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时期的侍卫到底有多吃香 所谓的保镖并不符合历史真相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05)200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侍卫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说起清朝的皇宫侍卫,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内侍卫”,这些大内侍卫们个个身怀绝技,甚至于在武林中是能够开宗立派的存在,典型的如宫氏八卦掌创始人宫宝田等等。

不过这些大内侍卫再厉害,但在很多人眼里也只是一个保镖,是很难有什么前程的,更遑论前程远大了,然而这种刻板印象并不符合历史真相。

清朝时期的侍卫到底有多吃香 所谓的保镖并不符合历史真相

清朝的宫廷侍卫官中类型比较丰富,主要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这两种都归御前大臣管辖;此外还有领侍卫内大臣管理的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以及蓝翎侍卫,这些都被统称为大内侍卫。

顾名思义,御前侍卫主要就是跟随在皇帝身边保护其安危的人,皇帝出行时也会一同随行;乾清门侍卫其实也算是御前侍卫的延伸,主要负责

内廷警卫,以及昼司门禁、夜守

钥,并稽查出入

等等,通俗点来说,就是守门,但凡有人出入都得在他那里登记。

清朝时期的侍卫到底有多吃香 所谓的保镖并不符合历史真相

御前侍卫与皇帝的安危直接挂钩,自然得由皇帝足够信任的人才能担任,而皇帝最为信任的人主要是满族以及蒙古族,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清朝的宫廷侍卫是只能由满族、蒙古族担任的,等到时间慢慢推移,才渐渐有了 *** 担任宫廷侍卫,但与满人的地位还是存在较大差异。

管理这些侍卫的机构叫做“侍卫处”,有一段时间改名为“领侍卫府”,更高领导有两个,一个是御前大臣,通常由担任军机大臣的功臣担任,在某种意义上算得上是一种皇帝表达信任的荣誉称号;另一个则是领侍卫内大臣,侍卫处一共分为三旗领侍卫内大臣六人,上三旗的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各二人,品阶为正一品。

清朝时期的侍卫到底有多吃香 所谓的保镖并不符合历史真相

在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之下,则是正三品的一等侍卫,正四品的二等侍卫,正五品的三等侍卫,正六品的蓝翎侍卫。当然在蓝翎侍卫侍卫之下,还有一些像章京、内府司员之类的低级武官存在。

成为宫廷侍卫,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出身,很多的满族子弟,本身家族长辈就是皇帝的绝对心腹,那么他们自己通常也就能够成为皇帝的侍卫,当然这里也有一些针对武术的考核,但是满人自诩“以骑射得天下”,很多功夫都是自幼就练的,要考过并不困难。

清朝时期的侍卫到底有多吃香 所谓的保镖并不符合历史真相

清朝著名的大词人纳兰性德,就是写出“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那位大佬,由于父亲明珠是大学士,并且与康熙还有一些亲戚关系,因此22岁时就被康熙留在身边,成为了正五品的三等侍卫,并且不到一年就将其升成了正三品的一等侍卫。

与纳兰性德差不多时间进入皇宫,成为康熙侍卫的还有曹寅,也就是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的祖父,那时候曹寅差不多十六岁,两个人结下了很深厚的交情,后来纳兰性德还专门给曹寅写了好多首词,如《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曹寅字子清,纳兰性德所说的曹子清就是曹寅。

纳兰性德英年早逝,曹寅在干了一段时间的大内侍卫以后,在32岁时就外调成苏州织造,35岁时则成为江宁织造,不仅掌握着巨大的财富,同时还掌管着当地的情报,哪怕两江总督也得给他面子,成就了大名鼎鼎的曹家。

清朝时期的侍卫到底有多吃香 所谓的保镖并不符合历史真相

当然,从侍卫干起位极人臣的人物,最著名的显然就是和珅,他22岁成为三等侍卫,干了一年的三等侍卫,就被乾隆皇帝相中其才能,不停提拔,到26岁就已经是户部右侍郎兼军机大臣,到27岁就成了正二品的步兵统领,可见这个升迁速度之快。

不仅仅是曹寅、和珅,通常皇宫侍卫出身的人,在仕途上都是比较顺利的,一等侍卫干到30岁,一出宫基本就是正二品大吏,这主要得益于他们有两个常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清朝时期的侍卫到底有多吃香 所谓的保镖并不符合历史真相

首先是他们的出身基本都很好,基本是满人中的贵族,他们的父辈也是为皇帝奋斗过的人物,因此皇帝对他们的忠诚极其信任;其次是他们与皇帝在一起的时间很长,皇帝能够从他们的日常行事中,去判断出他们的能力,那一些对自己忠诚且能干的侍卫很容易就被看中且重用,自然也就能够有一个不错的官身。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4/245180.html

“清朝时期的侍卫到底有多吃香 所谓的保镖并不符合历史真相” 的相关文章

明朝中期为什么出现随意封赏和停止封赏 这里边发生了什么

明朝中期为什么出现随意封赏和停止封赏 这里边发生了什么

对为何在明朝中期,朝廷出现随意封赏,或是停止封赏的情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时期,为了集中自己手里的权力,预防大权旁落,不想让权贵干涉朝政,曾停止册封爵位,造成了爵位封赏停滞的局面。后来这一做法不断被后来即位的君主抄袭,他们也都渴望大权在握,于是一时...

康熙临死前为何点名一个男人陪葬 这人到底是谁

康熙临死前为何点名一个男人陪葬 这人到底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陵寝中除了妃子外,为何还多了个男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清朝皇帝的种种故事,经常被改编成各种影视作品,相信喜欢历史剧的人,都不陌生,而在清朝的盛事期当中,康熙皇帝就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成为清朝颇具代表性的一位皇帝。如同多数皇帝一般,康熙死后...

后世是如何评价邓艾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邓艾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袆:三国时期蜀汉四相之一,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

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费祎深得诸葛亮器重,屡次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刁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备,始终不为所屈。孙权非常惊异...

清朝公主和格格生育力为什么那么低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清朝公主和格格生育力为什么那么低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清朝时期为何公主下嫁后生育率极低,有的甚至不生育,原因何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清朝皇帝生育的女儿叫公主,皇室贵族生育的女儿叫格格,当然,格格这个称呼在清朝也是对包括公主在内的满清皇室贵族女孩的统一尊称。但是在清朝公主格格的生育率却都很低,甚...

历史上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都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历史上安禄山和史思明为何都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背叛唐朝的战争,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安禄山和史思明各自死于自己儿子手中,原因并不复杂,但不得不说这是封建历史上的一段奇葩往事。两位悍将,由起兵到坐镇一方,撼动了大唐的江山,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内战,与其说是被唐廷剿灭,倒不如说是灭于“家贼”,无疑...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

作为清朝开国宰辅,范文程做了哪些事?他创造性地提出:“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安定了士心、稳住了民心,填平了满汉之间的民族鸿沟,使清朝得以在中原站住脚跟。政治完善官制虽然文馆至天聪十年(1636年)三月才改为内三院正式设立大学士,但在此之前,范文程实际上已被皇太极当作类似此职之亲信内臣来使...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用意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此举有什么用意

对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要嘴含七粒米,死前嘴里含米有何用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一生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知道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为匡扶汉室而努力,到死都还在规划着蜀国的未来,电视剧三国演义把诸葛亮之死这一段拍的也是非常有神秘色彩,在诸葛亮最后一次讨伐魏国未能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