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安禄山只有两万人马 哥舒翰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两万人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02)19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安史之乱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大唐天宝十四(755)载冬,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爆发。隆隆的战鼓声响彻了承平日久的中原大地,安禄山十五万渔阳突骑千里奔袭,将唐军那么一点丝毫无力的抵抗碾得粉碎,很快占领了东都洛阳,兵锋直指帝都长安。还好,名将哥舒翰不负众望,死死守住了长安的门户,潼关。

安禄山只有两万人马 哥舒翰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两万人

天宝十五载六月,随着各地对叛军卓有成效的抵抗,安禄山步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使玄宗看到了在洛阳周围全歼叛军的希望。加上玄宗急于收复东都,结束叛乱的迫切心情,决定令哥舒翰率军出关,与叛军决一死战。

我们先来看看大战之前两军的兵力及形势:

安禄山方面,南下大军总共十五万。在攻城略地过程中有些损耗;沿途占领的郡县需要分兵把守;为了打开局面,江淮、江汉方向,安禄山都投入了重兵进攻。

郭子仪、李光弼进入河北后,在颜真卿等人率领的地方武装配合下,将史思明打得满地找牙,无奈之下安禄山又给他拨了两万;黄河沿线也得屯兵,防备郭子仪、李光弼以及潞州程千里率兵南下;洛阳留足防守力量后,由大将崔乾佑率领,能用于进攻潼关的部队只有区区两万,驻扎在陕郡。

安禄山只有两万人马 哥舒翰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两万人

唐军方面,封常清、高仙芝带回潼关的部队,加上长安另行招募的禁军等,约略有十一二万,这些属于未经战阵的乌合之众。

另外,入京勤王的部队有:哥舒翰麾下的陇右、河西二镇主力,加上朔方一部分,还有奴剌、契苾、浑、朱耶、吐谷浑、思结等十三部落的兵力,约略十万,这些兵与安禄山的东北三镇一样,是久经战阵的边军。据《旧唐书》记载,哥舒翰出潼关前,麾下兵力合计二十一万八千。

也就是说,哥舒翰二十万大军兵出潼关后,当面之敌只有敌将崔乾佑麾下的两万人马。所以,玄宗才敢一意孤行,坚决命令哥舒翰出兵。

然而,这么大的优势,哥舒翰却在灵宝与叛军的遭遇中一败涂地,逃回关中的仅有八千余人。如果说像封常清那样,麾下都是乌合之众也就罢了,但哥舒翰麾下还有不下十万能征善战的边军。怎会败得如此惨烈呢?

其实,战争是一项庞大繁杂的工程,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成败,并非只是兵力多寡的对决。兵力占优,但结果惨败的战争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哥舒翰之所以失败,有三大原因:

其一,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时任监察御史,大军出征之际正在军中辅佐哥舒翰,对军中的情况十分了解。兵败后,高适向玄宗汇报战败原因时说:哥舒将军虽为人忠义,但病魔缠身,无法管理。监军们不理军务,大鱼大肉,以倡优为乐,而军士们连糙米饭都吃不饱,这样的军队怎么打胜仗。

安禄山只有两万人马 哥舒翰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两万人

其实还不止高适看到的这些,哥舒翰病得很重,朝廷委托副将田良丘 *** 军务,田良丘不敢专断,倚重王思礼与李承光,而二人为了地位高下明争暗斗。各部落军队到底隶属于谁也搞不清,物资分配杂乱无章。

大军中监军与士兵之间、高层之间,民族之间,矛盾重重,在这种情形下,即便战斗力再强的军队,也难以形成合力。

其二,安禄山叛军是大唐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兵马,虽是大唐边军但从将领到士兵,多是擅长骑射的游牧民族。

比如,名叫“曳落河”的精锐,是契丹与奚两个民族的壮士,主力八千多人全部是安禄山的养子;威震天下的同罗铁骑是突厥漠北铁勒九姓的一支;其余部队的主力也多是契丹、奚、室韦、靺鞨、突厥,以及东胡、杂胡等少数民族,即便有 *** ,也是边地胡化严重的 *** 。

这些人组成的部队,以父子、兄弟、义父子关系为纽带凝结在一起,战斗力、凝聚力极强。

游牧的习俗使他们对野战十分有信心,在安史之乱的多场战役中,即便有坚固的城池,他们也会放弃固守,倾巢而出,与对手野战。

安禄山只有两万人马 哥舒翰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两万人

而二十万唐军中真正有战斗力的则是哥舒翰手下陇右、河西两镇的兵马。虽然他们也常年处在对抗吐蕃的前线,但军中主力以 *** 为主,即便有契苾、吐谷浑等少数民族军士,其战斗力也远不如安禄山的东北三镇。

在战场上相见,并不是五个乌合之众顶一个渔阳突骑;或者两个陇右武士拼一个曳落河这样的简单数量加减。一旦兵种的优势得以发挥,以少胜多并非难事。唐军固守城池没有问题,一旦在野外与敌军突骑交锋,再多兵马也毫无招架之力。

