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 打仗可是要讲究礼仪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春秋打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我的理解就是用各种出其不意的计谋,用各种诡诈之术打赢敌人。为了胜利嘛,根本不要讲什么礼仪,讲什么仁义,以弄死对方为目的。
《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时代末期的孙武,在他那时的战争已经有点“兵者,诡道也”的味道了,而在此之前大多数时候的春秋战争却是十分讲究战争礼仪的。
打仗还要讲究礼仪?听起来很不可思议,这就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实。
有人称春秋战争为“贵族战争”,一方面正是因为贵族打仗自然是要讲究得体的,要表现出贵族气派,不能搞的那样肮脏。
另一方面是因为春秋的战争都是那些贵族上层阶级的争权夺利,基本上不涉及到平民老百姓的利益。
春秋贵族们的战争之一是要讲究道义,不符合天道、不符合礼法的战争是不能打的,要被人戳脊梁骨的。所以开战前一定要昭告天下,敌人是多么的坏,多么的不守礼法,宣布完一万条罪状后,相当于拿到了战争许可证。捋一捋胡子,嗯,可以开干了!
然后你不能搞偷袭,要递交战书,约定一个时间开打。趁你晚上熟睡,偷摸翻墙进来干仗,那是不行的,得按套路来。就像当年北京老炮们茬架一样,约好时间地点打架。趁人家一个人时,堵在胡同口一顿揍,那是要被天下人耻笑的。
须派使臣去递交战书,“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就是这时候形成的。
而且这仗也不是想打就打的。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比如敌国的君主死了,敌国朝堂动荡,这时候不能攻打对方的,乃属小人之举。包括敌国闹瘟疫、闹灾荒等等也是不能去攻打。
春秋时期贵族们对名誉看的很重,“趁你病,要你命”这种无道义的行为是绝不能做的。
在打仗时也有一套规矩。到达约定开战的地方后,如果对方还没摆好阵型,是不能发动攻击的。双方都摆好阵型后,会开始击鼓,一来是鼓舞士气,二来也是告诉对方我准备好了,可以开战。
春秋的战争大多为战车战,你出10辆战场,我也出10辆战场,不能以多欺少。据说春秋时晋国与楚国交战,战车战之一回合中,晋军失败了,战车都退回阵地。其中有一辆晋国战车却停着不动,楚国士兵甚至还过去问咋回事啊?晋国士兵说车坏了,动不了。然后楚国士兵就帮忙一起修战车。
春秋时代战争还有一个法则,如果战士在战斗中受伤,表示他已打败,你就不能再冲上去补刀,总之是尽量不伤人性命。
有个成语叫“五十步笑百步”,说的是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然而在春秋战争中,后退五十步的人,还真有理由讥笑后退百步的人。因为春秋战争规矩是当对方后退五十步,你就不能再追击了,不能揪住不放。
春秋战争后退百步那就相当于是逃兵,人家后退五十步的人当然有理由讥笑逃兵了,一点荣誉感都没有。
春秋时代战争还有“不擒二毛”的规矩,就是不能俘虏头发花白的老者——这就是一个周礼鼎盛的时代。
生于春秋末期的孔子一生都在追求恢复周礼的荣光,可他所在时代周礼已被渐渐摒弃。单从战争方面来说,已然没有了春秋战争的规矩,征战愈加凶残血腥,弄死算数,哪里会管那些古老的战争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