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马顺作为锦衣卫指挥师,为什么会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24)190

马顺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朝廷中设立了“锦衣卫”这一官职,命他们负责探查、审讯、抓捕等一系列情报措施。从此,身穿飞鱼蟒衣,手握绣春宝刀的锦衣卫便登上了历史舞台。

自此,不管是位高权重的大臣,还是功勋卓著的大将,一听闻锦衣卫就会不寒而栗。因为,锦衣卫实在是无孔不入。只要有把柄被锦衣卫握住,他们就会直接上报皇帝。因此,朝野上下对锦衣卫是又怕又恨。

马顺作为锦衣卫指挥师,为什么会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

锦衣卫行事向来飞扬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即使得罪了不少人,他们也毫不在意。毕竟,锦衣卫直接由皇帝管辖。除了皇帝,任何人都不能压制他们。但凡事都有例外,在明王朝的明代宗时期,就有一个名叫马顺的锦衣卫被大臣们当众打死。而且,大臣们是当着皇帝明代宗的面打死马顺的。

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还要从明代宗的前一任皇帝明英宗说起。

英宗即位的时候年仅九岁,实在是没有独立处理朝政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与英宗很是亲近的太皇太后张氏和一些太监们便担起了理政的责任。看到有机可乘,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不断地干预朝政,并开始培养起私人势力。

当时,除了太皇太后张氏外和老臣杨荣、杨溥外,很少有人能够限制王振的权力。而王振见杨荣久病缠身,张氏和杨溥又年事已高,于是,就心安理得地等了起来,想要等到自己大权独揽的那一天。

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在病痛中离开了人世。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他已经察觉到了王振的心术不正,只是苦于自己时日无多。思前想后,杨荣使正值壮年的马愉、曹鼐进入内阁,想要让这两人压制王振。

在杨荣看来,马愉和曹鼐两人向来正直,肯定会对王振产生威慑作用。可惜,深谋远虑的杨荣还是没有考虑到马愉和曹鼐的威望问题。马愉与曹鼐虽才能卓著,但是,在朝廷中根基尚浅。在与王振意见相左的时候,他们只能象征性地表示反对,根本没法进行强有力的抗争。见二人入阁,王振没有丝毫的惧怕。

此时杨溥已经老的两眼昏花,连独立生活都成了问题。能够威胁到自己的,只剩太皇太后张氏一人而已了。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张氏在病榻中辞世,王振成为了明王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英宗才十几岁,还是个小孩。他与王振相处了很久,什么都听王振的。于是,王振便开始了自己的擅权之路。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吹捧夸耀王振的人数不胜数,有些人的行为甚至令人作呕。大臣王佑就是个墙头草,谁的势力大他就站在谁那边。有一天,王振看到王佑的下巴上没有胡子,感到十分奇怪。他是太监,自然长不出胡子,但王佑不是啊。于是,他向王佑问道:“你怎么没有胡子呢?”王佑听了之后,满脸堆笑地回答道:“老爷您没有胡子,身为儿子的我岂敢有?”

王振听了很是高兴,不久之后就升王佑为工部侍郎。此后,效法王佑的人接连不断,王振都是照单全收。就这样,清廉刚正之人纷纷告老还乡,奸佞小人占据了各个要职,整个朝廷被王振弄得乌烟瘴气。正统八年,皇宫中的一个宫殿被雷击中,令英宗大为惶恐。在古代,人们通常把雷电看作是上天示警,更何况受到雷击的宫殿正位于皇宫之中。英宗一边反省自己的过错,一边令大臣们指出自己的过失。

可是,朝廷中的官员大多都是王振的亲信,他们看着皇帝整日里被王振蛊惑,谁也不肯出言劝谏。

马顺作为锦衣卫指挥师,为什么会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

这时,翰林院的侍讲刘球站了出来。他是一位正直敢言的大臣,一直都想指责王振的擅权行为,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如今借着这个机会,刘球果断向英宗进言,说皇帝应该自己处理政务,不能将至高无上的皇权分给别人。王振听了之后大怒,还没等英宗下令,他就派人将刘球打入了大牢。之后,王振又指挥亲信马顺对刘球严刑拷打,罗织了很多罪名来诬陷马顺。马顺当了很多年锦衣卫,懂很多残酷的刑罚。

对于这些酷刑,刘球实在无法忍受马顺的折磨,只好违心承认了本不属于自己的罪行。拿到刘球被屈打成招的口供后,王振点点头,吩咐手下残忍地肢解了刘球。刘球仗义直言,不料却落得如此下场。群臣在愤怒的同时,对王振更加惧怕。而且,身为锦衣卫的马顺可以随时监视大臣们的一举一动,这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刘球死后,王振在朝廷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再也没人敢公开何他作对。

时间久了,王振不禁大感无聊。身为太监的他掌握了很大的权力,又有着花不完的钱,可谓是做到了太监的顶端。但是,王振竟然还不满足。百无聊赖的他看中了军权,想要感受一下带兵打仗的感觉。到了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王朝北部的也先部落不断地在边境制造摩擦。王振一看打仗的机会到了,便想带领大军出征。但是,他身为太监,实在是没有统兵的理由。

