召集民工日以继夜修筑堤坝,终于堵住洪水。当年秋,庄稼获得好收成,百姓们对王思诚感恩戴德,赞不绝口。

南皮(今河北省邢台市南皮县)百姓的先祖曾沿御河两岸种植柳树,历代官府以此征收名为“柳课”的税务。十多年前,因黄河决堤,柳树全被淹没,官府却依旧征税,致使百姓更是贫困交加。王思诚实事求是上奏朝廷,请求免除了“柳课”税。

他的辖区内,有著名的西汉名儒董仲舒和毛苌的故居。由于年久失修,早已摇摇欲坠。王思诚奏请朝廷在这两个地方修建书院,并设置专业讲学师,获得朝廷批准。

元末,由于天灾人祸,四方百姓很多人失业,引发社会动乱。元顺帝为安抚民心,“命名臣巡行劝课。”王思诚负责安抚河北和山东一带,他沿途召集当地有名望的父老,宣讲皇上的恩德。百姓们激动得“莫不感泣”,进献大麦小麦和豌豆,请王思诚转呈元顺帝。回京后,他根据巡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元顺帝提出七条治国安邦和稳定民心的建议,受到元顺帝重视。

身处元末危险时期的王思诚,他为什么能得到善终?

(四)松州惩贪

40名松州(今四川省松潘县)百姓联名告御状,指控当地蒙古族官吏狼狈为奸逼良为匪。朝廷震怒,指派王思诚彻查此案。

王思诚秘密抵达松州明察暗访,弄清楚蒙古族官吏们为索取巨额贿赂,故意栽赃诬陷良民为盗匪的犯罪事实,将松州知府以下的23名涉案官员一网打尽。为彻底纠正冤假错案,王思诚特意进松州监狱现场办公,令有冤屈者当面申诉。

有个囚徒面诉:他曾在某盗贼潜入他家偷盗时,与盗贼展开激烈搏斗,差点失手将盗贼刺死。盗贼怀恨在心,再次偷盗被官府抓获后,便诬陷他是同伙,并提供了所谓赃物。而负责缉盗的捕快为了邀功请赏,偏听偏信把他抓捕入狱。王思诚查证属实后,处罚了捕快,释放了无辜者。

巡视监狱时,一个少年犯引起了王思诚的特别注意。少年犯脸上稚气未脱,却戴着沉重的刑具,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王思诚给他除去枷锁,询问案由。少年犯供述:半年前的一个傍晚,他在走亲戚的路上遇到三个大汉,于是结伴同行。半夜进村后,大汉们闯入一户有钱人家抢劫,令他在门外放风。他知道遇到盗匪,立刻飞奔到县衙报案。县衙捕头玩忽职守,未能及时出动抓获盗匪,为逃避罪责,昧着良心把他当同案犯抓捕后严刑拷打。王思诚核查属实后,释放了少年,将捕头投入大牢。

王思诚在松州砍下三板斧,严惩了贪官污吏,树立了朝廷亲民形象,被松州百姓称为王清天。

(五)中流砥柱

最能考验王思诚胆色的事情,发生在公元1357春。当时,王思诚巡访陕西,正赶上红巾军横扫陕西,兵锋距奉元(元代西安旧称)仅30里。奉元城里的高官们惊慌失措,无计可施。王思诚冷静地分析:“陕西是战略要地,关系天下得失,绝对不能失守!河南名将察罕帖木儿历来骁勇善战,威震敌胆。此时,我们必须派使臣求援,才是上策。”高官们出于私心,吵嚷半日“论久不决”。王思诚亲笔写信向察罕帖木儿求援,察罕帖木儿接到求救信,被王思诚为国为民之心感动,冒着擅自调动部队的罪责,“提轻兵五千,倍道来援。”

王思诚冒着危险前往城外凤凰山犒劳援军,与援军商定攻防策略。回到城内,为稳定军心,王思诚“夜宿台中,未尝解衣。”有个高官想趁着夜色把妻子儿女送出城外,被王思诚坚决制止,并令他把守北城。由于城外攻势猛烈,高官又企图率部弃城出逃。王思诚耐心开导他:“我们身受国家重托,肩负安定一方责任,本来就该戮力同心以死报效朝廷!人生自古都要死,无非是早晚点儿而已!”一番话使得“众乃安”。奉元城解围后,河南军事长官果然追究察罕帖木儿擅自调兵的罪责。思诚立即上奏朝廷,请求让察罕帖木儿专守关陕,察罕帖木儿得以免除责罚,名正言顺镇守陕西。

身处元末危险时期的王思诚,他为什么能得到善终?

