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为什么魏忠贤一死大明朝就垮了?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16)200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魏忠贤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心腹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自缢于煤山,成就了“君王死社稷”的身后美名。

临终之际,朱由检留下了一句推卸罪责的话:“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而陪在身边的王承恩,却给出了一句让人难以理解的感慨:“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王承恩口中的“忠贤”,就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九千岁”、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奸臣”之一、天启年间的“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

历史上的魏忠贤有多坏?崇祯皇帝称其“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梁启超称其“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蔡东藩先生称其“恶贯满盈,中外切齿”。可就这样一位如“秦之赵高,汉之十常侍”的大奸臣,为何能得王承恩如此赞许,为何能影响到明朝国势的发展?

换句话讲:为什么刚杀了魏忠贤,大明王朝就垮了?

我们先来看下魏忠贤当权时,大明王朝的具体表现:

1、这一时期,朝廷的防御重点在辽东地区,“龟缩山海关”的决议被推翻,孙承宗率军向关外推进;而后,接替孙承宗督师辽东的袁崇焕,在关外打了几次漂亮的胜仗,甚至一炮将后金之主——努尔哈赤轰到重伤不治。

揭秘:为什么魏忠贤一死大明朝就垮了?

2、这一时期,关宁铁骑满员满额,粮饷充足;皮岛军队不但不需要精简,毛文龙甚至还可以大肆开展黑市贸易,抢掠朝鲜边民商旅,硬是将皮岛打造成了军事重镇,有效钳制了后金东部地区的多座城池。

3、这一时期,袁崇焕构筑了著名的“关宁锦防线”,从宁远到锦州,几乎所有的城池都被翻新、加固。火铳、战车、地雷、炸弹,甚至连“红衣大炮”这等先进武器也被搬上了城头。

如此背景之下,大明军队几乎一直在压着后金的八旗军队打,努尔哈赤、皇太极、阿敏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败绩。这一时期,皇太极也只能暂时龟缩于盛京,不敢轻易出手。

如此一片大好的关外局势,自然离不开强大的财政支撑。那么,魏忠贤哪来的钱呢?

并没有像崇祯皇帝那样,从穷苦百姓身上掏银子,而是将手伸向了工商业、对外贸易发达的江南地区,恢复了万历末年被废黜的工商税、海税等。

如此举动,辽东地区的将士们自然欣喜,不用被搜刮殆尽的百姓自然欣喜,于是全国各地掀起了一阵为魏忠贤修建“生祠”的 *** 。注意,这并非为魏忠贤翻案,在所有的“生祠”修建中,就属辽东将士和河南百姓修建的最为用心。为什么?就是因为魏忠贤保证了辽东将士的钱粮供应、一手打造了当时的大好形势;就是因为魏忠贤非但没有给百姓加赋税,反而在河南受灾时,下令“免除赋税、由内库拨款赈灾”。

只是,魏忠贤的所作所为伤害了当时更大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东林党”。这个由“江南士大夫”组成的势力集团,不为国家兴亡担心,不为战场局势担心,更不为朝廷财政担心,他们担心的就只有一个:不能让朝廷在江南地区收税,因为那里都是我们投资的企业。

于是,“东林党”和他们口中的“阉党”不共戴天,视魏忠贤为死敌。所以,崇祯皇帝刚一登基,“东林党”便借着新皇集权的天赐良机,一举将魏忠贤扳倒,重新掌控了朝廷的话语权。

“东林党”的圣地——东林书院

“东林党”掌权后,大明朝廷又变成了什么模样?

江南地区的工商税、海税再次被废黜,朝廷的财政收入全部转移到了北方地区百姓的身上,在正常的赋税外,还增加了著名的“三饷”——“辽饷、练饷、剿饷”。废除富庶的东南税收,却派军队到贫困交加的西北旱区、灾区加赋、征税,这就是被后世评价为“道德楷模”的“东林党”!

除此之外,“东林党”还主张对后金讲和,甚至认为辽东将士对局势的有效控制就是劳民伤财;对农民起义则是“得过且过”的暧昧态度,一力主张“招安”,让起义军逐渐发展壮大。更重要的是,逢此乱局,“东林党”除了极个别的清官外,几乎人人贪腐,拼命捞银子、准备后路。

看到这里,有人不禁要问,崇祯皇帝也不傻,为什么就非得听“东林党”的摆布,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国家、征收税赋吗?

揭秘:为什么魏忠贤一死大明朝就垮了?

