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中后期的浙兵半天下现象是怎么出现的 浙兵的名声为何如此响亮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5-14)16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浙兵半天下现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导语

明朝是历史上受争议较多的朝代,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定国号明,明朝存在了276年。即使明朝出现了一些荒唐的皇帝,但是不可否认,明朝是一个很强盛的朝代,它有一个头衔是军队数量世界之一,在巅峰时期,军队数量达到了270万。在开国之初,明朝军队的主要来源是诸将原有之兵、被俘虏归顺的元兵、根据户籍抽丁而来的兵员,除此之外,还有通过简拔、抽充及收集方式组成的军队。这种卫所制是建国之初的主要兵制。但到了明朝中期,卫所制就开始暴露它的缺点,战斗力不足,无法承担保家卫国的重担,于是,地方军队开始成长,为抗倭而生的浙兵屡战屡胜,名声大涨,开始站上了历史舞台。

明中后期的浙兵半天下现象是怎么出现的 浙兵的名声为何如此响亮

以戚家军为种子的浙兵

其实“浙兵”这一词并不是在戚家军之后才出现,在嘉靖御倭战争以前,浙兵指的是浙江卫所兵,所以本文提到的浙兵是包括戚家军在内的成长起来成为明朝中后期极为依赖的王牌军队——浙兵。

倭寇是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和南洋地区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他们主要是在这些地区劫掠和从事走私贸易,在明初,由于“海禁”政策的一些失误,让日本一些失意贪婪的商人和土豪钻了空子,在中国沿海地区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武装走私,但是由于明朝卫所兵素质差 战斗力弱,软弱无能,沿海倭患越演越烈。在16世纪中叶,中国被杀害的军民达十万人,举国上下的百姓人心惶惶,朝廷十分担忧。

明中后期的浙兵半天下现象是怎么出现的 浙兵的名声为何如此响亮

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临危受命,承担起抗倭责任。在几次与倭寇交战之后,他意识到明军战斗力不强,他需要打造一支各个方面都足够优秀的精英军队,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批以冯子明为首的义乌青年,他们曾为保护当地的本地银矿把从处州来对矿眼红的人打的屁滚尿流。听了李子明绘声绘色的讲述后,戚继光很欣喜,他看得出这是一群有勇气,不怕死的硬汉,他相信这群义乌农民经过正规训练后一定会潜力无穷的,于是,戚继光先后几次亲自去浙江义乌招募义乌数批农民入伍,组建一支新军。就是这样,明朝出现了一支战斗力强的精锐部队,也是被誉为“16世纪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浙兵声名鹊起

浙兵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响亮的名声之一个原因在于与卫所兵相比浙兵的战斗力强、素质高。明朝建国后建立的卫所制,他们的目标在养兵而不耗活力,但明宣宗以后由于社会稳定,导致卫所军开始军心涣散,卫所军官更是做出侵占军田、剥削士兵的恶劣事件,军人生活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增多,军备因此逐渐废驰。在抗倭战争中,卫所兵的表现也不尽人意,首先客兵,在总督张经指挥下打了几次胜仗,可是随着总督张经被奸臣害死后,各路军队不服管,目无军纪,军机涣散,甚至还有来自广西的狼兵掠夺百姓,百姓们是苦不堪言。

明中后期的浙兵半天下现象是怎么出现的 浙兵的名声为何如此响亮

接着说当地州兵,则以前的浙江兵员,浙江兵鱼龙混杂,素质参差不齐,卫所兵由于平常毫无训练,战无号令,战斗力极低;丽水兵来自山区,身体素质过硬,作战非常勇猛,敢冲锋向前,却缺少智谋,太计较得失;台州兵是一群母老虎,遇弱则强,遇强则弱;绍兴兵确实有勇气和冲劲,但过于精明算计,为抢功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不团结的军队是不值得信任,也不可能打败倭寇。

反观新组建的浙兵面貌可是完全不一样,戚家军原本是朴实的农民和矿徒,心地善良,不会压榨百姓,再者在戚继光的言传身教下,严格训练,短短几个月,就脱胎换骨,成为大明朝军纪最严明、英勇无敌、装备更先进的军队。戚家军还加入阵法元素,这是以前明军所缺乏的,阵法在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戚继光为戚家军量身打造了鸳鸯阵,与敌对阵偏重于四四编组的方块阵型,参照戚继光著述的兵书也说明了这个情况,这是戚继光的作战特色。

