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什么是公使驻京?清朝走出闭关锁国的之一步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20)220

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公使驻京。

早在 17 世纪,英国就与中国就有着民间的商业贸易往来。随着贸易额的逐步增长,英国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开辟中国广大的市场以获得更大的商业利润,不断派人来华交涉,要求遣使驻京。

1792 年,英国 *** 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使臣马戛尔尼来华交涉通商事宜,并呈递了英王的国书。

信中说道: 从前大英国的许多商人到中国海口来做买卖,但商人的心思不一样,如果没有一个人严加管束他们,恐怕他们会惹出许多事,所以派驻使者是为了与大清国友好相处下去。

必须有一我国人,住在中国地方,方便管制我们来的人,有过错代表大英国处罚他们,有委屈亦可保护他们,不让国人在异国他乡受到伤害。而清廷自乾隆起,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反对公使驻京呢?

一、乾隆爷以与大清国家体制不同拒绝公使驻京

看看马戛尔尼使臣是怎么和乾隆说的。驻使在欧洲各国都已经有了先例,好处在于欧洲各国互派使节的惯例,通过常驻使节来解除两国间经商贸易而发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不愉快,促进两国之间的友谊,避免不必要的战争。

什么是公使驻京?清朝走出闭关锁国的第一步

马戛尔尼表面目的在于约束本国商人,不让他们在中国地盘上生事,促使两国永远和平交好。

乾隆帝以派驻公使驻京与天朝体制不合为由拒绝英国 *** 的请求。乾隆爷对使臣说,我们天朝物产丰富,什么都有,不需要你们外国人的东西和你们的工业品。言外之意是你们区区一个小国,我们大清根本看不上。

二、宗藩体制不允许公使驻京

实际上乾隆爷以及嘉庆、咸丰在大清心中是深受着宗藩体制这种思想影响的。其实中国以往历朝历代皇帝都以自己的皇权在上为大国思想。宗藩体制是自秦汉大一统以至 1840 年 *** 战争以前中国的外交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中国在东亚地区构建起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稳定的国际关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国是宗主国、天朝上国,也就是上等国家,其他周边各民族则,成为中国的藩属国,要依附于中国,要朝贡叩拜,有事我们可以帮助这些藩属国来解决。

近代以来中国和外国之间的国际关系,只有上国对藩属的关系,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中国的一切外交也都是以此开展外交,凡是到中国来的外国使者都是朝贡的。这明显是大国自居的自我认知状态,这种思想是根深蒂固,几千年形成的思想。

宗藩体制的形成与中国所处的相对封闭的周边地理环境和儒家思想的长期浸润密切相关。儒家崇尚以王道治天下,所谓的天下就是中国所认识的世界,而中国则是世界的中心。

在人类的历史早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各民族之间相对孤立,互不往来,民族贸易、人民种族的繁衍等多方面融合更是无从谈起。

在中华文化区域四周的的各民族,凡能接受中华文化者,便是中国,各民族接受中华文化与否,任其自择,决不强求。

成为藩属的民族对中国的义务,只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朝贡,中国则通过赏赐、代为戡乱,帮助抵御外敌入侵,传播文明以及朝贡贸易等形式,对藩属国加以恩惠。

例如本国内曾经的吐蕃、大理等等少数民族邦国,周边的朝鲜、日本,像东南亚的那些小国更是攀附于中国,使其获利,自甘于藩属的地位,尊中国为上国,从而减少战争的摩擦,维护了中国作为中央大国的威严和安全。

什么是公使驻京?清朝走出闭关锁国的第一步

这都是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力分不开的,国强则军强,国弱 *** 弱。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国力强盛时期,则王道开张,文化广被,而万国朝贡臣服。

尽管如此,这种观念深深地扎在统治者的心里,几千年形成的思想就像儒家思想一样到现在的中国也存在于国人心中,这样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

面对西方已经开始工业革命产出的铁甲船和火炮,清朝还抱着传统观念不放,自认的把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纳入自己宗藩制度中,不管西方国家是否接受,来维护自己封建统治的根基,这是封建思想腐化的一个表现。

清朝 *** 把公使驻京这样的外交政策视为对宗藩制度乃至皇权集中统治的更大的阴谋,不惜代价进行反对、 *** 。清 *** 这种外交政策直到 *** 战争之后才得以改变。

在1860年,在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时,清朝 *** 与西方列强在通州进行谈判。在清王朝政权危在旦夕的时候,双方竟然还在为公使驻京觐见皇帝礼仪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英国代表认为公使进京必须面见皇帝、亲递国书,见到皇帝不必下跪。清朝代表认为此事关系大清国的国力,不肯让步。

因而,当面对受资本主义扩张规律支配来华要求通商的西方国家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统治者自然把这些新来的西方各国商民当作朝贡者对待,他们派出的使臣在中国人看来无疑也是为了朝贺和进贡的,因而他们所得到的不过是被准许定期朝贡。

分别修撰于康熙、乾隆、嘉庆朝的《清会典》均把与清朝进行商业往来的西洋诸国列入清朝的朝贡国范围,直到 1899 年,这个时期才有了公使驻京。

什么是公使驻京?清朝走出闭关锁国的第一步

三、 *** 战争国际公法后公使驻京得以实现

*** 战争前,虽然有人注意到英国在海外的殖民扩张活动,却没有引起统治阶级的警惕。 *** 战争是国际公法对宗藩制度的之一次激烈冲击。

经过战争,宗藩制度遭到巨大破坏。在签署《南京条约》中,大清皇帝和大英君主的地位是一样的,没有臣属、朝贡等与宗藩制度有关的字样。

显然这个时期的大清在外国人眼中已经不再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和他们地位上是一样的,不再需要跪拜大清皇帝,也不再向大清皇帝进行进贡。

