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棣登基后是如何对待朱允炆的后代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18)120

《明史》对于明成祖朱棣的评价颇高,说他: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但讽刺是,在《明史》对朱棣的总评中,开头和结尾的话分别是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和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朱棣登基后是如何对待朱允炆的后代的?

确实,朱棣的一生,其中一个无法掩盖的污点就是他违背朱元璋的意愿,夺走了自己侄子的皇位。且明惠宗朱允炆到底是从皇帝变成了流民逃往海外还是早已丧命,让人们更加关注这场政变。可我们若是知道了朱棣在抢走朱允炆的帝位之后给了朱允炆的妻儿一个怎样的下场,那我们对于他的声讨可能比以往更甚。

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标从陕西考察完回京,向朱元璋陈述父子俩已谋划多时的迁都长安的可行性。可朱元璋还未正式将迁都提上朝廷的议程,朱标就染上风寒,不久后便病逝。

太子一死,朱元璋就必须重新定下继位的人选,而到底是该选朱标还在世的嫡长子,还是该选自己的嫡次子,朱元璋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因为按照当时的礼制,若嫡长子不在,则该立嫡长孙。但朱允炆实际上只是朱标的次子。朱标在原本的嫡长子和正妻去世之后才扶正了朱允炆母子俩。所以要细究起来,朱棣和朱允炆两个人都有不足。

在一番权衡之后,朱元璋选择了看着长大的孝顺的孙子朱允炆,而不再考虑早已去往自己封地的次子朱棣。

朱棣登基后是如何对待朱允炆的后代的?

可朱棣对朱允炆这个小侄子并不满意。在他看来,自己才是陪伴父亲建立大明的大功臣,也是父亲的嫡子,哥哥在世时那就罢了,可他都不在了,这天下怎么着也得落到自己这个功勋显赫的人身上。结果朱允炆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跑出来占了皇宫,朱棣不能忍,也忍不了。

不过朱棣也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当着父亲的面直接抢皇位的。所以他还是等,一直等到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承皇位。

洪武三十一年(1398),根基尚且不稳的朱允炆开始挑战各地的藩王,意图通过削减藩王的势力来巩固中央权力,进而稳定自己的统治。势力极甚的燕王朱棣便在这场削藩中首当其冲。

可朱允炆此举,实际上于朱棣而言是困了就有人来送枕头。朱允炆新帝即位,无论是政治根基还是兵力,都不是能与朱棣相提并论的。所以朱棣干脆逮着这个削藩的机会,声称朱允炆只是新帝即位,会有这样不理智的行为一定是有奸人弄权,所以扛起清君侧的大旗就开始南下。

这场南下,便是靖难之役。朱允炆完全拦不住来势汹汹的朱棣,只能焦急地看着朱棣率大军一路南下,在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招摇地进入金陵城。

城门开了,朱允炆一家人的生路却断了。朱允炆本人下落不明,不知生死,而他的长子朱文奎也随他一同消失。朱允炆虽自己都陷入了泥潭,但他还是想保留个希望,所以带走自己的嫡长子,这倒是人之常情。不过被他抛弃的正妻马皇后和嫡次子朱文圭,那就是完全见不到希望了。

马皇后在宫中,无需远眺便能见到大军,无需侧耳便能听到马鸣,找不到夫君,也找不到出路。她焦急,绝望,最后投身一片火海。《明史》仅载四年六月,城陷,崩于火,而有传言说马皇后走向的那片火海,正是朱允炆亲手为她点燃的。

而在朱允炆和长子朱文奎不知所踪,马皇后葬身火海之后,嫡次子朱文圭一个人被孤零零地留在了人世,或者说他的地狱。朱棣抓住了这个侄孙,并将他幽禁在中都(今陕西凤翔)广安宫。

