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上台后很勤奋,为什么还是无法挽救局势呢?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崇祯,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其实,崇祯接手的本身就是一个平稳的政权,虽然一直有诸如类似“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这样的说法,从而完美避开崇祯是亡国之君这个问题。
当然,最不能接受自己是亡国之君的人就是崇祯本人,1644年李自成军队开入北京,崇祯在紫禁城后面的煤山自缢而亡,在上吊前,崇祯曾写下 ***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将明朝灭亡的责任全推到大臣的身上,试图留下一个勤政爱民的形象,其实这都是扯淡,明朝晚期的大臣虽然都是奸佞,但那也是崇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部下不行,根本原因还是领导的问题。
崇祯不等同于寻常的亡国之君,类似明朝这样大一统的政权的亡国之君都是皇帝年幼,即位不久,致使大权旁落,从而引发皇权的崩溃。
类似清朝溥仪三岁登基,还没懂事就被逼退位了;汉灵帝去世后,立刘辩为帝,结果是外戚宦官专权,引董卓进京导致东汉衰落。
很少有像崇祯这样,在正好的年龄里面白捡一个皇帝,尽管时局不是很好,但是也绝对没糟糕到亡国的地步。
现在研究明朝灭亡的原因,不外乎,外患有后金,农民起义,天灾和瘟疫等几大原因,下面我就逐条来分析崇祯即位时期的情况。
首先说辽东战局
在1627年崇祯即位的时候,以袁崇焕为代表的明军在辽东战场上以“城池 大炮”的新型模式击退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的两次进攻,分别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有一说,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役中负伤而亡)
可以说,在崇祯即位前后,明军在对后金的战争中表现尚可,抵挡住了后金的进攻,也大概取得了暂时克制后金的 *** ,是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
其次,再来说农民起义
一直以来都有说农民起义埋葬了大明王朝,我个人也比较倾向于这种理由,如果不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把国内经济搞 *** ,以明朝的综合实力即使无法彻底击败后金,但是要将后金阻挡于山海关外,还是有把握的,保守点说至少一百年不是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虽说在明朝后期,农民起义时常爆发,但是规模影响并不大,至少载入史料的并不多。但在崇祯即位后,大规模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地爆发,尤其是李自成的队伍自崇祯二年以来,规模越来越大,甚至撼动了西北地区的统治。
不过即使如此,也没有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至少在崇祯十年前后,明军镇压农民起义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崇祯十一年李自成部几乎全军覆没,只有18骑突围逃走。
再来说,天灾和瘟疫
近年来历史气象学很受重视,气象学家竺可桢根据一些历史记录,得出很多朝代的兴亡是跟气候变化有关系的,比如商朝末期是之一次小冰河期,东汉末年是第二次小冰河期,唐朝末年是第三次小冰河期,明朝末年则是第四次小冰河期。
应用到崇祯年间,人们认为是小冰河期发展到顶峰的阶段,受小冰河期的影响,明朝各地出现极端自然灾害,随后鼠疫爆发。
这种应用新科学,新技术来研究历史是值得提倡的,历史本来就缺乏客观东西,近年来历史地理学,历史气候学不断发展,应该是一个好事。
气候可能影响一个王朝的兴衰,但绝对不是根本性因素,比如清朝灭亡前,东北曾爆发鼠疫,不过清 *** 依然能够阻止防疫,成功将鼠疫扑灭,最后清朝灭亡也绝对跟气候没有什么关系。
明朝的灭亡,我倒是认为还是崇祯一手造成的,崇祯登基后,开局很顺利,袁崇焕在辽东取得成绩,想要中兴的崇祯自然想要有一番作为,于是加紧在辽东用兵,企图“五年平辽”,为了筹措辽东军费,明廷不得不加收农民的赋税,结果就是,在极端气候灾害下,农民本来就糊口艰难,崇祯还要加税负,活不下去的农民只能揭竿而起,为了平定这些农民军,明廷不得不进行镇压,于是又要跟农民征更多的税赋,最后形成了恶性循环。
如果说崇祯只当几天,或者一两年皇帝,明朝的灭亡自然赖不到你,比如秦朝是在子婴执政时期灭亡的,但是人们都说是秦二世而亡,不会说子婴亡秦。
崇祯可是当了17年的皇帝,是将一个平稳的政权,硬带翻车的,如果说崇祯不是亡国之君,那历史上还真就没有谁能够称得上是亡国之君了。
崇祯更大的问题,就是刚愎自用,不懂的地方装懂,明明不是那块料,非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有人说崇祯要是学天启,天天干木匠活都不至于亡国,我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再说到崇祯临死前甩锅说“诸臣误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崇祯在位17年,内阁大学士先后任用五十人,内阁首辅换了十多个,各部门尚书换的不计其数,在地方大员上,更是滥杀无辜,总督被诛七人,巡抚被诛十一人,稍有不满意的地方,直接就杀掉。
比较突出的就是袁崇焕了,崇祯争议比较大,袁崇焕争议更大,我就不展开说了,我个人认为袁崇焕是“志大才疏”型的人物,做一将尚可,而做三军统帅则不足。
袁崇焕在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中都有良好的表现,在天启一朝已经被破格提拔,到崇祯即位的时候,更是看好袁崇焕,在平台召对的时候,直接询问袁崇焕能否平辽,袁崇焕当即表示“五年平辽”,崇祯当即给尚方宝剑,任命为蓟辽总督,统筹辽东战局。
袁崇焕是文人出身,吹牛的本事大的很,在天启二年的时候就敢说自己一个人就能够守住山海关,现在又说五年平辽,明显是在吹牛。
袁崇焕到蓟辽总督任上不久,就用崇祯的尚方宝剑斩杀了平辽总兵官的毛文龙,当然,熟悉这段历史的同学也知道毛文龙争议也很大,但是不争的事实是,毛文龙被杀后,碰巧当年皇太极就绕过宁锦防线,从遵化杀入关内,打到北京城下,崇祯哪见过这场面,立即号召全国兵马前来勤王。
皇太极走后,崇祯对袁崇焕是失望的,估计内心很生气,结果就将其下狱,第二年凌迟处死了。
虽然说袁崇焕能力一般,可能在诛杀毛文龙的问题上也欠考虑,但是崇祯直接就把袁崇焕杀了,这实在是寒辽东将士的心,此后辽东官兵对明廷有防范之心,包括后来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等降清,不可能与袁崇焕被杀无关。
此外崇祯在对待孙传庭、陈新甲等人的处置问题上,也存在很多令人诟病的地方。
等到李自成在西北击败孙传庭后,如果崇祯能够南渡南京,还有一息复国可能,即使不能收复北方,割据南方应该也可以坚持一阵子,但是当崇祯希望朝堂上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他再同意的时候,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崇祯把这话说出来,反倒是有人提议把太子送到南京以备不测,崇祯却害怕出现李亨灵武即位的悲剧,没有答应。
结果就是,北京沦陷后,南明政权因为正统的缘故争的是你死我活,没跟清军打一场像样的战役,反倒是内讧起来没完没了。
所以说,崇祯只是自诩为明君,看似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可还不如什么都不做,他接手大明朝之后,没做出什么真正利国利民的举措,反倒是一步步将明朝推向灭亡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