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宋朝火器技术高超,为什么打不过北方游牧民族?

历史文化6年前 (2019-05-02)190

大家都知道,与刀枪剑戟等冷兵器相比,火器的威力要强出好几个级别。用火器与刀剑作战,就好比于大人和孩子打架,赢的概率非常大!

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朝代:它在首先将火器应用于战争的同时,军队的战斗力却差到令人发指,在对外战争中鲜有胜绩,最终落得将大好江山拱手送人的下场。

这个奇葩的朝代,就是大宋。

牛X的火器科技树

拜超级畅销的通俗历史读物《明朝那些事儿》所赐,现在一说起中国古代的火器,许多人就本能地想到明朝:什么三眼神铳、红衣大炮、鸟铳水雷。。。。。。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对于这种情况,宋朝是不服的。如果古代有知识产权法的话,他们一定会追着明朝收取大笔专利费用。

宋仁宗年间,朝廷大臣曾公亮、丁度两人,按照皇帝的旨意,编出了中国历史上之一部官方军事理论著作:《武经总要》。这部著作不仅记载了大量军事理论和历朝战例,还详细描述了宋朝当时所配备的各类军事装备,其中就有关于火器的相关记述。

在书中,详细记载了当时北宋军队所配备的三种主要火器——毒烟球、火炮、火蒺藜的详细配方。

宋朝火器技术高超,为什么打不过北方游牧民族?

为了保证火器的生产,在宋朝主管军火生产的军器监中,主管火器制造的作坊就多达11个,雇有数万工人日夜开工,火器生产能力达到了相当高的标准。

据记载,1083年,在北宋与西夏的战争中,北宋军队一次领用的火箭就多达25万支,北宋的军工生产能力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宋朝的工匠们还在火器科技树上一通猛点技能:除了研制出世界上最早的破片手雷(火蒺藜,爆炸时铁刺横飞)之外,还发明出了诸如霹雳炮、震天雷等威力极强的爆破火器。

靖康元年(1126年),在北宋名臣李纲所领导的开封保卫战中,霹雳炮大显神威,(爆炸时)响动如雷,半亩之内,人马碎迸无迹、甲铁皆透。在南宋年间,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火枪和子弹的雏形,堪称当时的黑科技。

从这些史料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与往常印象中大不相同的宋朝。

人心散了 队伍不好带啊

按理说,有这样的军事科技加持,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应该是爆棚才对。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截然相反,不仅如此,宋军总体战斗力之差,在历朝历代中都能够名列前茅,是名符其实的战五渣。

据《三朝北盟汇编》中记载,靖康元年,在开封保卫战之后,宋、金两国议和,签订和议后,金朝军队派出了17名骑兵先行回朝报信。这支金兵小队在路过北宋境内的磁州(今河北磁县)时,被当地军官李侃率领2000士兵包围,但一战之下,结果让人跌破眼镜:(金)十七骑者分为三,以七骑居前,各分五骑为左右翼。。。。。。且驰且射,官军奔乱死者几半。

2000个打17个,这种碾压式的兵力对比,居然还被人打的惨败,宋军的战斗力,真是看得人满头黑线。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宋朝军队的下限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续资治通鉴》中,记载了一个更加让人啼笑皆非的战例:金国名将完颜宗翰带兵侵宋时,与大将折彦质、李回等统帅的13万宋军隔黄河对峙。看到宋朝军队人数众多,许多金国将领提出,不能轻易渡河,而应该等待军队集结,整阵待战。

这时,一位谋士出了一个主意:不若加以虚声,尽取战鼓,击之达旦,以观其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先放一个威吓技能,看看宋朝怎么办。

看上去,这是个很典型的馊主意,但不得不说,这位谋士对宋军的水平还是相当了解的,这一招用在宋军身上,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第二天一早,金朝将领到河边一看,自己都吓了一跳:河上之师悉溃。13万人的庞大军队,居然不战自溃,军心涣散到这种地步,真是应了黎叔那句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打不过金国,宋朝还能找得出理由。毕竟从完颜阿骨打起,就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女真骑兵的战斗力在当时的确是出类拔萃。但和其他国家交战时,宋朝军队的表现也堪称猪队友。

李元昊建立西夏后,与宋朝在西北地区展开了多场战事。其中规模更大的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战,宋军都是惨败而归,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在得到战报时惊呼:一战不及一战,可骇也!宋朝作为偌大的中原帝国,与西夏这个偏处西北的小政权作战,居然打成这样,真不知道赵匡胤在九泉之下看到自己的这些不肖子孙时,究竟会作何感想。

一把好牌打的稀烂

赵匡胤建立北宋时,全盘接收了后周的强大军队,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内部斗争,国家实力在当时可说首屈一指。但为何仅过了几十年,宋朝军队就变得如此不堪呢?

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衰弱,必然是在多重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但追溯源头,指导思想的落后和军事制度的诸多弊端,则是宋朝军事实力光速坠落的最主要原因。

在宋朝的整段历史中,最要命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极端的重文轻武。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起家,自然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们万分的提防,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阵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宋太祖才搞了一出杯酒释兵权,将大批武将的军权解除,直接把他们赶回家去养老,就连拥戴自己称帝的老部下石守信、韩令琦等人也未能幸免,可说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做完法事打和尚。

宋朝火器技术高超,为什么打不过北方游牧民族?