初入广安宫的时候,朱文圭只有两岁,还是个没断奶的小皇子。可朱棣不管那么多,直接将他贬为庶人,号建庶人,然后一关就关到自己逝世。

在朱棣走了之后,他家继位者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珏皆对朱文圭不闻不问,继续将他这位宗亲关在广安宫。朱文圭在这接触不到什么人,更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就枯等,一直等到了自己年过半百。直到景泰八年(1457),明英宗复位,远在西边的朱文圭才被想起来。

明英宗因为自己曾被景泰帝在南宫软禁了七年,所以对于朱文圭几十年的监禁生活分外感怀,决定放他出宫。当时仍有不少朝臣觉得朱文圭会造成威胁,但明英宗还是坚持给朱文圭自由,下令他可以在凤阳境内自由居住、婚娶,并赏赐给他数十奴仆。

若不是明英宗因为自己也经历过幽禁,他大概还是会如早年一样让朱文圭就此老死在那深宫之中。

可于朱文圭而言,父亲和兄长生死未卜,母亲消失在无边火海,自己就算在最后有了自由也无济于事。他们一家人的痛苦永远都被朱棣的皇位压着,狠狠地,没有消散的机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3/242064.html

“朱棣登基后是如何对待朱允炆的后代的?”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总打败仗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总打败仗

对刘备病逝后,诸葛亮为何一直打败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可以说给大多数人的印象,一直都是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军师形象,帮助刘备建立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后来,更是成为了蜀国位高权重丞相。然而,自从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好像一直...

隆庆皇帝朱载垕为什么事事都和自己爹反着干?

隆庆皇帝朱载垕为什么事事都和自己爹反着干?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隆庆皇帝朱载垕的故事。隆庆皇帝朱载垕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他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唯一有子嗣的儿子。嘉靖皇帝的庙号是世宗。世宗是个好名号,好就好在严格执法,六亲不认,清朝的世宗是谁?是雍正皇帝。后世普遍认为,嘉...

纪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刘邦做出了哪些贡献?

纪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为刘邦做出了哪些贡献?

纪信,汉朝将军,赵人。曾参与鸿门宴,随刘邦起兵抗秦。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之后,曾经在洛阳宫殿置酒大宴群臣,历数功臣的功劳,尤以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功劳最高,分别封侯拜相。不知道当时刘邦心中还记不记得曾经有一位将领,在危难之际假扮自己诈降项羽,自己才能够逃得性命,...

嘉庆为什么要杀和珅 嘉庆后面为什么会后悔

嘉庆为什么要杀和珅 嘉庆后面为什么会后悔

对三件事让嘉庆必须杀和珅,为何嘉庆在15年后又后悔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799年,89岁的乾隆在弥留之际,似对嘉庆交代着临终遗言,可是嘉庆一个字也听不懂,无奈之下叫来和珅。结果,无论乾隆嘟囔什么,旁人一概听不清,唯有和珅对答如流,嘉庆顿觉脊背发凉。嘉庆此刻心里...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对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他们手中各有多少兵力,按照多少如何排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卷十七》中为曹魏的五员名将合传,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对五人的评价中说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后人由此将这五人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羊续(142~189年),字兴祖,泰山郡平阳人。东汉大臣、清官,太常卿羊儒的儿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凭借门荫入仕,起家郎中,迁大将军(窦武)府掾,因事免职;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囚禁十余年。中平元年(184年),出任太尉(杨赐)府掾,出任庐江太...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 他们的结局为何都不好

对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为何最后结局都不太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刘彻一生有六个儿子,其中有三个儿子自杀,两个儿子早逝,只剩下老五刘髆算是顺利活到了终老。“皇家儿女难将养”这是出自某影视剧中的台词,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汉武帝的六个儿子都在权利的漩涡中挣扎,最后...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刘备当初对诸葛亮的建议不是言听计从吗 刘备后面为何态度大变

对刘备一直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当了皇帝之后态度大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猛将谋士,他们留下无数的经典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其实这也是《三国演义》等名著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诸多的三国典故中,最有名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