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司马迁为什么会被处以宫刑?他写《史记》时经历过怎样的磨难?

诗词文献6年前 (2019-04-14)350

司马迁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我们或多或少地都了解《史记》这本伟大的著作,《史记》是中国之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字,上自黄帝时期,下至汉武帝年间,这本史书由西汉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所著,司马迁大约二十岁的时候怀着继承祖辈史官事业的志向,搜集各地的历史资料、考察风土人情,为他以后写下这部史学巨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我们赞叹《史记》伟大的时候,忍不住感叹司马迁当时写就《史记》之时经历过怎样的磨难?

司马迁为什么会被处以宫刑?他写《史记》时经历过怎样的磨难?

天汉二年,大将军李凌奉旨征战单于,率领五千人被单于八万骑兵围攻,李凌与将士们毫不畏惧,做最后一搏,给予了匈奴以重大打击,终于寡不敌众,不幸成为俘虏。此时的大汉朝廷却有谣言说李凌叛国投降,汉武帝听说他投了降,好几日茶不思饭不想转而愤怒不已。时下朝中许多软弱的大臣虽然明事理,然而不敢得罪盛怒的汉武帝,反而纷纷说起李凌的坏话,开始纷纷指责起这位平时征战沙场的大将军,一方面求自保,另一方面顺应汉武帝的心思,曾经威风凛凛的大将军被朝廷上的百官挑拨是非、夸大过错!

司马迁为什么会被处以宫刑?他写《史记》时经历过怎样的磨难?

汉武帝征求时任太史令之职——司马迁的意见。“太史令”这个官职在当时只是个负责掌管天时星历的官,政治、军事这类国家大事可以说跟司马迁的职责没有太大的关系。面对汉武帝的询问,他最稳妥的表现就是应该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况且司马迁和李陵并没有多少交情,连一杯酒都没有一起喝过,完全没有必要替李凌说好话。

但据司马迁的观察,李陵平时为人正直、孝顺父母、与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对待钱财也很廉洁,而且总是奋不顾身赴国家的急难,他之前积攒的品德让司马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于是生性耿直的司马迁从为人臣子的角度出发,他镇定自若而又斩钉截铁地声明:“李凌为当朝大将,颇有盛名,不可能叛国投降,其中必有众人不知道的隐情。李凌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单于孤军奋战,面对敌人众多的明晃晃的武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战败之后,李凌暂时的苟且存活,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这番言语违背了汉武帝之意,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判司马迁与李凌勾结,将李凌关入狱中。

不久,汉武帝派公孙敖去接李凌,公孙敖无功而返,公孙敖怕汉武帝怪罪,就说谎,说看到李凌在操练单于士兵,意欲进攻大汉王朝。汉武帝时下震怒,这让汉武帝笃定李凌绝对是叛国之罪,而司马迁绝对是包庇李凌的罪行,于是当即将李凌家族灭了,司马迁也当斩首,不过当时的汉朝有一个选择,就是以宫刑代替死刑,司马迁胸怀伟大的理想,想到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自己所著的文章就不能面见于世,于是选择了宫刑,来达到他的心愿。司马迁在狱中忍辱负重,惨遭身心摧残,悲痛欲绝的他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支撑自己的信念,他想着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

太史元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面对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的耻笑,让他不仅忍受身体上的创伤,还要忍受心灵上的创伤,甚至没有脸面去祭扫祖宗的坟墓。他不是没想过自杀一了百了,不过他还是强忍着悲痛专心致志写书,全面、详实地记录历史事件和描绘历史人物,他所记述的史实不做虚假的赞美,不掩饰丑恶的真实。征和二年,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了《史记》,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圣”。

司马迁为什么会被处以宫刑?他写《史记》时经历过怎样的磨难?

强大的信念支撑着有理想的人完成目标,屏幕前的你会如何对待人生中的许多坎坷呢?余华的小说《活着》中提到:“比死亡还痛苦的是想办法活下去。”生活中的我们多多少少会遭遇许多委屈、不甘,你是要破罐破摔地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还是扛起理想的旗帜乘风破浪抵达最后的终点?最后,一句鸡汤送给各位,等得辛苦,却从不辜负,一切美好如约而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4/246753.html

“司马迁为什么会被处以宫刑?他写《史记》时经历过怎样的磨难?” 的相关文章

陆羽:本是个弃婴,编撰《茶经》被后世尊为茶圣

陆羽:本是个弃婴,编撰《茶经》被后世尊为茶圣

在汉语中,“圣”常用来指代学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贤人,例如杜甫被尊称为“诗圣”,吴道子被尊称为“画圣”,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孔子被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只有在各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和做出杰出贡献的,才能得到“圣”的美称。在众多圣人中,有一位不起眼的人,他因样貌丑陋被父母抛弃,又有些口吃,但却...

马麟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七位

马麟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七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马麟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麟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铁笛仙,建康府人氏,小番子闲汉出身,原为黄门山三寨主。他因钦慕宋江,而到梁山入伙...

郝思文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一位

郝思文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四十一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郝思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郝思文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井木犴(àn)。他是关胜的结义兄弟,随其征讨梁山,与宣赞同为关胜副将,后被捉...

北宋官员朱昂简介:著有《资理论》、《朱昂集》等文集

北宋官员朱昂简介:著有《资理论》、《朱昂集》等文集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朱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昂(925~1007) 字举之,后唐衡山县人。少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于学无所不窥,人称之为“朱...

明朝著名廉吏喻茂坚简介:官至刑部尚书,编著《问刑条例》

明朝著名廉吏喻茂坚简介:官至刑部尚书,编著《问刑条例》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撰写了《水经注》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最后为何极度缺水而亡?

郦道元,字善长,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用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郦道元幼时随父亲郦范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年),郦范去世,郦道元以父荫入仕,继承了...

《春望》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及注释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译文及注释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玉笛:笛子的美称。③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