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北宋实力弱是因为没有骑兵吗 骑兵很强为什么屡屡战败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4-30)180

对北宋骑兵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现在来看北宋与辽国比较大的两次北伐战争,即之一次高粱河之战,以及第二次岐沟关之战。最后再看看辽国进攻,北宋防守的定州之战。我们就可以看出北宋失败的原因。很多人可能简单地归咎为北宋无骑兵。实际上,北宋骑兵是要比辽国骑兵精锐的。而且在赵光义时代,北宋骑兵并不少,当时河西走廊还没有中断。那北宋失败在哪里呢?

北宋实力弱是因为没有骑兵吗 骑兵很强为什么屡屡战败

高粱河之战

公元976年5月,宋太宗赵光义灭掉了盘踞在山西的北汉,随着这个在北方的小国灭亡,北宋完成了传统汉地的局部统一。这位年轻的皇帝,可以说前半生都是在他哥哥赵匡胤的光芒下活着。消灭了北汉,赵光义自信心爆棚,赵匡胤能做的似乎他也能做。意气风发的赵光义还铲平了太原城,赵光义可能也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并不自信,毕竟消灭北汉是宋军统一战争中最艰难的一仗。

在白马岭曾经击败过辽国的赵光义此时觉得应乘胜收复燕云十六州,于是不顾将领全军修整的建议率军十万进军河北。不但不接受建议,赵光义还拒绝给宋军封赏。倔强的赵光义想要在诸将领面前树立微信,这一举动使得本就疲惫的宋军更加怨声载道。虽然嘴上骂娘,领导的话还是得听,此时他们谁也没想到这次北上让所有人后悔。尤其是阴曹地府的赵匡胤,估计会有想掐死赵光义的冲动。

赵光义虽然军事没有证明过,但是权谋玩的可是一流。他篡夺皇位,编了那么个“金匮之盟”的瞎话,不过就是给个台阶下罢了。对于正统的儒家来说,赵光义的行径只是由于大家还要吃赵老板的饭,其实内心还是相当不屑的。除了文官,武官也从内心鄙视他。五代以来,军事强人才配当皇帝的传统可不会因为北宋统一了就这么改变。想想那些军事能力不行从老爸手里接过权力的皇帝们,我想赵光义也有点脊背发凉。而辽国就是个很好的证明,辽国占据燕云,其实力可不是五代那些“省长”能比的。赵光义想通过击败辽国,夺回燕云把自己推上神坛。不过他这次可把他哥哥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败了不少。

连续取得胜利的赵光义有点飘飘然了,“哎呀,原来打仗不过如此。我哥哥看来也就是一般一般,千古一帝舍我其谁?”自信满满的赵光义估计心里是这样想的。为了扩大战果,赵光义决定进攻大城幽州。

北宋实力弱是因为没有骑兵吗 骑兵很强为什么屡屡战败

而进攻幽州的结果就是辽国利用骑兵优势快速穿插,从而击败赵光义本阵。对于这次失败我们先不做评判,再看第二次赵光义收复幽云的雍熙北伐。

岐沟关之战

赵光义吃一堑长一智,在之一次北伐失败后,再也不来突然袭击。这一次,赵光义做了十足的准备。大量的物资顺着运河一路北上到河北。这一次赵光义北伐声势有多么浩大呢?光是为了准备物资,调集七十多个州府民力运送物资。

如果有这么大的准备,那这次北伐应该不会失败了吧?当然,开始还是很好的,结果还是失败了。

北宋实力弱是因为没有骑兵吗 骑兵很强为什么屡屡战败

这一次赵光义亲自叮嘱出征将士要持重缓行,希望凭借宋军数量和战力优势平推到幽州。这个战术在后来的熙河开边非常管用,那为啥对付辽国不管用了呢?其实还是打开方式不对。赵光义兵分三路,潘美和杨业经略山西北部,而后迂回东进到幽州。山西地处丘陵,有表里山河之称。辽国骑兵在山西地区无法展开,所以这一路一直都表现不错。

所以问题出在了东路曹彬身上。因为东路军地处平原,比较容易受到骑兵骚扰,且孤军深入,导致粮草不济,最终失败。所以,说这一次输,还是输在了骑兵身上。再看看北宋赢的一次,就是定州之战。

定州之战

定州之战是雍熙北伐后,辽国对宋进行的一次打击。由于经历岐沟关、高粱河、君子馆三次失败,北宋完全失去进攻幽州的勇气,只得被动防御。而辽国由于几次取胜,士气大振,因此发动了对北宋河北地区的进攻。

北宋实力弱是因为没有骑兵吗 骑兵很强为什么屡屡战败

在定州城下,李继隆违背了宋太宗赵光义的指挥,没有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城迎击。李继隆的底气就是他手上有一支朝廷花大价钱组建的静塞骑兵。这支骑兵是一支重装骑兵,基本就是跟“铁鹞子”“铁浮屠”差不多的骑兵队伍。在这次骑兵的冲锋下,辽军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从而取得了这次定州之战的胜利。