另一个原因是浙兵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的斩首记录实在是闻所未闻、前所未有的。在抗倭战争中,浙兵大放异彩。自成军起,浙兵就所向披靡,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浙兵在浙江、福建、广东剿灭的倭寇、海盗无数,令人吃惊的是他们与敌人的伤亡比例基本上是1:500以上,更有0伤亡的辉煌战绩,这是历朝历代的其他威武雄狮都无可比拟的,这也折射出浙兵的严谨军纪和团结一心。在历史是赫赫有名的大战有:嘉靖四十年的台州大捷、福建之役、横屿之战等等,这些只是他们战功的冰山一角。

明中后期的浙兵半天下现象是怎么出现的 浙兵的名声为何如此响亮

浙兵半天下之成因

浙兵在抗倭中英勇杀敌、保境安民、且伤亡人数少,这暗示着他们不会只为抗倭而存在。义乌兵自从嘉靖招募农民矿工入军后,从军尚武成为了民俗,他们慢慢规模扩大,也慢慢成为明朝最依赖的王牌军队,这支队伍开始走向神州大地。

隆庆元年,朝廷派戚继光任职蓟辽,总督戚继光请募三千名浙兵,从富饶的江南调往苦寒的北方边境。隆庆六年,戚继光复请调募浙兵六千多名。刘效祖在《四镇三关志》中记载了隆庆三年请兵,与长城边军一起训练、一起守卫中国的屏障。广东用浙兵是在嘉靖四十五年,时海寇吴平猖獗,戚继光奉命治理倭患,结果毋庸置疑,自然是把倭寇打的落花流水,在战争结束后,殷正茂提请浙兵留营,因为怕倭寇又东山再起,而是希望浙兵能够做兵哨队的队长,来训练他们招募的土兵。广西调募浙兵则是在隆庆至万历初年,主要是因为“獞猺”乱起。福建除在抗倭时候留戍的浙兵,依然陆续调募浙兵。南直隶初募浙兵是在嘉靖倭患时期,之后亦有调募浙江义乌善水者充营兵。当然其它地方也因为一些原因调募了浙兵。

明中后期的浙兵半天下现象是怎么出现的 浙兵的名声为何如此响亮

所以说明中后期“浙兵半天下”是浙兵的名声打响后,浙兵就跟着戚继光南征北战,因为浙兵变成了各个地方的守护神,哪里有需要就哪里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帮忙巩固各个地方的国防,提高军队的实力。更是作为帝国的主力,在万历朝鲜之役发生后,之一时间出征。“乌武勇之名甲于天下,而南御倭北御虏尽召乌兵矣”。总的来说,“浙兵半天下”的现象是多重因素促成的,一方面是浙兵乐于应募,第二方面是浙兵的名声大,实力强,而多数省份的主兵未练或练而未的效果,所以遇事就请求调募浙兵成为了一种风气。

“浙兵半天下”带来的消极影响

浙兵大规模外调,它的影响是双面的,浙兵确实及时有效的解救了各个省份的燃眉之急,可是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因为调募浙兵成为一种时尚,所以一些省份不考虑适用问题,跟风调募浙兵,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比如浙兵去北方征战,由于北方的地形和南方与南方完全不同,地形平坦,适合骑兵作战,但是南方都是步兵,所以实际上步兵对骑兵,所以虽然最终打败敌人,但是都是用伤亡换来的。其次是对浙江省的一些负面影响,外省向浙江调募持续时间长、数量大,所以说在明朝中后期“浙兵半天下”时,浙江已成“疲省”。据记载,浙江出现水涝,储蓄空虚,壮丁远戍等令人堪忧的事情。所以就开始有军官请求停罢调募浙兵。

明中后期的浙兵半天下现象是怎么出现的 浙兵的名声为何如此响亮

调募浙兵驻防的省份也产生诸多问题,一是浙兵粮饷较他兵后,所费粮食巨大,而是浙兵调募太多,浙兵战斗力和素质良莠不齐,纪律变坏,扰害地方。后来尽管朝廷禁止再调募浙兵,可是每逢边防和海防出事,他们依然调募如故,浙江与各省其实都有被调募所累,可惜浙兵调募没有减少,一直持续到明灭亡。

结语

浙江义乌兵凭着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先进的装备、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在抗倭战争中一战成名,他们惊人的战绩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戚家军的丰功伟绩感染了浙江百姓,自此从军尚武成为当地风俗。

