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什么是公使驻京?清朝走出闭关锁国的之一步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3-20)120

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公使驻京。

早在 17 世纪,英国就与中国就有着民间的商业贸易往来。随着贸易额的逐步增长,英国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开辟中国广大的市场以获得更大的商业利润,不断派人来华交涉,要求遣使驻京。

1792 年,英国 *** 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使臣马戛尔尼来华交涉通商事宜,并呈递了英王的国书。

信中说道: 从前大英国的许多商人到中国海口来做买卖,但商人的心思不一样,如果没有一个人严加管束他们,恐怕他们会惹出许多事,所以派驻使者是为了与大清国友好相处下去。

必须有一我国人,住在中国地方,方便管制我们来的人,有过错代表大英国处罚他们,有委屈亦可保护他们,不让国人在异国他乡受到伤害。而清廷自乾隆起,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反对公使驻京呢?

一、乾隆爷以与大清国家体制不同拒绝公使驻京

看看马戛尔尼使臣是怎么和乾隆说的。驻使在欧洲各国都已经有了先例,好处在于欧洲各国互派使节的惯例,通过常驻使节来解除两国间经商贸易而发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不愉快,促进两国之间的友谊,避免不必要的战争。

什么是公使驻京?清朝走出闭关锁国的第一步

马戛尔尼表面目的在于约束本国商人,不让他们在中国地盘上生事,促使两国永远和平交好。

乾隆帝以派驻公使驻京与天朝体制不合为由拒绝英国 *** 的请求。乾隆爷对使臣说,我们天朝物产丰富,什么都有,不需要你们外国人的东西和你们的工业品。言外之意是你们区区一个小国,我们大清根本看不上。

二、宗藩体制不允许公使驻京

实际上乾隆爷以及嘉庆、咸丰在大清心中是深受着宗藩体制这种思想影响的。其实中国以往历朝历代皇帝都以自己的皇权在上为大国思想。宗藩体制是自秦汉大一统以至 1840 年 *** 战争以前中国的外交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中国在东亚地区构建起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稳定的国际关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国是宗主国、天朝上国,也就是上等国家,其他周边各民族则,成为中国的藩属国,要依附于中国,要朝贡叩拜,有事我们可以帮助这些藩属国来解决。

近代以来中国和外国之间的国际关系,只有上国对藩属的关系,领导与下属的关系,中国的一切外交也都是以此开展外交,凡是到中国来的外国使者都是朝贡的。这明显是大国自居的自我认知状态,这种思想是根深蒂固,几千年形成的思想。

宗藩体制的形成与中国所处的相对封闭的周边地理环境和儒家思想的长期浸润密切相关。儒家崇尚以王道治天下,所谓的天下就是中国所认识的世界,而中国则是世界的中心。

在人类的历史早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各民族之间相对孤立,互不往来,民族贸易、人民种族的繁衍等多方面融合更是无从谈起。

在中华文化区域四周的的各民族,凡能接受中华文化者,便是中国,各民族接受中华文化与否,任其自择,决不强求。

成为藩属的民族对中国的义务,只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朝贡,中国则通过赏赐、代为戡乱,帮助抵御外敌入侵,传播文明以及朝贡贸易等形式,对藩属国加以恩惠。

例如本国内曾经的吐蕃、大理等等少数民族邦国,周边的朝鲜、日本,像东南亚的那些小国更是攀附于中国,使其获利,自甘于藩属的地位,尊中国为上国,从而减少战争的摩擦,维护了中国作为中央大国的威严和安全。

什么是公使驻京?清朝走出闭关锁国的第一步

这都是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力分不开的,国强则军强,国弱 *** 弱。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国力强盛时期,则王道开张,文化广被,而万国朝贡臣服。

尽管如此,这种观念深深地扎在统治者的心里,几千年形成的思想就像儒家思想一样到现在的中国也存在于国人心中,这样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

面对西方已经开始工业革命产出的铁甲船和火炮,清朝还抱着传统观念不放,自认的把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纳入自己宗藩制度中,不管西方国家是否接受,来维护自己封建统治的根基,这是封建思想腐化的一个表现。

清朝 *** 把公使驻京这样的外交政策视为对宗藩制度乃至皇权集中统治的更大的阴谋,不惜代价进行反对、 *** 。清 *** 这种外交政策直到 *** 战争之后才得以改变。

在1860年,在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时,清朝 *** 与西方列强在通州进行谈判。在清王朝政权危在旦夕的时候,双方竟然还在为公使驻京觐见皇帝礼仪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英国代表认为公使进京必须面见皇帝、亲递国书,见到皇帝不必下跪。清朝代表认为此事关系大清国的国力,不肯让步。

因而,当面对受资本主义扩张规律支配来华要求通商的西方国家时,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统治者自然把这些新来的西方各国商民当作朝贡者对待,他们派出的使臣在中国人看来无疑也是为了朝贺和进贡的,因而他们所得到的不过是被准许定期朝贡。

分别修撰于康熙、乾隆、嘉庆朝的《清会典》均把与清朝进行商业往来的西洋诸国列入清朝的朝贡国范围,直到 1899 年,这个时期才有了公使驻京。

什么是公使驻京?清朝走出闭关锁国的第一步

三、 *** 战争国际公法后公使驻京得以实现

*** 战争前,虽然有人注意到英国在海外的殖民扩张活动,却没有引起统治阶级的警惕。 *** 战争是国际公法对宗藩制度的之一次激烈冲击。

经过战争,宗藩制度遭到巨大破坏。在签署《南京条约》中,大清皇帝和大英君主的地位是一样的,没有臣属、朝贡等与宗藩制度有关的字样。

显然这个时期的大清在外国人眼中已经不再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和他们地位上是一样的,不再需要跪拜大清皇帝,也不再向大清皇帝进行进贡。