别忘了“东林党”是干嘛的?他们可是靠“嘴”吃饭的文人、士大夫,久润官场的老狐狸,论讲道理,天下绝对难逢对手。但凡崇祯皇帝有点伤害到“东林党”利益的举措,这些人不把崇祯皇帝说的愧对“二祖列宗”、愧对大明江山都不算完。

于是,崇祯皇帝便被“东林党”限定在了一个圆圈内,在圆圈内,你就是千年难遇的英明君主;出了圈,你就是无道昏君,就是败坏祖宗江山的历史罪人。于是,崇祯皇帝变成了一个被蒙在鼓里的可怜观众,眼睁睁地看着“东林党”上演着一幕幕祸国殃民的大戏。

有诸多后世学者认为,崇祯朝的大明军队之所以在辽东地区节节败退,无外乎一个“钱”字。因为财政困难,让崇祯皇帝畏首畏尾,甚至疑心重重,将唯一可能改变局势的袁崇焕凌迟处死;因为财政困难,辽东将士缺粮缺饷,难以为继,又该如何面对如狼似虎的八旗军队!因为财政困难,崇祯皇帝只能同意朝臣精简地方机构的建议,其中将明朝直接推翻的李自成就是这次精简范围内。

朝廷没钱,但几乎掌握着大明财政根本的“东林党”有钱啊!可等到崇祯皇帝向这些“忠臣”、“楷模”伸手要钱的时候,他们几乎全是一样的回答:

臣是清官,臣没钱;你杀了我,我也没钱!

在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周皇后的父亲,崇祯皇帝的国丈,“东林党”的代表人物——周奎,面对崇祯皇帝的“捐款”要求,却向自己的女儿周皇后要来5000两银子,还自己扣下了2000两,向朝廷“捐助”了3000两。可等到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却从周奎手中搜刮出三百万两白银之巨。国丈尚且如此,其余朝臣的表现,可想而知。

这就是魏忠贤和“东林党”之间的区别,魏忠贤从来“不讲道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哪里有钱,哪里能弄到钱,我就朝哪里伸手。什么忠奸、道义、名声、影响,大明王朝倒了,一切都是空谈。只不过,崇祯皇帝直到被逼上煤山,才想起自己的哥哥——天启皇帝临终交代的那句“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才觉察到“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皆为奸臣所误”。

行文至此,不禁感叹,历史还真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如何书写、如何篡改,甚至如何抹黑,全由胜利者说了算。后世对于魏忠贤“奸臣”形象的认定,很大程度上来自《明史》;而《明史》则由清初文人集团书写;而清初的文人集团,原“东林党”又是主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魏忠贤到底是何种形象,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4/247145.html

“揭秘:为什么魏忠贤一死大明朝就垮了?” 的相关文章

刘恒代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诸吕之乱后他是什么结局?

刘恒代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诸吕之乱后他是什么结局?

刘恒,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的的八个儿子中,刘恒算得上是最不受刘邦待见的儿子。为什么说刘恒不受刘邦待见呢?刘恒是在八岁的时候被刘邦封为代王的。刘恒之所以得到分封,是因为当时本来是赵国丞相的陈豨叛乱。陈豨叛乱以后,自封为代王。后来...

李建成的实力比李世民还要强 李建成最后为何会被反杀

李建成的实力比李世民还要强 李建成最后为何会被反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建成的实力,明显比李世民强得多,为何李建成反而被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政变之前,究竟是李世民的实力更强,还是李建成的实力更强,似乎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显而易见,在玄武门政变之中,李世民最终战胜了李建成,获得了皇位继承资格,并最终当上了...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刘邦驾崩后,八个儿子命运多舛。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汉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前195年6月1日),六十一岁的汉高祖刘邦在长安的长乐宫病逝。那他的妻子皇后吕雉是如何对待他的八个儿子的呢一,皇长子刘肥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其母为外妇曹氏,因此他未能成为皇太子而是于汉...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还不知道: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他的后裔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00年5月,“小霸王”孙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临终前他对张昭说:“公等善相吾弟!”然后将将印绶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后来,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孙权不仅在江东站稳脚跟,而且还占领了荆州地区...

刘璋扎根益州又坐拥十万人 刘璋为什么还引狼入室请刘备入川

刘璋扎根益州又坐拥十万人 刘璋为什么还引狼入室请刘备入川

还不知道:刘璋坐拥蜀地十万兵马,为什么要引狼入室,请刘备入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的天下可以用精彩纷呈来形容,诸侯们在同一舞台上明争暗斗,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也导致古今中外无数人对那段历史喜爱有加。在汉末诸侯中,割据益州的刘焉、刘璋父子十分特殊。他们早在天...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太守。人物生平顾邵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

有哪些与陆凯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陆凯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族侄,大司马陆抗的族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年间,举孝廉出身,曾任永兴县长、诸暨县长,颇有治绩。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与聂友率军讨伐朱崖和儋耳,迁建武校尉。五凤二年(255年),讨斩零陵山贼...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