为了得到与敌军作战的机会,王振极力撺掇英宗御驾亲征,想要随着皇帝一起领兵出征。大臣们担心皇帝上了前线会影响到将士们的作战计划,于是纷纷劝阻。但是,对王振言听计从的英宗还是坚定地决定御驾亲征。当年八月,英宗和王振率领二十万明君精锐来到大同,准备和也先率领的瓦剌军作战。对军事一窍不通的王振不停地在众将军的面前指手画脚,令将军们很是不满。

他们耐心地向王振解释军事路线,但王振每次都将正确的决定否决掉。在王振的错误指挥下,明军连战连败,吃了不少亏。兵部尚书邝埜担心皇帝安全,想要下达进入居庸关防守的命令。可是,王振却当众斥责邝埜道:“你这个人太过迂腐,根本不懂军事。你不要再说了,再敢说我就杀了你!”看着冥顽不灵的王振,邝埜又急又气,他顶撞道:“我这样做,都是为了国家考虑啊,你为什么要用死来威胁我?”王振冷哼几声,吩咐手下将邝埜赶了出去,然后下令让大军在土木堡驻守。

见明军在土木堡安营扎寨,邝埜面如死灰。王振不懂军事,但是,身为兵部尚书的邝埜可是个军事通。土木堡虽然身处长城防线之内,但附近却没有可供大军取水的地方。二十万明军若想饮水,必须要到十五里外的地方取水。一旦也先的军队控制了水源,那么明军将不战自溃。想到这里,心急如焚的邝埜向英宗的营帐冲去,想要告诉英宗此地的危险。可惜,营帐周围都是王振的亲信。他们直接将邝埜轰走,不给他同英宗见面的机会。

也先久经沙场,作战经验极为丰富。明军在土木堡驻扎的消息传来,他心中不禁狂喜。也先一边令人控制土木堡周围的水源,一边假意议和,让明军放松警惕。王振领着二十万大军走了二十多天,感到很是疲累。他过够了带兵打仗的瘾,很想回京,只是苦于无法向英宗交代。也先派出的议和使者到来后,他正是求之不得。

于是,他欣然下达了移军的命令。

二十万明军口渴无比,一听说可以离开此地,赶忙到处寻找水源。也先看准时机,果断令瓦剌军突袭明军,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乱军之中,面对凶狠的瓦剌骑兵,王振彻底傻了眼。他没有能力指挥明军排兵布阵,只好抱头鼠窜。

为了活命,王振连英宗也不管了。英宗身边的护卫樊忠拼死护卫英宗,但冲过来的瓦剌兵实在是太多了。他瞥见落荒而逃的王振,当即就有了手刃奸臣的心思。联想到王振近年来的所作所为,忍无可忍的樊忠挥起手中的战锤,冲着王振大喝道:“我要替天下人除掉你这个奸贼!”恶贯满盈的王振,就这样被战锤活活砸死了。

王振虽死,但明军的大败仍然是无法挽回的。经此一役,明军的二十万精锐几乎是全军覆没。明王朝的皇帝英宗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英国公张辅等五十二位朝廷重臣全部死在了瓦剌军的手中。自大明王朝立国以来,还没有遇见过如此惨烈的失败。对于明王朝来说,这已经不是元气大伤,而是直接走向了亡国的边缘。

马顺作为锦衣卫指挥师,为什么会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

在京城留守的大臣得知英宗被俘的消息后,吓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人想向也先割地求和,以此来避免亡国;有人想将国都迁到南京,能够占据半壁江山已是万幸;也有人想要同也先决一死战,誓死也要保住京城。众人不断争吵,可谁也说服不了谁。关键时刻,还是兵部左侍郎于谦站了出来。他痛斥想要南迁的大臣,多次强调京城的重要性。

最终,于谦和吏部尚书王直、内阁中的陈循联合起来,说服了群臣,打算坚守京城。为了凝聚人心,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登基称帝,即为明代宗。

代宗即位后,朝廷中仍然是人心惶惶。大臣们一想到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死在了土木堡,都不由地大放悲声。稍稍镇定下来后,他们咬牙切齿地痛骂王振,将此前积压的情绪全部发泄了出来。代宗上朝的时候,弹劾王振的大臣一个接一个,有些人甚至集中起来,请求将王振灭族。代宗哪里见过这场面,一下子愣在了当场。

这时,王振的心腹,锦衣卫马顺正在代宗的身边侍奉。他见大臣们聚起来逼迫皇帝做决定,赶忙维护起朝堂的秩序来。王振死后,马顺自知靠山倒了,不敢再像过去那样张狂。但是,他当锦衣卫当久了,身上自然而然地有了一种傲气。他劝大臣们规范行为,刚开始还能语调平缓,但说着说着就大声呵斥起来。