明中后期的浙兵半天下现象是怎么出现的 浙兵的名声为何如此响亮

浙兵跟着戚继光南征北战,自隆庆时期,各个省份多发战事,浙兵被调募到蓟镇、辽东、福建、广东、南直隶、两广等地区,以至于有了“浙兵半天下”之说。浙兵也变成明军的王牌军队,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

但是由于明中后期,调募数量太大,调募对于浙江省和其他省来说其实是弊大于利,更由于后期招募的兵员良莠不齐,各省也是受害不小,比较可惜的是,直到明亡前夕依然存在着大量浙兵被调募的现象。浙兵调募对明朝的贡献是毋庸置疑,但是它在后期产生的消极影响我们也不可忽略的。

参考文献:

[1]张廷玉。《明史》

[2]戚继光。《练兵实记》

[3]刘效祖。《四镇三关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5/251950.html

“明中后期的浙兵半天下现象是怎么出现的 浙兵的名声为何如此响亮” 的相关文章

被立为太子后,嘉庆为何会去祭拜永琏?

被立为太子后,嘉庆为何会去祭拜永琏?

颙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年号“嘉庆”。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乾隆六十年,85岁的乾隆正式宣布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据《清史稿》记载,在永琰被立不久,在乾隆的指示下,永琰去祭拜了一个年仅9岁就去世的哥哥。他的哥哥是谁?乾隆为什么要永琰这样做呢?永琰祭拜的哥哥叫永琏。永琏出生...

孙礼: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为人刚毅而有勇略

孙礼: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为人刚毅而有勇略

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孙礼早年被曹操征为司空军谋掾。历任河间郡丞、荥阳都尉及山阳、平原、平昌、琅琊、阳平各地太守,后入朝任尚书。他为人刚毅而有勇略,曾为保护魏明帝曹叡而欲独身搏虎。魏明帝驾崩后,孙礼...

诸葛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从父,被荆州西城百姓所杀

诸葛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从父,被荆州西城百姓所杀

诸葛玄(?―197年),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东汉末年官员,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从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诸葛玄曾为袁术的属吏,官至豫章太守。后来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其豫章太守的职务,诸葛玄让诸葛亮等到襄阳投靠了荆州刘表,自己则...

白狼山之战张辽与许褚二人,谁的表现更好?

白狼山之战张辽与许褚二人,谁的表现更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辽自从归顺曹操之后,就一直受到曹操重用,也深得曹操的信任,大放异彩,除了经典的逍遥津之战,打的孙权落花流水,还有白狼山一战,张辽力斩单于蹋顿,大显身手,风头一度超过了许褚,夺得头功。那么,张辽凭什么力压许褚,夺了头功呢?在正史中,...

三国时期袁术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 最后为何迅速败亡

三国时期袁术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 最后为何迅速败亡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时期,袁术为何敢率先称帝,称帝之后为何又迅速败亡?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众所周知,黄巾起义之后,汉室已经摇摇欲坠,群雄割据,诸侯并起是那个时代真实写照,而除了我们熟知的曹孙刘三家之外,还有两个诸侯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就是袁绍,袁术兄弟二人,而袁术也是...

历史上刘备在临终前选择的托孤大臣分别是谁?

历史上刘备在临终前选择的托孤大臣分别是谁?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之情自此成为千古美谈。 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汉昭烈皇帝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备死前,有过托孤,受委托人是诸葛亮和李严。“先主病笃,讬孤於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这次托孤在后世有很多解读,也有很多争议。其中一个争议是,刘备选择托孤的人选中,为何没...

乾隆一共有十几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令妃的儿子

乾隆一共有十几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令妃的儿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有十七个儿子,为何最终传位给令妃的儿子?是因对她的爱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乾隆绝对不会是因为爱极了令妃才把皇位传给第十五子颙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历史上的乾隆不仅没有后人想的那么深爱令妃,甚至可能在他心里都没拿令妃当回事。在乾隆心目中令妃不过是富察皇后的...

令妃作为嘉庆皇帝的生母 皇后空缺乾隆为何不立她做皇后

令妃作为嘉庆皇帝的生母 皇后空缺乾隆为何不立她做皇后

还不知道:乾隆的皇后位空缺,令妃又是嘉庆帝生母,为何乾隆还不肯立她为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令妃的形象在许多清宫剧里面都会出现,她不仅是乾隆身边的红人,还因为她的儿子是下一任皇帝,所以只要以乾隆时期为背景的清宫剧都不能少了令妃。但令妃在屏幕上的角色褒贬不一,她的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