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此起彼伏,朝廷兵力捉襟见肘,准备在五个省抓壮丁补充兵源。王思诚坚决反对道:“关中抵御红巾军才结束,现在所有军队的供给都很困难,只能就地征集粮饷。百姓们早就饥寒交迫,再承担粮饷更是雪上加霜。现在大规模征兵,万一激发民变,后果不堪设想!希望朝廷谨慎从事!”由于他的态度很坚决,征兵一事不了了之。

监察御史作为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的官员,最容易招致不法官吏们的打击报复。王思诚所处的时代尤其凶险:由于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而监察御史的监督对象都是有蒙古贵族背景的狠角色,所以,很多汉官执政时如履薄冰,明哲保身,小心翼翼,深恐稍有不慎就会惹火烧身甚至自取灭亡。

王思诚却在最容易得罪人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最后得以善终,被追谥“献肃(谥法:智质有操曰献,身正人服曰肃)”。这个谥号正是对王思诚一生的准确概括。王思诚留给后人的官场生存法宝就是:为官者无论身处哪朝哪代,只要不忘初心、一身正气、忠于职守,都必定在史书上竖起一块永不磨灭的丰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3/240802.html

“身处元末危险时期的王思诚,他为什么能得到善终?” 的相关文章

宋太宗最成功的一次投资,让宋朝从此富了起来

宋太宗最成功的一次投资,让宋朝从此富了起来

历史上的宋太宗最成功的一次投资是什么?正是因为他的举动,成功的赚取了世界的钱财,将积贫积弱的北宋改造成一片繁荣昌盛,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历朝历代都有谋朝篡位者,人们熟知的有曹丕、李世民等,他们大多都是经过手足相残后上位的,宋太宗也不例外。只不过比起他们,他过于猴急,正...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始皇的后宫,一直是一个谜。后宫里有多少嫔妃,分别都是些什么人,这些后妃叫什么名字,《史记》中一概没有记载下来。别说后妃的名字,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是谁,都不清楚。很多人说,秦始皇没有立皇后。就算...

马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是兄弟五人中最为出色的

马良: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是兄弟五人中最为出色的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为州从事。马良...

赵云的妻子是谁 他们有没有后代留下来

赵云的妻子是谁 他们有没有后代留下来

对三国名将赵子龙智勇双全,他的妻子到底是谁,有留下后代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神赵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作为一名帅气又武功盖世的千古儒将,赵云的女粉丝还是不少的。正史中关于赵云妻子的记载寥寥无几,但是赵云有后代这件事却是事实。史实记载,赵云有两个儿子,还有...

杜微: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杜微: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与诸葛亮之间有何故事?

杜微(生卒年不详),字国辅,梓潼涪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少时跟随广汉任安学习经学。东汉末年,担任益州从事,但不久后辞职。杜微装作耳聋,隐居于山野之中。后来诸葛亮想要任命杜微为益州主簿,杜微推辞,诸葛亮便派遣车辆去迎接杜微。二人见面后,诸...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长孙无忌,唐朝初期宰相,凌烟阁功臣第一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翻开中国古代史你会发现,历朝历代皇位之争都是一件大事,胡亥为了皇位和赵高等人密谋,杀死了公子扶苏;曹丕为了巩固皇位,逼弟弟曹植七步成诗;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杀父弑兄;李世民则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皇...

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背后心思不简单

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背后心思不简单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办过一起非常大的案子,就是空印案,涉案人数多达几万人,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一起冤假错案,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朝初期,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向当时的首都南京报告地区的财政收入。但是朱元璋发现,所有的地方官员都是带着...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一生传奇,最后却被罢相革职到底发生了什么?

吕不韦毋庸置疑是战国末年一位极为重要的历史人物,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我们知道,嬴政13岁在秦国称王。虽然在此之前,吕不韦曾经在赵国有恩于嬴政,但出于诸多政治目的和私人恩怨,嬴政最后还是将吕不韦削官,到头来吕不韦不得已饮鸩自杀。试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吕不韦其人吕不韦是战国末...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