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为什么古代的诗人都喜欢隐居山林?他们怎么生活呢

历史文化6年前 (2019-03-25)300

在唐代,学子们入仕以前,一般都过着艰苦的读书生活。正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这样的观念在唐代是很正统的。当时的书生都是自幼拜师求学,要读的书很多:先是读《孝经》《千字文》来认字(《三字经》《百家姓》为宋人所作),然后通《五经》,还要读各家的注解,比如读《春秋》,就要《公羊》《谷梁》《左传》都读,唐时《二十四史》已经陆续有了前十几部了,也都要熟悉,数量是很大的。

唐人奋发读书的地点有所不同,他们喜欢在山林或寺庙中读书。根据考证,刘长卿、孟郊等自幼在嵩山读书;李绅在无锡惠山寺读书;温庭筠、杜牧、杜荀鹤都曾在庐山读书。山里面清静,环境好,可以陶冶情操,诱发诗性。

深山藏古寺,唐代读书人有与僧人交往的习俗,很多僧人都很有学问,可以与之切磋。同时,寺中的藏经楼往往有很多藏书,比市坊上还要齐全。唐代寺庙拥有大量的地产,经济实力比较雄厚,僧人们也乐于让读书人在里面白吃白住,寺庙里每天多一个人和僧人们一起食素,算不上什么开销。唐诗中多见描写风景和寺庙的佳句。唯一倒霉的是诗人王播,他曾经寄居扬州木兰院中读书多年,以至于和尚们在吃饭时都不告诉他。后来王播发达了,特意回到木兰院,在墙壁上题了两首诗来讽刺和尚们的势利。

当然,这只能算自习,而真正的读书,还是要进正统学校的。

大唐是正统的王朝,必然是以儒学为正统的朝代。正统的朝代,正统教育必然发达。大唐儒学分为官学和私学,中央、各省、各地都有官学,民间还有富户兴办私学。官学号称“六学二馆”,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隶属于国子监;二馆指弘文馆、崇文馆。这都是大唐的更高学府。官学的教师编制,有博士,助教,直讲,典学。老师多,管老师的人少。在官学里也有旬假,十天放一天;也有各长达一个月的寒暑假,叫田假和授衣假,分别是农历五月和九月,在庄稼成熟收割和准备越冬衣服的时候放。

官学是有级别要求的,如国子学只招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太学招五品以上,四门学招七品以上,弘文馆和崇文馆招皇亲国戚,若是“八品以下及庶人通其学者”,只能进书学、算学、律学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是大唐延续魏晋风貌的一面。

为什么古代的诗人都喜欢隐居山林?他们怎么生活呢

其所学的教材,是儒家的“正经”加“旁经”,正经分为大经、中经和小经,这大小居然是按照篇幅来分的。大经是《礼记》《左传》,学三年;中经是《诗经》《周礼》《仪礼》,学两年;小经是《周易》《尚书》《公羊》《谷梁》,学一年。凡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学生,课程是可以选修的。凡是学二经的,必须选一大经一小经或两中经;学三经的,必选大、中、小各一经; 学五经的,大经必须全学,其余中、小经各一种,比现在大学选修课还细致。旁经是《孝经》《论语》,绝不是不重要,而是唐王朝以孝治天下,并由孝推广至对国家的忠。官学选课如此细致,玄宗作《孝经》注解,唐王朝于开成年间雕《开成石经》,都是对儒学的重视。

但弘文馆、崇文馆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如六学中高,仅要求“试取粗通文义”即可。粗通文义是什么水平?《大唐六典》载:

弘、崇生习一大经、一小经、两中经者,习《史记》者、《汉书》者,《东观记》者,《三国志》者,皆须读文精熟,言音典正。策试十道,取粗解注义,经通六,史通三。

“经通六,史通三”,这在唐朝也只能算个普通的读书人吧。

读书人也是要找工作的,既是为解决生计,也是为实现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做官,而做官的途径仅仅有三种:推举、科举、从军。古代交通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很多来京赶考的举子一路上骑不起马或驴,都是走着来。如果家在巴蜀甚至岭南,那路上要走两三个月,来回就是五六个月,这样到家待不了俩月又要出门,他们索性在长安不回去了。长安城里长年都寄居着赶考的举子们。

隋唐以前选拔人才都是通过推举制度,从汉代开始就举孝廉,但这样能选拔的人才毕竟是极少数名气很大的人。李白就是因写诗名气太大而直接被召入宫的,但更多的人还是要通过考试。如果没有科举制度,那么做官还会像魏晋南北朝那样,“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代的科举主要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这一科考的往往是人的记忆能力,考生能背书就行,考上了也只能担任一些文职小官。整个唐朝“重进士,轻明经”,一般有抱负的人都不屑于考明经。诗人元稹是明经科出身,为此他一生都被人诟病。

