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的书籍相对较少,当时的人才都是怎么来的呢?

历史文化6年前 (2019-04-29)250

现在要在某个领域成为一个能得到较多认可的人才,譬如成为一位博士,那他从小到大的阅读量积累起来将非常可观。

古代的书籍相对较少,当时的人才都是怎么来的呢?

而和如今的博士相比,古代的博士,尤其是先秦的博士,其阅读量好像就完全不够看。

只是,千万别被这些表面数据骗啦!

先秦书本的内容并不是我们乍以为的那么少

学富五车这个成语你应该不陌生。那你可知,在这个成语出现的那个时代,装满五车的书如果用今天的纸张和排版来印刷,那就只是我们手边常见的一本薄薄的小说?

因为工具的限制,绝大多数的先秦书籍篇幅确实都非常有限。不过这种不便并没有太多地限制人们的创造力。人们依旧创作了大量短小精悍的珍品。

譬如《诗经》和《道德经》,虽字数一个比一个少,但其内涵之丰富我们今天依旧可以感受到。因此古代的书籍,其内容并不能简单地按照字数去揣测。那些只有先秦古籍可学却能够运筹帷幄的谋士,他们的书读的不多,仅仅是字数上的不多!

读书读的不仅是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古代求学箴言的前半段虽然于先秦谋士们而言很难实现,但后者是他们能做到,且做得很好的。无论是张仪、苏秦这样的纵横家典型,还是孔子、孟子这样的儒家典型,亦或是李悝、商鞅这样的法家典型,都有游历四方的经历。

于这些聪明人而言,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并不是只有书本。对大多数人来说,实践更是他们的首选。毕竟实践可以证明自己有实干,而阅读只能证明自己读得多。纸上谈兵的赵括之所以被那么多人批评,正反映了古人重视实践和实干的观念。

同时,人们在求学之路上还能遇到老师这个大型资源库。苏秦和张仪跟随鬼谷子学习,颜渊、曾子等人跟随孔子学习……我们肯定私学对于先秦文化发展的作用,正是在肯定私学能够将大量经验和知识传承下来。

所以千万别误会古人不读书就能成才,他们不过是读的书不仅仅是书罢了。

古代的书籍相对较少,当时的人才都是怎么来的呢?

相比理论,先秦更重实干

当然,有勤学苦练之人,自然也有真的天资聪慧之人。这种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军事天才,一类是用自己的头脑将理论发展到了新高度的人。又梦蝶又鼓盆而歌的庄子显然是后者。

而我们熟悉的白起和王翦都是前者,以平民之躯从军中一步步往上爬,最终凭借战绩留名青史。

虽然将帅们是因为军功爵制等新制度走上人生巅峰的,和一般的读书人没什么关系,但这也给当时的社会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相比于精通理论之人,朝廷更看好有真才实干的人。毕竟稷下学宫的位置只有那么多,与其相比从中央到地方的官职就多如牛毛。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在文官制度尚未建立的先秦,许多官员都是通过先凭借才学成为某人的门人,再在其推荐之下入朝为官的。这其中有的曾经更只是屠夫、农人一类,并没有进入官学或私学的经历。所以于无数普通人而言,所谓的求学之路更像是实习之路。只要经验积累得够多,简历足够优秀,他们的选择的这条路就能有一个好的收尾。

学以致用也是后人的重要追求

自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在各地建立官学以后,人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态度渐渐发生了转变。因为要学而优则仕,朝廷要求官员们要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所以人们不得不从重实干转变为重理论。再加上书写工具的改进,书本至少远比先秦时更常见,所以社会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就不断加深。

至封建社会中后期,读书人已经到了走火入魔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地步。而这种过激的状态显然也是脱离实际的,不然书呆子也不会被叫做书呆子。

所以明末,王夫之、顾炎武等已经把理论知识钻研得非常透彻的大儒,反倒在很努力地推行经世致用,即求学因立足于实践需要,并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是故说到底,求学的本质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先秦谋士们之所以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最主要的还是他们从老师的言传身教和所见所历里学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 *** ,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实践出真知,先秦谋士们践行的真理至今也还是真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4/249395.html

“古代的书籍相对较少,当时的人才都是怎么来的呢?” 的相关文章

羊祜:西晋杰出战略家、文学家,曾全力筹备灭吴计划

羊祜:西晋杰出战略家、文学家,曾全力筹备灭吴计划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早年经历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

宋庠:北宋大臣、文学家,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

宋庠:北宋大臣、文学家,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开封府雍丘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任大理评事、同判襄州。后因刘...

古代封狼居胥作为武将的最高荣誉 在古代有多少人能有此荣誉

古代封狼居胥作为武将的最高荣誉 在古代有多少人能有此荣誉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历史上,究竟有多少武将封狼居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出现过很多十分优秀的武将,正是他们的存在,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和平与稳定,可以说这些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功臣,我们今天之所以有“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情壮志,就...

在文学方面王溥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在文学方面王溥有哪些成就?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并州祁人,北宋时期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支,生于官宦世家。历任后周太祖、周世宗、周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后汉乾祐年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广顺三年(公元953年),官至宰相。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

古代太子基本都是倒在登基的路上 明朝太子为何能坐稳几十年

古代太子基本都是倒在登基的路上 明朝太子为何能坐稳几十年

对明朝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的太子,为何能在储君之位上,坐一二十年时间而不倒?太子本应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受人尊敬的明日之主,然而事实上,太子却是一个被放在阳光下的活靶子,成了众皇子及大臣们攻击的主要对象。历史上有许多太子在位多年,最后却倒在了登基的路上。...

历史上真实的慕容熙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慕容熙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慕容熙(后燕成武帝慕容垂少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主。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皇帝站在权力的顶峰,皇帝向来都是三宫六院,妃嫔成群。因此,皇帝大都不是很专一的,是比较多情的。但是,历史上有个奇葩皇帝可以说是非常“痴情”,他就是后燕末代皇帝慕容熙。他的皇后死了,他哭得死去活来,披麻戴孝,甚...

古代开国皇帝那么多 朱元璋和刘邦为何要杀功臣

古代开国皇帝那么多 朱元璋和刘邦为何要杀功臣

还不知道:朱元璋和刘邦杀功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刘邦和朱元璋爱杀功臣?看看他们的出身就知道了。在中华文明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数量是非常多的。但真正的大一统王朝,也就是秦、汉、隋、唐、元、明和清朝。就拿这几个对于王朝来说,大家有没有发现,只有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卫觊:曹魏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卫觊:曹魏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卫觊(155年—229年),字伯觎,河东安邑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晋朝太保卫瓘之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卫觊少年早成,以才学著称。司空曹操辟为属吏,历任茂陵县令、尚书郎、治书侍御史。负责镇守关中,为曹操平定中原、底定关中做好准备。魏国建立后,担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