在欧洲,他们已经开始了之一次工业革命,而大清还处于闭关锁国的封建王朝统治下,这个时期的大清在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上已经开始落后于欧洲大国,只比亚洲的日本强些。

英法联军兵临城下,在通州谈判时,清朝代表宁愿兵败城破也要坚持觐见礼仪的原则,显得多么不合时宜。 *** 战争后,清 *** 在对外交往上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仍然把隔绝当成了防范外人的指导思想。

这种思想一方面反映了长期闭关状态下养成的追求平静和安逸的心态,一方面也反映了统治者对资本主义的扩张性缺乏清醒的认识。这种无视世界发展方向的认识和行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国际公法是以国家 *** 平等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派驻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这又与宗藩制度是相逆的,不论内部的藩国还是西方的藩国,都要臣服于皇帝,这是不容置疑的。

公使驻京与宗藩制度是格格不入的。从这个说法上来看,公使驻京是宗藩制度彻底瓦解的标志、开始,是走出闭关锁国的之一步,也是最关键最最重要的一步。

什么是公使驻京?清朝走出闭关锁国的第一步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宗藩制度是在西方列强的武力逼迫下被迫瓦解的。接受他国使臣,本应是接受国的 *** 权利而非义务,但此时的国际公法掌控在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手里。所谓的 *** 平等,只是针对西方列强之间的。

对于落后的亚洲、非洲及拉美国家,资本主义列强从来没有讲过 *** 平等。在公使驻京这个问题上,西方列强表面上打出的是 *** 平等的国际公法旗号,但从来没有把中国视为 *** 平等国家。

当国际公法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实现其殖民目的障碍时,他们就会把国际公法踢到一边。

若说乾嘉两朝还有能力持盈保泰,坚决拒绝了公使驻京;但到了咸丰朝清 *** 再也没有能力维护国体,被迫允许外国公使驻京。

正是由于文明性质和外交体系的差异,导致了清 *** 与西方诸国之间不能建立起平等的对话,而公使驻京恰恰历史性地成为打破这种不平衡的突破口。

尽管在对外认知上表现出迟缓、顽固和僵化,但随着西力强劲的东来,清 *** 在外交上也不得不开始艰难地迈向近代化。

谈古论今,我们认为 19世纪中叶清 *** 之所以未能及时作出调整,在被动中无奈地一步步退让,一点点地作出调适。而今看来,公使驻京似乎符合近代外交惯例,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国与国交往中常有之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3/242447.html

“什么是公使驻京?清朝走出闭关锁国的之一步” 的相关文章

司马睿是什么身份?他与夏侯光姬是什么关系?

司马睿是什么身份?他与夏侯光姬是什么关系?

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晋元帝是晋武帝堂侄,西晋琅邪恭王司马觐与琅琊王妃夏侯光姬之子,东晋的开国皇帝,在西晋灭亡后于江南重建东晋,使得晋朝又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在许多正史中(《晋书》、《宋书》)却记载了一条“牛继马后”的谶语,称晋元帝并非琅邪恭...

吕布联合王允杀董卓的原因是什么 吕布是真的为了貂蝉吗

吕布联合王允杀董卓的原因是什么 吕布是真的为了貂蝉吗

对吕布为何与王允合谋诛董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里著名桥段,王司徒巧施连环计,吕布手刃义父董卓。可笑,董卓至死还不知道干儿吕布为何要背叛自己。一句“吾儿奉先何在?”得到的回应却是“有诏讨贼!”在王允的连环计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王允的养女貂蝉,她和吕布还...

高韬:西晋时期将领,参与诛杀司马越,事败后被杀

高韬:西晋时期将领,参与诛杀司马越,事败后被杀

高韬,字子远,晋朝官员,官至右卫将军,后参与诛杀司马越,因事情泄漏而伏诛。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高韬字子远,放纵不检点。高光任廷尉时,高韬收受贿赂,有关官吏奏报此事,而高光不知道。当时的人虽然批评高光不能防备自己的儿子,但因为他平素用心,就不以这件事...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元朝采取的是什么态度?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重八,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原话并不是这么说的,也不是朱元璋所说。《明实录》里记载着朱元璋这样一句话: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

张裔: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张裔: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裔研涉史书,刘璋时,被举为孝廉,任鱼复县长,回州任州署从事,兼帐下司马。张飞入蜀地,刘璋授张裔军队,命其抵御张飞,结果张裔兵败,退回成都。作为刘璋信使前往会见刘备...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清初藩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尚可喜本是明朝猛将,后投降清朝,成为皇太极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征讨朝鲜和明朝时,尚可喜勇武不可挡,待清军入关后,他又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在顺治六年得封平南王,镇...

李严能够和诸葛亮分掌军政大军 李严到底是什么人

李严能够和诸葛亮分掌军政大军 李严到底是什么人

李严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让他跟诸葛亮分掌军政大权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严是东汉末年南阳人,少时便以才干闻名于世,先后在刘表和刘璋手下任职,后在刘备进攻益州时,看出刘璋大势已去的他转投在刘备帐下,逐步受到刘备重用,一直到其临终托孤。要李严同...

在学术方面,叶适有哪些成就与影响?他还有哪些成就?

在学术方面,叶适有哪些成就与影响?他还有哪些成就?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官员。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