平心而论,宋太祖这样做,在客观上的确结束了五代以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消除了威胁皇权的更大隐患。

但过犹不及,为了便于控制,宋朝各代皇帝大量使用文人带兵,虽然其中也曾出现过范仲淹、虞允文等擅长军事的文臣,但这样的军事天才型人物毕竟是凤毛麟角,其余绝大部分时间,宋朝的军队还是由不懂军事的文官所统带着。

所谓将熊熊一窝,在宋朝这个外行领导内行的体制下,如果能大胜仗,那才真是咄咄怪事。

宋朝的重文轻武,不仅仅是文官带兵,还表现在对武将的极度防备上。每当武将出征,所带领的军队都由枢密院调配,不仅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在军事行动结束后,武将还必须马上上交兵符,防范之严,如同防贼。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武将自然是心灰意冷,主要精力都放在混日子上,带兵作战成了高风险、低回报的苦差事,军队的战斗力当然衰弱。个别励精图治、能力出众的将领,如狄青、李纲、宗泽、岳飞、韩世忠等等,不是遭到文臣掣肘,就是被罢官治罪,如此擅长自毁长城,不打败仗简直说不过去。

宋朝实行禁军和厢军的两分制度,最为强悍的禁军大多数驻扎在京城附近和个别军事枢纽地带,而守卫其他绝大多数地区的这是以老弱病残为主的厢军。这些所谓的厢军,维持地方治安尚可,上阵杀敌却是勉为其难。正因为如此,一旦禁军作战失利,各地厢军完全起不到防御作用。所以外敌入侵时,常常能够长驱直入,直扑宋朝的核心地带。

在思想和制度的约束之外,宋朝军事也存在许多先天不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北方防线的天生残缺。

自从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开始,这片地势险要的战略要地始终掌握在北方政权手中。一旦开战,宋朝无险可守,而北方骑兵居高临下,可以直扑宋朝腹地,自然具有绝大的优势。

此外,当时主要的马匹产地——东北和西北地区,都处于宋朝势力之外,战马的缺乏使得宋朝只能以步兵为主,之前所提到的宋朝大力发展火器也是为了解决马匹不足而采用的权宜之计,但即使如此,在大平原作战中,骑兵具有对步兵的先天优势,所以宋朝屡战屡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平心而论,在这样的劣势之下,宋朝能够支撑三百多年,已经算是不容易了。但在如此长的时间当中,大多数宋朝统治者不思进取、奢靡淫逸,将议和赔款作为维持政权的唯一手段,使得军备愈加松弛,军事实力江河日下,最终把一把好牌打的稀烂,国家覆灭也就不足为奇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5/249851.html

“宋朝火器技术高超,为什么打不过北方游牧民族?” 的相关文章

在古代发生过几次消灭宦官的行动?分别是在何时?

在古代发生过几次消灭宦官的行动?分别是在何时?

宦官是古代历史上独特的产物。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势力生态圈中,宦官势力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虽然不是每朝每代都会出现干政的宦官势力,但只要他们一出现,就能成为政治圈中的主要玩家。这是因为,宦官势力一般都是依附皇权而崛起,站在他们背后的,是皇权...

在古代众多帝王中,有哪些人最后是被饿死的?

在古代众多帝王中,有哪些人最后是被饿死的?

古代封建王朝中,皇帝无疑是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人。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古代,饿死人是相当正常的事儿,不过大都发生在穷苦老百姓身上。要说帝王也有被饿死的,估计打死你,你也不会相信。作为九五之尊的帝王,不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且他们还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

在古代皇帝外访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是如何做的?

在古代皇帝外访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是如何做的?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古装剧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文化,以我们熟知的古装剧集来看,皇帝的微服私访在其中是常有出现的,这是以一种演绎化的手法来将故事推向高潮。而说到古代的皇帝们,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先不说他们坐拥天下吧,有的皇帝还喜欢经常的微服私访,但是...

历史上真实的姚苌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姚苌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如何?

太元十一年姚苌称帝于长安,国号秦,史称后秦。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君臣相处之道,往往也是一个大学问。我认为,君臣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不外乎是“君君,臣臣”,更具体地讲,应该是君使君之权,臣守臣之本,不僭越却肝胆相照。但是,有人总会说:“不想当君王的臣子不是好...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最后李渊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自己做起了太上皇。其实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一天,形势就已经开始开始发生变化了。在司马光...

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方面,张九龄有哪些成就?

在文学创作与政治方面,张九龄有哪些成就?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

岑文本:不仅是唐朝宰相,也是一位文学家

岑文本:不仅是唐朝宰相,也是一位文学家

岑文本,字景仁,唐朝时期宰相、文学家,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隋朝虞部侍郎岑之象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聪慧敏捷,博通经史。十四岁,为父申冤,辞情激切,由是知名。萧铣在荆州称帝,以为中书侍郎。武德四年,河间王李孝恭平定荆州,力劝安民,授荆州别驾。贞观元年,授秘书郎,...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韦思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韦思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韦思谦,本名韦仁约,字思谦, 唐朝时期大臣,任丘县令韦德伦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思谦出身京兆韦氏小逍遥公房。进士及第,授予应城县令。得到吏部尚书高季辅提拔,迁监察御史。永徽元年,曾弹劾辅政大臣褚遂良。等到褚遂良恢复官爵,韦思谦被贬为清水县令,迁沛王(李贤)仓曹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