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明明还有一个燕国 三国为什么不四国而是三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燕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晋灭东吴,三国时期彻底结束。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国鼎立的这一历史阶段,还存在一个燕国。公元237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并设置百官,遣使持符节,授予鲜卑单于印绶,给游牧少数民族加封晋爵,并引诱鲜卑人去侵扰曹魏北方。那么,问题来了,三国时期,明明还有一个燕国,为何不叫四国而叫三国呢?
一
首先,在三国之外,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无疑是一股不能忽略的势力。早在东汉末年,公孙度被董卓任命为辽东太守。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时候,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建安九年(204年)病逝,子公孙康继承其位。公孙康在其父死后继任辽东太守。建安十二年(207年),擒斩图谋不轨的袁尚、袁熙兄弟,将其首级献予曹操,被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公孙康去世后,因二子年幼,由公孙恭继任。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夺其叔公孙恭位,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公孙氏长期割据辽东,但是,在大部分时间内,公孙氏都是臣服于曹魏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孙权也曾臣服于曹魏。不过,在大部分时期,蜀汉和东吴都在对抗曹魏。曹丕称帝后,孙权便遣使请求成为魏的藩属,并将降将于禁等送回北方。十一月,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节督荆、扬、交三州。不过,孙权向曹魏臣服,只是为了全力对抗蜀汉。在夷陵之战击败刘备之后,孙权就不把魏文帝曹丕当回事了。而就辽东的公孙氏来说,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
二
虽然公孙度在不断扩张实力,但是,在明面上,公孙度却没有直接和曹魏相抗衡,更没有称王甚至称帝的僭越行为。公孙康在其父死后继任辽东太守。建安十二年(207年),擒斩图谋不轨的袁尚、袁熙兄弟,将其首级献予曹操,被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在曹操消灭袁绍势力的过程中,公孙康主动向曹操示好,表达了臣服的态度,比如愿意接受汉献帝刘协册封的官职和爵位。彼时,曹操因为还有众多诸侯需要对付,所以也愿意维持辽东地区的现状,没有继续征讨公孙康。
换而言之,地理位置上偏离中原地区,成为公孙氏可以长期割据辽东的重要原因。在公孙康之后,公孙渊被魏明帝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后遣使南通孙权,孙权立其为燕王,并遣甲士万人携珍宝前往辽东,公孙渊害怕魏国讨伐,于是斩送吴使首至洛阳,明帝拜其大司马,封乐浪公。对于公孙渊来说,虽然最终背叛了曹魏,但是,他大部分时期还是臣服于曹魏的。而我们之所以说三国鼎立,是因为魏蜀吴三方是各自割据一方,而不是长期臣服于某一方的。
三
另一方面,虽然公孙渊建立了燕国,并自称燕王。但是,燕国的存在时间,还是太短暂了,这成为没有人称呼为四国鼎立的重要原因。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曹叡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携带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公孙渊闻讯,立刻发兵,在辽隧阻击毌丘俭,并与之展开激战。毌丘俭见形势对己不利,便退兵。在击退毌丘俭等人,公孙渊显然膨胀了,乃至于认为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认为曹魏也不过如此。所以,同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还设置了百官。凡此种种,无疑突破了曹魏的底线,于是,魏明帝曹叡派出了当时的王牌——司马懿来讨伐燕国。
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召回太尉司马懿,令其率兵四万讨伐公孙渊。六月,部队到达辽东。公孙渊派将军卑衍、杨祚等率步、骑共一万多人驻守辽隧,在周围挖壕沟二十多里。司马懿于是领兵直奔辽隧城下,挖好了壕沟。正巧当时连日大雨,三十多日不停,辽水暴涨,司马懿的运输船可以从辽口直驶到辽隧城下。雨一停,司马懿立即在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弩弓直向城中发射。在身经百战的司马懿面前,公孙渊自然是无计可施,很快就遭到了包围。
四
最后,没多久,公孙渊全军溃败,他与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杀死了公孙渊父子。因此,对于公元237年建立的燕国,仅仅维持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被司马懿消灭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在三国之中,魏蜀吴三国的存在时间,都达到了数十年之久。如果公孙渊能够打退司马懿的进攻,乃至于让燕国也存在数十年,或许三国真的就不叫三国,而应该称之为四国了。
除此之外,自公孙度开始,到公孙康,再度公孙渊,虽然辽东公孙氏经历了多位主公。但是,因为地理位置上偏离中原地区,这导致公孙氏很少参与到中原诸侯的较量中。换而言之,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役,几乎没有公孙氏的身影,这就像战国时期,虽然战国七雄之外,还存在卫国、鲁国、宋国、巴国、蜀国等诸侯国,但是,因为影响力太小等因素,这些诸侯国自然无法和战国七雄平起平坐了。至于中山国、越国、宋国这三个诸侯国,确实拥有不错的实力,但是这些诸侯国在战国中期就被灭亡了,也无法和战国七雄齐名。同样的道理,对于存在时间不过一年的燕国,显然也无法和曹魏、蜀汉、东吴相提并论。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