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崔浩:北魏之一名相,最后为何没能善终?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5-03)270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崔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南北朝之际,北方曾出现过一个一统的王朝——北魏,与之前的曹魏不同,北魏是由鲜卑的拓跋部建立,是典型的鲜卑族政权。他们利用前秦瓦解的机会,成功在乱世中建国,在拓跋焘的努力下,成功一统北方。与前秦非常相似,北魏的一统多亏拓跋焘的雄才大略,也多亏他手下的一位传奇名相崔浩。

《魏书》中记载:“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白马公玄伯之长子。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崔浩他出身名门,在后来清河崔家成为隋唐时期的大门阀,历史上有名的七宗五姓之一,崔家的兴盛与崔浩的崛起有着很大的联系,他很早就进入到北魏政权,给北魏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做秘书,此后崔浩在朝中不断升迁。

崔浩

崔浩:北魏第一名相,最后为何没能善终?

太武帝拓跋焘继位之后,崔浩的仕途也发展到了巅峰,拓跋焘能继位,也是多亏崔浩的帮助。在崔浩辅佐下,北魏连续消灭了北燕,北凉这些政权,顺利把北方统一,还打败柔然坐稳了江山。崔浩在这个过程中运筹帷幄,他不仅有着出色的军事谋略与外交才能,而且治国理政更是一把好手,虽然崔浩常常自比张良,但我认为他应该是属于张良萧何的结合体。

备受宠信

崔浩在朝中非常受信任,拓跋焘不仅公开表示,朝中任何的事情大家不能决策的,都先问问崔浩的意见。

根据《魏书》记载:“ 世祖每幸浩第,多问以异事。或仓卒不及束带,奉进疏食,不暇精美。世祖为举匕箸,或立尝而旋。其见宠爱如此。于是引浩出入卧内,加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赏谋谟之功。 ”

唐国强版拓跋焘

崔浩能自由进出宫廷,皇帝也常常进入他家里谈事吃饭,这是莫大的恩宠,在朝中只有崔浩能有这个待遇,之后崔浩更是掌握了国内大部分的权力,比如《资治通鉴》就记载道:“魏司徒崔浩,自恃才略及魏主所宠任,专制朝权,尝荐冀、定、相、幽、并五州之士数十人,皆起家为郡守。”可以说朝中的政务,官员任命这些大权都掌握在崔浩的手中。

一部史书惹的祸

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崔浩在仕途达到巅峰的时候,也因此就出现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那就是北魏著名的国史案件。其实这件事并不复杂,拓跋鲜卑在鲜卑部里面也是非常落后的一个,和宇文部这些有先进文化的部落不一样,在建国之后,拓跋皇族就感受到了压力。

他们也想要让自己的江山稳固,因此就想尽了办法要改变拓跋鲜卑的落后局面,修史书就是其中的一种 *** ,利用编修史书,让自己部落的文化历史能一直传承下去,历朝历代都非常注重史书,可北魏当时朝中没有几个人有能力修史书,因此崔浩就来负责这件事。

崔浩雕像

崔浩:北魏第一名相,最后为何没能善终?

他处理得倒是非常好,把拓跋部早期到现在建国大部分的历史都很详细写了出来,可崔浩主持编修的史书,引发了朝中鲜卑贵族们的不满,他们疯狂攻击崔浩,一向信任崔浩的拓跋焘看见这部史书,更是异常愤怒,直接就下令杀掉崔浩,并且把崔浩的家族连同有姻亲关系的家族全部灭掉,这就是北魏著名的国史事件。

国史事件的真相

其实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但皇帝不是想杀谁就杀谁的,历朝历代一些掌握大权的臣子被皇帝杀掉,大多都是谋反,结党这些罪名。几乎是没有人因为修史书被杀掉的,更何况崔浩是三朝老臣,国家的支柱,就这么被杀掉,很难让人相信拓跋焘之前还那么信任他。

国史案件官方的说辞是,崔浩他们修著的史书有些太直接,拓跋部早期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或者是一些值得避讳的事情都被记录下来,还流传到了民间,大家都来点评拓跋家族的这些历史,这件事让拓跋焘与鲜卑贵族们非常不满,这才对崔浩下了杀手。

其实我认为,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崔浩他的死亡并非是国史修得有问题,而是北魏政局中, *** 士族与鲜卑贵族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拓跋焘刚刚继位的之后,明明崔浩有着拥立大功,结果却被他免职,这是因为崔浩在朝中的作为,引发了这些鲜卑贵族的不满,他们不甘心让 *** 位居高位,后来主导杀掉崔浩的,也是这些贵族们。

