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朝消防制度真的很差吗 宋朝为何总是出现走水现象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5-14)291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总走水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前言:

北宋初年,宫廷之中,一个小太监浑身是火,在绝望和惨叫中死去。根据相关记载,小太监是因一时不慎引发了一场火灾,这才遭此厄运。与他同伴的另外十几个太监,也没能逃过此劫,被押赴刑场斩首,并露尸于众。而做出这个决定的人,正是赵匡胤。

这的确很难让人相信,在众人印象中太祖皇帝始终是仁厚英明的圣主,史书说他圣性至仁,虽用兵,亦戒杀戮。这样一个老好人,为何行事如此偏激呢?

宋朝消防制度真的很差吗 宋朝为何总是出现走水现象

一、 宋朝的火崇拜思想

在北宋王朝建立之初,赵匡胤和群臣进行了一场激烈辩论。围绕的话题很严肃,即定都问题。赵匡胤原本的打算是将都城迁移到洛阳,方便宋帝国据险要而守,但大多数人都反对,并一致认为开封是个好地方。顶不住朝臣的压力,赵匡胤最后还是放弃了迁都计划。

所谓固国之术在德不在险,赵匡胤还是希望用德政来收拢民心的,这才是最强大的坚实壁垒。既然要将开封当成都城,赵匡胤自然花了很大心思。

在他看来,“走水”对开封城造成的危害及其严重。开封尚在建设之中,又岂容随意毁坏?于是,这才有了开头杀鸡儆猴的这一幕。除此之外,北宋初年奉行的火神崇拜,也同样不容忽略。

当年宋朝初立时,便按照五行学说的思想主张,曾发出过类似通告:国家受周禅位,周木德,木生火,宋当以火德王,色尚赤。可以看到,宋代以火得上承正统,有着悠久的火崇拜历史。

为此,朝廷专门为感生帝设立了一个祭坛。祭坛位于南郊,高七尺,长有四丈,每年正月都能享受国家的奉祀。宋徽宗继位后,还专门建立了火德真君殿,其规模更甚从前。

别看这些思想有些封建迷信,但在宋朝,火神崇拜便是一条铁律,任何人包括皇帝在内,都无法轻易触犯。

文章开头,因为小太监的不走心,导致宫廷失火,赵匡胤大怒的另一主要原因,也是因此。

宋仁宗在位时期,碰上了日食。恰好在这段时间,汴梁城内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下雨。于是君臣一致性认为:是祭祀火神没有到位,于是国家常需恭依典礼,以顺火性。

值得玩味的是,面对大宋君臣的多次供奉,火神并没有投桃报李。相反,在宋代历史上,还曾多次出现过火灾。其次数和规模,都要超过其他朝代。

宋朝消防制度真的很差吗 宋朝为何总是出现走水现象

二、 宋代为何频频“走水”?

以北宋都城开封为例,不难看出火灾在宋朝时的频繁:

建隆三年五月,东京大相国寺起火,数百户房舍因此损坏;

明道元年八月,宫廷禁中发生大火,火势蔓延到其他八殿;

元祐六年腊月,开封府燃起大火,整个府库都被烧成了灰;

相关史料表明,两宋时期的火灾现象,尤为频繁。这其中,又以都城最为严重,每次走水时,往往会造成大量损失。而其余地区也时常发生火灾,规模有大有小且很是频繁。

难道宋朝君臣的举动得罪了火神?显然,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仔细观察北宋居民的生活条件,其实不难得出宋代容易出现火灾的主要原因:

1、人口稠密门巷狭小

北宋的东京城,虽然颇为繁华,但在住房问题上,却有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在当时,住得起大house的除了皇室之外,便是前朝贵族与当朝功勋了。前朝贵族自带家底来投,混个虚职过着快乐日子。当朝功勋被解了兵权,干脆便在京城大肆置办房产提前养老。

正因如此,北宋东京的少数人,却占了多数的宅基地。开封城的空间本就不太富裕,这么一来,难免会造成侵道、侵街。再加上随着东京商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京城内部的人口,呈现爆炸式增长,这就导致了不少街道与街道之间的住宅区,变得十分狭小。