其三,打仗与打群架是两回事,并非人多势众就一定能赢。训练越发有素的部队,外界对其干扰就越小,打起仗来将士一心,如臂使指。纵使敌军千军万马,只要命令下达,照冲不误。

而唐军中,有一半还多是刚招募的市井之徒,他们的水准停留在打群架的级别。一旦敌军势大,便落荒而逃,不但起不到帮忙的作用,反而动摇主力部队的军心。

在哥舒翰大军对战叛军时,只是五万前军遭到了伏击,但后面的十几万主力,与黄河北岸哥舒翰率领的三万军队,看到前军败退,拔腿就跑,兵败如山倒,以至于潼关外的三条沟壑都被败军填满了。

安禄山只有两万人马 哥舒翰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两万人

战役结束后,最不相信这个结果的并非唐玄宗,而是安禄山。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么轻松就能突破潼关天险,大喜过望,但考虑到兵力捉襟见肘,且摸不清长安的防御力量,便勒令崔乾佑驻扎潼关,没敢进犯长安,玄宗才得以逃走。

潼关惨败后,唐军的大好形势毁于一旦,郭子仪、李光弼考虑到皇帝的安全,不得不从河北退回河东,以便随时支援关中。叛军洛阳与范阳老巢之间恢复了联系,河北郡县纷纷沦陷,在叛军的经营下,成为他们牢固的后方。安史之乱之所以前后延续八年之久,灵宝惨败有着很大的影响。(文:熊鱼自笑)

浅见寡识,以就正于方家。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4/244712.html

“安禄山只有两万人马 哥舒翰二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两万人” 的相关文章

项羽死后项伯是什么下场?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

项羽死后项伯是什么下场?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

项伯是楚霸王项羽的亲叔父,也是楚国大将。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项伯是项羽的叔叔,曾经在鸿门宴上救过刘邦,当时范增安排项庄舞剑,乘机刺死刘邦,项伯看出范增的意图,也起身舞剑来庇护刘邦,最终刘邦顺利从鸿门宴上逃走。项羽想杀刘邦的父亲,项伯劝阻了他,后来项羽兵败自...

朱仙镇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李自成为何能赢?

朱仙镇之战最后是什么结局?李自成为何能赢?

朱仙镇之战是明末时期农民军与明军之间的作战。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四月,在关外辽东战场,历经两年时间的松锦之战结束,明军完败。这一仗把明军最精锐的部队打掉了八成多,仅剩下吴三桂所属部分关宁军退至宁远孤城,整个辽西走廊不再有制约清军的意义,彻底成为清军的跑马...

从一心求死到后面投降,洪承畴为何会转变这么快?

从一心求死到后面投降,洪承畴为何会转变这么快?

洪承畴是明清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皇太极在攻打明朝时,为了能扩大势力,在招降明将这件事上颇下功夫。据说,明将洪承畴被俘后,不论皇太极如何苦劝,就是执意不降,一心求死。但是,为什么最终洪承畴却又投降了呢?洪承...

赵颜:宋英宗赵曙第三子,早夭,追封为润王

赵颜:宋英宗赵曙第三子,早夭,追封为润王

赵颜,宋英宗赵曙第三子,宋神宗赵顼同母弟,母为宣仁圣烈皇后高氏。赵颜很早去世,没有留下子嗣。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赵颜,生卒年不详,宋英宗赵曙第三子,宋神宗赵顼同母弟,母为宣仁圣烈皇后高氏。赵颜很早就去世了,宋徽宗时赐名赵颜,追封为润王。家庭成员父亲:宋英宗赵曙...

历史上胡惟庸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导致自己被满门抄斩?

历史上胡惟庸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导致自己被满门抄斩?

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都说职场如战场,自古以来一直如此。职场上的人情世故,弯弯绕绕,有些人可能穷其一生都研究不透。有些人耗尽心力往上爬,但最终,都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可有的人,却从一个农民成为了一国之君,掌握了整个职场的最高话语权。而他手下就是...

历史上曹丕死后孟达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司马懿杀掉?

历史上曹丕死后孟达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司马懿杀掉?

孟达是三国时期一个很不起眼的武将,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他 三次易主,改换门庭,和吕布有一拼,也可以称得上是三姓家奴,孟达因为劝说刘封不救关羽,一句话害死了多少人?除此之外,他还一箭射死了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而孟达自己的下场有多惨呢?孟达先是刘璋的部下,刘备入川,孟达背叛刘璋,投降了刘备。襄樊之...

历史上刘备为何没有请诸葛亮庞统一起出山?

历史上刘备为何没有请诸葛亮庞统一起出山?

刘备字玄德,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207年,屯驻新野的刘备前去拜访司马徽,并和司马徽讨论世事。司马徽对刘备说:“一般的读书人和见识浅陋的人怎么能认清天下大势呢?只有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称得上是俊杰。”刘备问谁才可以称得上俊杰,司马...

曹魏五子良将都是如何排名的?首将是谁?

曹魏五子良将都是如何排名的?首将是谁?

魏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五子良将的说法来自《三国志》,陈寿把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五人合为一传,并且在最后评价“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以后来人们把他们五人成为曹魏五子良将或者魏五子,关于谁是五子良将之首,历来争论不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