为什么古代的诗人都喜欢隐居山林?他们怎么生活呢

进士一科在初唐时要考策论,中唐开始加考帖经、诗赋,考诗赋的时候会限定题目、字数和韵律,这样能让考生展示才学。后来考试越来越看重诗赋,其他的都不重要了。科举太难考的一个原因在于:录取人数太少了。包括“诗圣”杜甫在内的很多大诗人,一生都没考上进士。唐代报名参加科考的人多达数千,但每一科也就录取二三十人,平均录取率为百分之一二,而明代的平均录取率大约为百分之八点五,清代中后期的录取率大约为三十分之一。因此唐代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一说,即考明经科三十岁就算老的,而考进士五十还算年轻。在发榜的前一晚,举子们都异常紧张,几乎没有人能够安睡,不是在酒肆里喝得大醉,就是去长安的平康里找 ***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情景,早在唐代就埋下了根苗。

在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有五位年龄很大的考生同时中举,其中曹松五十四岁,王希羽七十三岁,刘象七十岁,柯崇六十四岁,郑希颜五十九岁,五个人加起来有几百岁,时称“五老榜”,也不知是赞扬还是讽刺了。在清代编辑的《全唐诗》中,还把曹松的年纪误记为七十一岁,是嫌他中举时还不够老。不过,曹松倒是有一句诗传世:“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出自他的《己亥岁》。

即便是这样考,很多人也是考不上的。诗人常建有一首《落第长安》:“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这意思是,我没考上,在这圣明的时代考不上进士真是耻辱啊。我要是回了老家,花草树木连带小鸟都要笑话我,忍了,不回去了。看来常建的运气,确实不大好。钱起在落第后写过一首《长安落第》:“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含义与常建的诗近似,就像一对难兄难弟在隔空唱和一样。开元十五年,常建终于同王昌龄一起中举,有“大历十才子”之称,但平生仍不得志,长期隐居山林,只做过盱眙尉这样不大的官。而盱眙这地方,现在已经是一个小龙虾的盛产地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3/243281.html

“为什么古代的诗人都喜欢隐居山林?他们怎么生活呢” 的相关文章

在古代,后宫的嫔妃都是如何打发时间的?要做些什么

在古代,后宫的嫔妃都是如何打发时间的?要做些什么

,相比于每天要处理朝政的皇帝,古代后宫妃子的日子就比较清闲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因此大部分男子都有三妻四妾。而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他的生活就更加丰富了,可以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在那个时代,女子一般都是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而后宫的女子则更...

盘点:历史上生前风光无限、下场却极为凄惨的十位名人

盘点:历史上生前风光无限、下场却极为凄惨的十位名人

盘点:历史上生前风光无限、下场却极为凄惨的十位名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红楼里这句话对老金感触良多,任你有金山银山,千古奇功,最终也难逃一死。只不过有的人风光一世,最终凄惨离世。10。和珅1799年,嘉庆皇帝在老爹乾隆死后15天,赐白...

历史上真实的杨牡丹是个什么样的人?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历史上真实的杨牡丹是个什么样的人?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唐朝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倘若说起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女性的话,人们都会想到武则天,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与武则天有着莫大的联系,她便是武则天的母亲杨牡丹。纵观杨牡丹的一生,也是非常神奇的,她到了44岁的时候才嫁人,并且还生下了千古一帝武则...

历史上吴三桂降清的真实原因什么?与陈圆圆有关?

历史上吴三桂降清的真实原因什么?与陈圆圆有关?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快要打到了京城脚下,自登基以来就因内忧外患而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急忙传召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和蓟镇总兵唐通进京勤王。唐通前脚刚接到朝廷的诏...

古代皇帝可以一言断生死 皇帝为什么还要设立三法司

古代皇帝可以一言断生死 皇帝为什么还要设立三法司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皇帝真的可以一言决定生死么,设立三法司的目的又是什么?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古代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他们可以直接一句话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还不需要和别人商量什么,直接将其处死就行,实际上这种看法是存在明显错误的,要是皇帝真的能够直...

历史上真实的孙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何经历?

历史上真实的孙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何经历?

孙太后 ,孝恭章皇后,明宣宗第二任皇后,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若薇是19年电视剧《大明风华》的女主,由大美女汤唯进行扮演,其历史原型为宣宗皇帝朱瞻基孝恭皇后孙氏。由于受到古装大女主剧惯常思路的限制,该剧将这一角色,将其形象进行优化,然而...

古代辅政大臣的权利到底有多大?

古代辅政大臣的权利到底有多大?

古代辅政大臣的权利有多大?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通常辅政大臣是老皇帝用惯了的人,资历才干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关键是品德。在老皇帝的权力威望之下,这些臣子小心谨慎,不敢有什么想法,可老皇帝去世小皇帝登基,昔日的臣子慢慢掌握了实际权力后,就尝到了权力的甜蜜滋味,位高权重,...

盘点历史上十位被正式册立的皇太孙,最后一位开创了治世

盘点历史上十位被正式册立的皇太孙,最后一位开创了治世

皇太孙,简称太孙,是古代储君的一种,通常为太子的嫡子。历史上皇太孙存在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太子去世,他的嫡长子作为继承人而被封为皇太孙;另一种是太子还健在并且没有被废黜,但太孙本人十分出色而被提前确认为皇储。当太子尚且十分艰难,更别说从孙子辈直接成为皇太孙了,其难度系数之大超越众人的想象,因此历史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