在此情形之下,百姓家中的厨房用灶,也会相对增多。王安石曾有诗云:图书得免同煨烬,却赖厨人清不眠。不难想象,当厨房灶台的规模增多时,发生火灾的频率自然会有所提高。

更为可怕的是,在街道狭窄的情况下,火势一旦出现,便会很容易地蔓延开来,从而形成较大的火灾。

宋朝消防制度真的很差吗 宋朝为何总是出现走水现象

2、木竹结构容易引燃

有生活常识的读者都知道,相较于砖块瓦舍而言,木竹结构更加容易点燃,这便是宋朝火灾频发的第二个原因。从相关史料来看,宋代不少大型城市,如开封、临安、杭州等地,城市中的建筑物,大多是木头或竹子结构的。

显然,这都是木土太盛之征,由此可知,一旦发生火灾,这种木竹结构的房屋很容易便会助长火焰的势头。

3、佛教兴盛彻夜香灯

东京城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城内的庙宇道观很多。不得不承认,宋朝是一个思想开明的时代。虽然宋明理学一度影响甚远,但儒、释、道三家学说,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就以开封为例,城内的佛寺除了大相国寺、上方寺以后,还有50多座寺庙。而道观则有20余处,至于其他的宗祠庙宇,加起来也有六七十座的规模。每逢重要节日之际,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都会参与祭祀神明的活动。

在不少百姓家中,也是夜夜供奉着自家信仰的神明。如此一来,彻夜香灯便成了一件常事。在这样的环境下,火灾发生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正因如此,在宋代历史上,寺庙着火、香灯引发火灾的案例比比皆是。

由此可见,求人不如求己,与其是祈求火神或佛教神明的庇佑,倒不如靠自己。正因如此,宋代针对频发的火灾事件,还研究出了一套消防制度。

宋朝消防制度真的很差吗 宋朝为何总是出现走水现象

三、 宋代的消防制度

前面提到,不管宋朝怎么敬拜神明,但火灾却始终是个重要隐患。连连吃了大亏之后,宋朝的统治阶级,终于开始着手进行消防建设了。

在北宋初年,城市中的消防措施还比较简单。在广南一带,地方长官便命令城市中的居民在家中常备一个贮水桶,称之为防火大桶。虽然这种消防手段还比较简陋,但依旧是个进步,因为人们已经从思想上改变过来了。

没过多久,正儿八经的消防小队,也正式出现在了历史中。据《宋会要辑稿》记载:

大中祥符二年六月,诏在京人户遣火,须候都巡检到,方始救泼,致枉烧房屋,先令开封府,今后如有遗火,仰探火军人走报巡检,书时赴救,都巡检未到,即本厢巡检先救,如去巡检地分遥远左右军训使或本地分厢界巡检,员僚指挥使先到,即指挥兵士、水行人等,与本主同共救泼,不得枉拆远火屋舍,仍 车令辖不得接便偷盗财物。如有违犯,其军巡使、厢虞侯、员僚指挥使,并勘 罪以闻。

从这段资料,不难发现宋代消防制度的一个明显进步。城市之中有了专门的巡查队伍,他们出自军中,都是一等一的好手。一旦出现火情,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并主动实施防火、灭火的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负责消防任务的潜火铺,一开始只局限在贵族或官员之家。毕竟人手有限,自然需要为上层阶层来服务。但到了北宋后期,这支消防小队才逐渐扩大了规模。大概300余步,便设有一个灭火基地。

到南宋以后,当时的都城临安,已经具备了数量可观的消防队伍。在临安城内的12隅,设有专门队伍。每支队伍有102人,共有1224个人。每隔200多步,便能见到一个军巡铺,用以监督和防范火灾。

绍兴三年,赵构还从殿前各司中挑选出了300精兵,令其巡游在全城,以备不时之需。要知道,殿前各司可是皇家亲卫中的精锐力量,培养出来需要花费不小的代价。由此可见,南宋朝廷的消防意识,已经上升到了高度防范的层次。