把崔浩送上死路的改革

崔浩主持国家的改革,他本身就是 *** 士族,自然就想要恢复当初由 *** 士族掌握朝政的局面。可当时拓跋鲜卑为主的这些皇族,贵族们,本身就还处在部落文化中,他们仍然坚持着原始的这一套,对于 *** 士族有着本能的敌视。

崔浩自己觉得有这么大权力,朝廷要想维持也必须要靠着 *** 的力量,因此他在改革方面就有些过于激进,这也导致他最终的死亡。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崔浩欲大整流品,明辨姓族,表弟卢玄劝阻他说:“创制立事,各有其时;乐意做这件事的人,能有几人!请你要三思。”

可惜他没有听自己表弟的话,一力推行汉化,他的汉化与孝文帝的不一样。他是强行要扶持以自己家族为代表的这些 *** 士族,想要让朝中大权都掌握在 *** 士族的手中。我认为这就是根本矛盾的体现,也是拓跋焘动杀心的原因。

崔浩这么做,肯定也是为了国家着想,汉化本身是没有错误的,可他精通阴阳说,居然没有想过平衡的道理。 *** 士族掌握国家的政权,这在鲜卑族政权中是很难出现的,原本崔浩在朝中当政,就已经引发了鲜卑贵族们的不满,偏偏他的这些政策改革,几乎是把鲜卑贵族的利益给剥夺干净,因此他们就借助国史事件,对崔浩展开反攻清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5/249998.html

“崔浩:北魏之一名相,最后为何没能善终?” 的相关文章

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与曹操有何联系

正史中华佗是怎么死的?与曹操有何联系

说起曹操这个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时期,是一段风云诡谲、荡气回肠的历史时期。那段岁月,不仅仅有最热血的男儿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也还有身有所长者在庙堂之外留下诸多传奇,前者如曹操,后者如华佗。说起这两个人,颇有渊源。众所周知,...

汉末时期皇甫嵩是什么样的存在?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汉末时期皇甫嵩是什么样的存在?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皇甫嵩早年事迹未见史载,因平定黄巾之乱而名声大振。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说的是刘关张桃园结义,然后刘备和关羽、张飞跟随卢植讨伐黄巾崭露头角,刘备之所以投奔卢植,是因为之前刘备曾经是卢植的学生。其实在历史上真正剿灭黄巾的是皇甫嵩、...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荀爽(128年~190年),一名谞,字慈明 。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爽出身“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学...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三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三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是秦国功臣,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张仪为何能全身而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白起、张仪三个人对于秦国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是三人命运各不相同,只有张仪能够全身而退这是有原因的。变法者必不善其身商鞅是变法者,变法就涉及利益重新分配,得罪...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司马懿既然看穿了空城计 司马懿为何没有攻城

对司马懿早就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为何没有攻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诸葛亮塑造得神乎其神,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似乎诸葛亮是个神通广大的神人。其实,历史上诸葛亮也是个普通人,只是在治国理政和带兵打仗方面非常有才能而已。他的宿敌司马...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如果襄樊之战于禁回到曹魏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于禁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兵攻打樊城,曹操派于禁救援,因为一场秋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关羽乘船进攻,于禁因走投无路,被关羽俘虏,随即投降。后来,孙权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杀,孙权向曹丕称...

朱元璋屠戮的功臣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蓝玉下手那么狠

朱元璋屠戮的功臣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蓝玉下手那么狠

朱元璋屠戮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唯独对蓝玉下手那么狠?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将蓝玉剥皮填草,傅友德也好,李善长也好,这些人虽然都被诛杀或者逼死,也没有受到蓝玉这么非人的折磨,蓝玉的下场之所以这么惨,一方面因为朱元璋晚年的性格多疑,残暴,另一方面也是蓝...

乾隆生前对和珅如此宠爱 乾隆临死前为何不保护和珅

乾隆生前对和珅如此宠爱 乾隆临死前为何不保护和珅

还不知道:乾隆为什么不保护和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死后没多久,嘉庆就刺死了和珅,最终和珅在狱中自尽身亡。乾隆生前为什么不保护和珅,乾隆宠信和珅不假,但是他也明白和珅是怎么样的人,他更明白如果和珅不死,政治天秤失衡,嘉庆也难以掌握实权,嘉庆杀了和珅既可以重振朝...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