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迅速覆灭的真相是什么?跟士族门阀有关系吗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黄巾起义的文章。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一句看过《三国》的人必定听过的话,代表了掀开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序幕的“黄巾起义”。
黄巾军数十万人席卷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真是声势浩大。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张角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但从整个过程来看,“黄巾起义”更像是士族门阀为了削弱东汉朝廷力量利用的工具。
要明白“黄巾起义”发生了什么就要先说说东汉的政治架构。汉光武帝刘秀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东汉,像大多数开国皇帝一样刘秀为了巩固皇权,不让开国功臣干预政事,但给予这些人在经济上、后代子孙出仕当官等方面的特权。
另外东汉选官制度是察举、征辟,说白了就是名声大、学问好就能当官。在资讯不发达的中国古代,学习知识和扬名的成本是极高的,而豪强地主依仗经济、人脉优势很容易就会出名,出名就能当官,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批垄断权力、代代有人当官的家族,这就是士族门阀的来源,袁绍、杨修、司马懿等人的家族都是这么发的家。
从汉章帝时期开始,东汉外戚、宦官争斗不断,士族门阀趁机做大,不断扩大自身的政治、经济优势,甚至于在家族所在州郡形成垄断,实际上统治这些地区,形成了外戚、宦官把持中央,士族门阀割据地方的局面。
到了汉桓帝、汉灵帝统治时期,宦官依赖皇帝的宠信把持朝政。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宦官掌权后大肆提拔、任用自己的亲戚、朋友当官,并在全国各地聚敛钱财、抢占土地,自然损害了士族门阀的利益。士族门阀与外戚联手对抗宦官,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最终宦官依仗皇权制造了“党锢之祸”,将大批士族门阀出身的官员,以及他们的门生故吏驱逐出朝廷,并禁止他们的子孙后代当官。
东汉朝廷禁止士族门阀子弟当官,就是在掘这些家族根基,可以说“党锢之祸”的发生代表着汉灵帝和士族门阀撕破了脸。只不过汉灵帝掌控军权,士族门阀不敢轻易公开反抗,黄巾起义的发生给了士族门阀机会。
为什么说士族门阀利用了“黄巾起义”呢?首先张角等人组建太平道花了十多年时间,传教脚步遍及全国,还组建黄巾军,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等口号,张角的行动瞒得住高高在上的皇帝,却骗不过士族门阀。士族门阀的一大特点就是对家族所在地区的绝对掌控,张角在这些人的地盘搞事是瞒不住的。
其次黄巾军的主要来源是破产的农民,士族门阀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士族门阀的一大发展模式就是趁灾年吞并土地,将农民变为自家的奴仆、佃户,比如袁绍所在的汝南袁氏家中仆役数十万人;另外士族门阀都好善名,灾年会进行赈灾举动。也就是说东汉时期士族门阀有在灾年稳定地方的作用,一旦他们不作为了,东汉立马遍地流民。
最后士族门阀对于黄巾起义的应对过于迅速了。公元184年3月5日黄巾起义爆发,3月末汉灵帝解除党禁、号召士族门阀募兵镇压起义,4月中旬士族门阀、地方豪强的义军就已经奔赴战场了,这种反应速度不是早有准备是不可能的。
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仅坚持了9个多月就失败了,更大的原因就是东汉王朝统治阶级的力量并不弱,只不过皇权同士族门阀的权力斗争给了张角等人起事的机会。因此当汉灵帝大赦党人、让士族门阀子弟再次入朝为官,下放兵权让地主豪强招募私军之后,士族门阀迅速发力,到184年11月黄巾军主力就败亡了,剩下的时间就是 *** 军剿灭小股叛军罢了。
黄巾起义使得东汉皇权势力遭到重创,士族门阀手握军队后迅速割据一方;在加上后来董卓霍乱京师,东汉皇帝威权尽丧,成了各路豪强手中的傀儡,曹操、袁绍等群雄并起争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