在欧洲,他们已经开始了之一次工业革命,而大清还处于闭关锁国的封建王朝统治下,这个时期的大清在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上已经开始落后于欧洲大国,只比亚洲的日本强些。

英法联军兵临城下,在通州谈判时,清朝代表宁愿兵败城破也要坚持觐见礼仪的原则,显得多么不合时宜。 *** 战争后,清 *** 在对外交往上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仍然把隔绝当成了防范外人的指导思想。

这种思想一方面反映了长期闭关状态下养成的追求平静和安逸的心态,一方面也反映了统治者对资本主义的扩张性缺乏清醒的认识。这种无视世界发展方向的认识和行为,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国际公法是以国家 *** 平等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派驻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这又与宗藩制度是相逆的,不论内部的藩国还是西方的藩国,都要臣服于皇帝,这是不容置疑的。

公使驻京与宗藩制度是格格不入的。从这个说法上来看,公使驻京是宗藩制度彻底瓦解的标志、开始,是走出闭关锁国的之一步,也是最关键最最重要的一步。

什么是公使驻京?清朝走出闭关锁国的第一步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宗藩制度是在西方列强的武力逼迫下被迫瓦解的。接受他国使臣,本应是接受国的 *** 权利而非义务,但此时的国际公法掌控在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手里。所谓的 *** 平等,只是针对西方列强之间的。

对于落后的亚洲、非洲及拉美国家,资本主义列强从来没有讲过 *** 平等。在公使驻京这个问题上,西方列强表面上打出的是 *** 平等的国际公法旗号,但从来没有把中国视为 *** 平等国家。

当国际公法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实现其殖民目的障碍时,他们就会把国际公法踢到一边。

若说乾嘉两朝还有能力持盈保泰,坚决拒绝了公使驻京;但到了咸丰朝清 *** 再也没有能力维护国体,被迫允许外国公使驻京。

正是由于文明性质和外交体系的差异,导致了清 *** 与西方诸国之间不能建立起平等的对话,而公使驻京恰恰历史性地成为打破这种不平衡的突破口。

尽管在对外认知上表现出迟缓、顽固和僵化,但随着西力强劲的东来,清 *** 在外交上也不得不开始艰难地迈向近代化。

谈古论今,我们认为 19世纪中叶清 *** 之所以未能及时作出调整,在被动中无奈地一步步退让,一点点地作出调适。而今看来,公使驻京似乎符合近代外交惯例,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国与国交往中常有之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3/242447.html

“什么是公使驻京?清朝走出闭关锁国的之一步” 的相关文章

李自成的三个妻子两个出轨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李自成的三个妻子两个出轨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后院常起火的李自成,为何三任妻子两个都出轨,她们结局又是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到明末历史,李自成可以说是个绕不开的人物,然而一直以来更多集中于李自成和他的大顺政权,而对于其妻妾的讨论却相对较少。之所以如此,主要源于官方史料对于这些女子的记...

清朝妃子每日无所事事就会勾心斗角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样的

清朝妃子每日无所事事就会勾心斗角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样的

对清朝妃子们每天生活在勾心斗角中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的妃子并非都像电视剧上面演的那样整天无所事事、勾心斗角,她们也有自己的日程安排。清朝皇宫制度非常严格,皇帝祖上定下的规矩不但对自己严厉,对后宫妃子也是非常严格,容不得一点差错。这里就说明下,清朝妃子每天都在...

刘邦当初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 刘邦出于什么考虑

刘邦当初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 刘邦出于什么考虑

对刘邦为什么要分封“异姓诸侯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认为这是楚汉战争复杂的形势造成的。这种分封制度的推行绝不是刘邦个人孤立的历史活动,而是他的上层统治阶级中一些决策人物,如张良、陈平等人根据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实践证明,这一作法是符合当时历史客观要求的...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邦当了皇帝以后,由于他是白衣当皇帝,自古第一例,因此他遇到了一道难题。这道难题是什么呢?要讲这件事,咱们先来讲讲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太公是秦朝丰邑枌榆乡的一个农民,生逢群雄并起的战国,战火纷飞的乱世。俗话说“神...

诸葛亮去世之后 刘禅为什么连杀朝中三位重臣

诸葛亮去世之后 刘禅为什么连杀朝中三位重臣

对诸葛亮去世时,刘禅为何连杀三位重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时期,曹操的魏国,刘备的蜀国,孙权的吴国,三国鼎立,尔虞我诈,席卷了属于一个时代的风云。蜀国有刘备这一位有才华的皇帝,也有诸葛亮这样一个千古名臣,还有刘备那不成器的...

曹操能统一中原是因为挟天子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操能统一中原是因为挟天子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曹孟德为何能统一中原?不只是挟天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有一位口碑两极分化的枭雄,他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世人都说曹操是乱臣贼子,以要挟天子来得到天下,这样一个人就算成就了大业,但也因此遗臭万年。可是纵观他在三国...

程务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程务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文明元年(684年),唐朝宰相裴炎因为被人诬陷谋反,遭到逮捕下狱。程务挺为了救好友裴炎,于是上书武则天,声称裴炎是遭人诬陷,绝不可能谋反。但程务挺的上书不仅未能拯救裴炎,反而自己也受到牵连,最后二人都遭武则天处死。...

谢鲲:晋朝时期官员、名士,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鲲:晋朝时期官员、名士,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鲲(281年~324年),字幼舆,陈郡阳夏县人。晋朝时期名士、官员,“江左八达”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是国子祭酒谢衡的长子,太常卿谢裒的兄长,太保谢安的伯父。年少知名,生性豁达,喜读《老子》《易经》,成为名士王衍所亲善的“四友”之一。西晋末年,授太傅(司马越)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