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吃生肉 樊哙和周亚夫的命运差距为何之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樊哙和周亚夫,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封建社会时期,皇帝和臣子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往往是十分复杂的。有时候,明明皇帝才是国家的主宰,但是私下还是要和大臣们争斗,比如宋朝的皇帝就常常利用朝廷中不同派系的矛盾来维持朝野的权力平衡。
君臣关系是古代朝臣们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出现过很多因为正确处理关系而飞黄腾达的例子,比如鸿门宴上的樊哙;同样也有过于憨憨而被君主弃用的人,比如说汉代的周亚夫。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两个人在面对同样难题时,有什么不同反应,从而仔细研究他们是如何对待君臣关系的。
鸿门宴中“勇猛机智”的樊哙
此日鸿门判生死,战场咫尺华筵里。相信鸿门宴这段历史,很多人都十分熟悉。
鸿门宴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当中,记录了秦灭亡之际,这两支抗秦的队伍首领项羽和刘邦在鸿门举行宴会的故事。
在抗秦之时,大家约定好谁先攻入咸阳,谁就能成为天下的君主。由于大家都以楚王项羽为抗秦大军的率领人,所以天下肯定是他的。但结果却是刘邦率先攻破咸阳,项羽十分恼火,以为刘邦想背叛他,自己称帝,打算将刘邦除之而后快,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鸿门宴。
鸿门宴中,最著名的场景就是项庄在宴会上舞剑,想借以舞剑来刺杀刘邦。刘邦的军师张良趁机跑到军营门口对樊哙说到,项庄酒宴上拔剑起舞,意在刺杀沛公,让樊哙前去阻止。虽然宴会门口守备的士兵得到项羽的命令不许任何人入内,但一向勇猛的樊哙为了救主不惜动用武力进入到宴会当中。
进入帐篷之内,似乎本当刀光剑影、大打一架,但樊哙只是“披帷西向立”,并没有更多过分的举动。这里就引发了小编的思考,樊哙如此冷静必定是看到了自己的主公刘邦还安然无恙,不能因为剑拔弩张的情形而乱了方寸。不仅如此,“西向”这两个字更说明了樊哙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身份低微,并没有资格与宴会中人同坐,而“西向”也是古人在宴会就座方位中地位更低下的。可见,樊哙心中有明确的君臣观念,也懂得静观其变。
樊哙虽然站着静观其变,但其气势却没有输给项羽,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羽也不得不有所戒备,询问是谁又如此胆略,得知樊哙是刘邦的亲信,于是赏赐他一斗酒和一条没有煮熟的生猪腿。很明显这个赏赐就是项羽有意刁难樊哙,只要樊哙有一点不从,立刻将其拿下。
而勇猛机智的樊哙怎么可能不懂这个道理,他接到酒后二话不说就一饮而尽,面对一整只生猪腿,他也没有丝毫犹豫, 直接将猪腿抗在肩上大大方方地吃。不仅如此,还借酒劲斥责项羽的不义之举,言语犀利、逻辑严明,不仅直击了项羽的痛楚,又有理有据,让有血性的项羽无地自容,自觉理亏,也正是樊哙这个豪迈之举了解除了刘邦在鸿门宴中的危机。
如此以来,缓和了宴会上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为刘邦的逃跑提供了一个契机。哪怕是刘邦深陷危险,作为亲信的樊哙难逃一死的情况下,樊哙依然坚决出来守护他的首领。看似莽撞的“闯帐”、勇猛果断的吃肉、机智巧妙的呵斥,无论哪一点就显示出他对刘邦的忠心;这也反映了樊哙深谙君臣之道,明白君臣之间应该是如何相处。
因为樊哙的忠诚和英勇,刘邦称帝后重用樊哙,封他为舞阳侯。
面对试探不懂应对、僭越等级的周亚夫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周亚夫是汉朝的功臣,削藩所造成的七国叛乱便是有他率领大军平定的,保住了汉朝的天下,但这样一个功臣最后却落得个被囚禁侮辱,绝食身亡下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时在位的君主是汉景帝,他的政绩颇为显著,还是文景之治的延续者。按理说,这样一个明君,不可能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谁身上呢?其实,周亚夫有这种结局坏就坏在他那不谙官场之道的臭脾气上。
周亚夫这一生也是跌宕起伏,有过 *** ,也经历过低谷,他也正是在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亲手将自己推下高峰。
最初,汉景帝削藩,导致了七国叛乱。这正是一个国家兴亡之际,周亚夫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他不负众望,短短几个月之间就平定了叛乱,从而深受皇帝器重,人生也达到了巅峰时刻。
因为有莫大的功劳,所以周亚夫被封为朝中丞相,也能称得上朝堂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可能正因为如此,周亚夫开始膨胀,对自己臣子的定位开始模糊了。
在汉景帝打算废掉栗太子之时,向周亚夫征求意见,但他却坚持不赞成,还在朝堂之上公然与景帝争辩,这个作死的行为触怒了汉景帝,导致君臣关系开始走向破裂。
作为一个臣子,周亚夫本就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储君废立之事,更不应该在朝堂上与皇帝“开杠”,这让天子汉景帝的脸面往哪里摆呢?
虽然周亚夫有点固执僵化、不谙政治,但汉景帝也不想错失这样一个军事人才,所以给周亚夫一个机会。景帝在宫中摆宴,召见周亚夫,赏赐他食物,想要测试周亚夫对自己的忠诚,但结果差强人意。
宴席上,汉景帝让人拿一大块肉放在周亚夫面前,没有切碎,连双筷子都没有提供,一大块没有切好的肉,这让他难以下口。于是周亚夫表现出极为不满,还立刻转身要求太监为自己提供筷子。这时,景帝问了句:“难道这样都不能满足你?”当大家以为周亚夫会下跪请罪的时候,但他好像感到十分羞愤的样子,站起来愤然离场了。
周亚夫这一走呀,是完全打破了汉景帝对他的期望,也断绝了他的生路。最终这位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丞相——周亚夫,被诬陷谋反罪名而囚禁于监狱,后来不堪受辱,绝食而亡。
相信很多人都会说,为啥景帝这么失礼,让周亚夫一个丞相拿着一整块肉去啃,这么狼狈。小编想说,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和标准去看这件事,应该用古代等级制度的视角去看。因为景帝是天下的君王,而周亚夫只是丞相而已,权力再高也得服从于皇帝。
周亚夫错就错在误判了自己的位置,以为他和景帝是合伙人的关系,把自己放在了平等的位置,所以决定景帝此举是在戏耍他,才愤然离场。但他没想到,自己只是一介臣子,这个宴席其实是景帝用来测试周亚夫的忠诚度,是否能够辅佐以后的太子,是否有想要僭越等级、造反起势的念头。
而周亚夫种种行为已经触碰到了汉景帝的底线,才会断绝了自己的未来,让自己深陷牢狱之灾。
小编有话说
从上面两则故事的讲述,大家可以知道在古代身为臣子,遵循君臣之道是如此重要,正所谓伴君如伴虎。
如果周亚夫像樊哙那般,二话不说就拿起肉来啃,懂得何为君臣之别,就算被诬陷也不争辩,安然接受皇帝的所有安排,他也不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一定能够像樊哙一样一辈子飞黄腾达。
可惜千年以来,并没有多少君主和臣子能够遵循君臣之道,而君臣关系也变成了世界上最难把握尺度和处理的一种关系。作为人臣如果在根本上遵循君臣之礼,不逾越皇权,懂得审时度势,那么君臣之间的关系也会和谐很多,也就不会发生类似于周亚夫这样铁憨憨“作死”的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