可以说,马顺的呵斥,就像在一捆干柴中施加了烈火,一下子便点燃了整个朝堂。大臣们见王振的党羽竟然还敢猖狂,当即掉转矛头,将满腔怒火都倾斜在了马顺身上。大臣王竑脾气暴躁,他不顾代宗在场,直接冲到了马顺的身边,狠狠地给了马顺一拳。

还没等马顺还手,他就抓住了马顺的头发,大声喝道:“你们这群祸乱朝纲的奸臣,王振都死了,你们还敢张狂!”王竑本是文臣,不懂什么打斗技巧。狂怒之下,他直接咬住了马顺的脸,和马顺当众厮打起来。

王竑率先动手后,其他大臣也都纷纷抡圆了拳头冲了上去。待卫士们将大臣们拉开后,马顺已经被活活打死了。代宗久居深宫,从来也没有见过这么血腥的场面。看着遍地的鲜血,他吓得浑身发抖,想要赶快离开这个地方。

在众人都失去理智的时候,于谦始终保持着冷静。在他看来,马顺虽然死有余辜,可王竑等人的行为无疑是故意杀人。如果日后论起来,怕是要以命抵命的。为了洗脱王竑等人的罪过,他拦住想要离开的代宗,诚恳地说道:“马顺是王振的心腹,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如今他既已被杀,请恕大臣们无罪。”

代宗一心想要离开,想也没想就表示同意,然后,下达了赦免群臣的圣旨。马顺死后,其尸体被当街示众。过往行人见后,无不欢喜雀跃。而那个敢于痛打马顺的王竑,也因此而名扬天下。此后,王竑在仕途上虽几经沉浮,但始终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赞赏。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王竑严于律己,一点也没有居功自傲的想法。他保持着自己正直的性格,不仅弹劾了很多奸臣,还为国家举荐了不少贤才。

马顺作为锦衣卫指挥师,为什么会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

王竑去世后,悼念他的人有很多。明武宗即位后,仍然没有忘记这位痛殴马顺的名臣。他号召群臣向王竑学习,并给王竑追加了“庄毅”的谥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4/248496.html

“马顺作为锦衣卫指挥师,为什么会在朝堂上被文官活活打死?” 的相关文章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被称为一代神医,出生于东汉末年,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曹操头痛难忍,听说华佗医术高明,想让华佗帮自己治病,结果华佗说需要砍开头颅,结果曹操怀疑华佗想害死自己,于是先把华佗干掉了。这是笔者最早接触到的曹操杀华佗的记载,其实这只是罗贯中的小说一家之言,杜撰而...

执意处死蓝玉,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

执意处死蓝玉,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从草根最后逆袭为一代君王,他可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其手下有一帮誓死追随于他的人,否则朱元璋就是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成功。而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开国新君...

士燮:东汉末年军阀,任交趾太守,后归附孙权

士燮:东汉末年军阀,任交趾太守,后归附孙权

士燮(xiè)(137年-226年),字威彦,苍梧广信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士燮年少时师事学者刘陶,其后逐渐升任交趾太守。后被朝廷加职绥南中郎将,迁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在步骘接管交州时积极配合,归附孙权,被孙权加为左将军;...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庆绪弑父的原因是什么?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真相?

安史之乱被称为最血腥的叛乱,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安庆绪弑杀自己的父亲安禄山,《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明确的记载。《旧唐书》说:“庆绪立于户外,庄持刀领着李猪儿同入禄山账内。猪儿以大刀斫其腹。禄山眼无所见,床...

历史上康熙帝是如何称赞于成龙的?

历史上康熙帝是如何称赞于成龙的?

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人,从副榜贡生历任知县开始、因政绩突出不断被朝廷提拔,数十年来在知府、按察使、巡抚、总督等任上,严守初心,一如既往地秉公办事,关心百姓疾苦,生活节俭、拒绝,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官第一”。(一)...

陆瑁:三国时期东吴官员,爱好学习,信守情义

陆瑁:三国时期东吴官员,爱好学习,信守情义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丞相陆逊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因为公孙渊巧诈反复而意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赤乌二年(239年),因病去世。人物生平好学守义陆瑁(?―239年),...

程务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程务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对唐朝有何贡献?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文明元年(684年),唐朝宰相裴炎因为被人诬陷谋反,遭到逮捕下狱。程务挺为了救好友裴炎,于是上书武则天,声称裴炎是遭人诬陷,绝不可能谋反。但程务挺的上书不仅未能拯救裴炎,反而自己也受到牵连,最后二人都遭武则天处死。...

天京事变杨秀清掌握大权 韦昌辉是怎么轻易解决杨秀清的

天京事变杨秀清掌握大权 韦昌辉是怎么轻易解决杨秀清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天京事变中大权在握的杨秀清,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两万人惨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天京事变的爆发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走向衰落,为何会爆发这次内讧事件?这次事件的经过是怎么样的?特别是东王杨秀清当时掌管军政大权,为何被韦昌辉轻易屠戮全家和部属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