三次作战都说完了,现在可以总结宋军为何屡次战败的原因了。

之一、北宋错误的发展骑兵方向

我们一直都在说北宋由于没有养马地,从而骑兵弱小。实际上这个问题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可以看看五代时期,李存勖和石敬瑭强大的沙陀骑兵威震天下。同样的道理,在北宋初期,其北方疆域与后晋、后周并没有实际的差别。而北宋也继承了这几个朝代的骑兵体制,发展精锐骑兵。这其中,静塞骑兵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那北宋为啥屡屡战败呢?主要原因就是后勤。

北宋实力弱是因为没有骑兵吗 骑兵很强为什么屡屡战败

我们看看北宋的两次失败,都是打到了幽州城下才失败的。这个原因就是,随着战役的进行,补给线不断的拉长。最后的结果就是漫长的补给线暴露在了辽军骑兵面前,从而战败。这其中最可惜的就是雍熙北伐。因为如果赵光义懂得主次,将东路军的精兵分给潘美的西路军或者田重进的中路军战果可能就不会这么惨。北宋的骑兵主要作用是保护步兵的侧翼以及凭借自身强大的冲击力撕开敌军的防线。

所以北宋不会像辽国一样,进退自如。由于精锐骑兵不多,所以补给线不会得到骑兵的保护。这样在中原战场无敌的宋军,在辽军面前却不知力往何处使。

北宋实力弱是因为没有骑兵吗 骑兵很强为什么屡屡战败

第二、赵光义对武将的忌惮,彻底葬送了北宋

赵光义对武将的忌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位篡位来的皇帝,由于怕武将得到兵权,所以必须遥控指挥。这样就使得本就行动迟缓的宋军更加的行动迟缓。像东路军犹豫不决,进退失据这种事情的发生,不就是因为赵光义将大量精锐派到一支只是佯攻的部队中的问题?

如果让曹彬全权指挥,合理分配兵力,自然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而定州之战就是李继隆临场发挥,最后击溃辽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4/249581.html

“北宋实力弱是因为没有骑兵吗 骑兵很强为什么屡屡战败” 的相关文章

翟让:隋末瓦岗军首领,为推翻隋朝的斗争发挥重要作用

翟让:隋末瓦岗军首领,为推翻隋朝的斗争发挥重要作用

翟让(?—617年),字号不详,东郡韦城县人,隋末农民起义(瓦岗军)首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功高强,颇有胆略,善使长枪。初为东郡法曹,因事犯法,逃入瓦岗寨,率众发动起义。攻陷荥阳,击杀名将张须陀,夺取兴洛仓,控制中原地区达三年之久,有效歼灭和牵制了隋朝军队,为推翻隋...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为什么能名垂青史?明明他在位都还不足一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424年9月7日,实习了二十多年的皇帝朱高炽终于转正,成为明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帝。然而前面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劳心劳力的工作,早已压垮了朱高炽的身体,这导致他在公元1425年...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备五虎上将中,赵云一向以沉稳著称,和关羽的傲、张飞的猛,有明显不同。汉水之战,赵云勇救黄忠,以少胜多,曹操都败在赵云手下。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和张郃甚至都不敢和赵云交手。赵云救回黄忠之后,曹操率兵追来,赵云说了一句很霸气...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灭掉越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吴越两国的传奇故事,除了老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阵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夫差击败勾践,双方进行和谈的故事了。按照《左传》的描述,这事儿没什么可说的,双方只是打了一场小仗,吴国虽然赢了...

项羽死后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亲属的?

项羽死后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亲属的?

刘邦是秦末不可多得的枭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古代统治者,对于和自己竞争最终失败的人,都会有意贬损他,污化他。对其子孙后代,都会着意打击。比如李世民打败他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后,不但杀掉他们的儿子,而且对他们进行了着意地贬损。在史书上,李建成变成了一个...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如何处置李承乾方为上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作为唐高祖李渊的次子。虽然其因为并非长子而无缘太子之位,但由于其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手下人才济济。所以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用武力夺取了本应是兄长...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李善长就是朱元璋故意要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一,李善长当时已经77岁了,而且已经辞职退休回家了。这样一来,他在朝廷中不可能再有发言权。没有发言权,自然不会影响到朱元璋的统治,朱元璋根本没有必要除掉他。其二,李善长退休以后,就一心一意地栽花养草,不问...

吕范: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东吴的稳固与建立做出贡献

吕范: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东吴的稳固与建立做出贡献

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范年轻时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此后便为东吴效力。先后随孙策攻破庐江郡 ,攻克陈瑀,平定七县;随周瑜征战赤壁,因功拜裨将军,领彭泽郡太守。吕范对稳固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做...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