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皇宫的一场大火,烧掉了三件稀有宝贝
在中国的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出现过许多件堪称“国宝”的物品——它们有的是金玉器、有的是书画作、有的是珍奇异宝。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大多在兵灾动荡、盗墓偷窃、洪灾火患之中,亦或是流落在民间海外,亦或是深埋地下,亦或是无影无踪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在晋代的皇宫大火中永远消失的,三件举世无双的国宝。
一场大火灾,烧了三件无价之宝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室,哪个不是坐拥天下,又富甲天下呢?所以历代皇家贵族,总是能有几件“传家宝”。就比如,汉朝刘姓皇室,自从坐了江山后,便在天下大肆收罗了不少奇珍异宝,在一代代的搜罗收藏下,可以说积累了不少。汉朝皇室的“藏宝阁”中,便藏着三件无价之宝——王莽之首、斩蛇剑、孔子屐。随着东汉的消灭和西晋的成立,汉朝皇室积累的奇珍异宝,便流转到了西晋司马皇室手中。
一般历朝历代的传世国宝,都会被放在武库之中。武库相当于今天的军火库,存有兵甲、精妙军机器械。武库一般位于京城,由禁军严密把守。武库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安全的地方了,所以皇室对于将传世国宝置于武库中,还是很放心的。但是,天下“最安全”的武库,也不可能绝对安全。晋惠帝元康五年的冬天,伴随着漫天雪花,京师洛阳的城内居民,看到了城东北的武库所在街区上空,漫天都是火星和烟尘。很快,洛阳的城防士兵们手忙脚乱地提着水桶冲向了京师武库。
看守武库的禁军们起初还不是很慌忙——因为火势还不算大。但一阵邪门的西北风刮过后,武库被大火吞没了,最终,禁军们恐惧地逃离了武库。这场大火灾整整烧了一天一夜,损失极其惨重。武库中存放的二百八十多万件军械被焚毁,而洛阳城东北区域,也被烧成了废墟。而最要命的是,自汉朝积累下来的大量奇珍异宝、传世宝物损失了过半——其中便包括了王莽之首、斩蛇剑、孔子屐这三件宝物。这三件宝物,基本在当时,就是“圣物”的存在了。
王莽之首
这其中最让当代人感到丈二摸不着头脑的,便是王莽之首了。这人的头骨,怎么会被当成宝物存在武库中呢?这就得简单介绍下王莽的生平了。假如是平日对历史十分感兴趣的朋友,就对王莽此人十分的了解。在今天的 *** 上,很多人戏称王莽是“80年代穿越回汉朝的大学生”。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趣谈,原因在于王莽作为中国历史上之一个社会改革家,他的改革举措,非常的“现代化”。王莽的家族,是汉朝时期的外戚。王莽虽然出身外戚,但和那些平常的权贵子弟不同,他十分有政治抱负。他行为检点、乐善好施,一时间便成为了朝野称颂的“道德模范标兵”。所以,他很快便被汉成帝封了官,当上了汉成帝的侍卫近臣。汉成帝死后,王莽深感机会来了,于是借助家族的权势一步步控制幼主。最终,王莽逼迫小皇帝刘婴禅位。王莽篡夺了帝位后,改国号为“新”,自此,西汉帝国灭亡。
王莽即位后,颁布了大量的改革措施,比如推行币制改革(推行低配版的各面值硬币来代替金银),废除农奴制、推行土地国有制、创立银行、推行国家期货、设立物价局等。这些措施十分有“现代化”的气息,甚至就是中国七八十年代时的改革蓝图。当然,由于他的改革举措过度超前,造成了经济灾难。同时,王莽自即位后,大力扩军并征讨临近的少数民族政权,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终,随着自然灾害的出现,王莽改革的弊端和为政失误显现。在大饥荒下,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王莽也在混乱中被杀,他的人头被砍下后,被人保存了下来。
王莽其人,无论是篡位易朝,还是激进的改革目的,都引起了王莽之后历代统治者的警觉。对于这种反贼,自然不能让他好过,于是东汉皇室便将王莽的头骨收藏了下来,让他不能入土为安。收藏王莽头有两个目的,其一是震慑篡权夺位者,其二是一个隐晦的心理暗示:只要“王莽”一直被收藏在皇室手中,“王莽”就不会复活。
斩蛇剑和孔子屐
“想当初刘邦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刘邦带着手下一行人心有疑虑地走在路上,结果遇到了一条巨大的白蟒蛇,这可把刘邦身旁一行人给吓住了。
他们看到白蟒蛇张牙吐信的样子,纷纷不敢靠近。但刘邦上前,抽出剑将这条巨蟒劈成了两段。一群人顿时有了信心,在赞叹刘邦的勇气之余,心中义无反顾追随刘邦之情,也油然而生——所以仔细想想,要是没有斩白蛇,这西汉王朝还不一定能建立起来呢。所以汉高祖刘邦的斩蛇剑,就被作为一件传世国宝而保存在武库中了。
至于孔子屐,便是孔子生前穿过的木屐。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耶稣处刑前穿过的白袍,能被西欧天主教廷供奉起来。那孔子生前穿过的木屐,自然也能算是中国人的“圣物”了。
只可惜,这三样传世国宝,纵是珍贵无比,被人们赋予了大量的意义,但还是敌不过西晋年间的一场大火。都说世事无常,纵使是在珍重的物品,人们再怎么精心维护,也敌不过时间的流逝。纵使百年不毁,千年万年后,也终归会化为一抔黄土。不知各位觉得这种说法,有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