宋朝消防制度真的很差吗 宋朝为何总是出现走水现象

有了专业人士,也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建筑。在南宋,首次出现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望火楼。临安城内的望火楼,便有23处之多,一般情况下,它位于9.3米以上的高度,消防人员站在上面,可以瞭望全城,观察火势灾情。

一旦发现火灾,消息便会立即传递到附近的各个军巡铺。接到消防任务后,工作人员便会主动出击,并带上各种灭火工具。宋代的灭火工具,也种类繁多,但主要还是水桶、水囊、水袋、唧筒等。

尤其是唧筒,算是划时代的一项发明。它由长竹制造而成,在其中塞入棉絮方便水竿的前后运动。这种采用了活塞原理的灭火神器,可以轻易地将水吸入和喷出。就像我们玩的水枪,其原理与这类似。至于水从哪里来?不妨想想水桶和水囊,它们自发承担了贮水功能。

当然,作为参与消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这些可敬的消防人员,在完成过一次灭火后,也会受到相应的奖励。如果出现烧伤,则由官府报销医药费,此举也算是为消防人员提供了一个保障。话虽如此,倘若消防员在灭火中不出力,也是要受到惩罚的。

总的来说,宋代的消防制度虽然有些简陋,但依旧充满了时代的进步性。在此基础上,它一方面通情达理,对于消防工作各种支持。一方面也颇为严苛,对待违反法规的犯事者处以刑罚。这样一张一弛,才能保证城市内部的消防效率能得到很大提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905/252023.html

“宋朝消防制度真的很差吗 宋朝为何总是出现走水现象”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马岱与魏延的实力如何?有何差距?

三国时期马岱与魏延的实力如何?有何差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魏延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功勋赫赫,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争权失败,兵败被马岱斩杀,非常可惜。本来,马岱打不过魏延,马岱在魏延能坚持多少合?能超过十合吗?马岱是马超的从弟,马超非常厉害,但是马岱的武力水平,和马超比就差多了,马...

襄樊之战后于禁是什么结局?孙权是如何待他的?

襄樊之战后于禁是什么结局?孙权是如何待他的?

于禁,字文则,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于禁在襄樊之战中,救援曹仁,结果遇上秋连绵雨,汉水暴涨,水深好几丈,于禁所督七军全军覆没,于禁本人被关羽生擒,被迫投降,关羽没有杀于禁,而庞德因为誓死不降,被关羽斩杀。关羽被孙权偷袭荆州,败亡后,于禁被孙...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朱元璋,明太祖,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宰相制度是在朱元璋的手上废掉的。朱元璋最初废宰相制度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过,他由此创造了一段历史。他的做法,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最初之所以那样做,其实初衷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选...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第一次见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时代的帝王总是承受着后人更多的讨论,他们一生的作为或好或坏都会成为后代人的谈资。这其中,有如商纣王这样的昏庸的皇帝,也有如武则天这般开天辟...

吕后为什么要处死韩信 韩信为什么落到被竹竿捅死的下场

吕后为什么要处死韩信 韩信为什么落到被竹竿捅死的下场

还不知道:一代大将韩信为何落了个被宫女用竹竿捅死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被宫女用竹竿戳死主要是因为刘邦曾为他许下“三不杀”和“五不死”的诺言,这种死法看似残忍但也是对韩信的尊重。兵仙韩信的大名我想诸位读者都不陌生,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的能力毋庸置疑。当...

安乐公主李裹儿是什么样的人?她对权利有多渴望?

安乐公主李裹儿是什么样的人?她对权利有多渴望?

历史上李裹儿生的非常精致美艳,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是唐中宗李显之女,武则天的亲孙女。此女自小被祖母和父母亲宠溺,在宫中目无皇权,飞扬跋扈,骄奢淫逸,还一度权倾朝野、残害忠良。我们从三个层次说说这个女人。一、先说说李裹儿的父亲:“六味帝皇丸”大唐历史在我国古代...

王悦:东晋丞相王导嫡长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悦:东晋丞相王导嫡长子,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悦(生卒年不详),字长豫,琅琊临沂人,东晋官员,丞相王导嫡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王悦,字长豫,可能生于洛阳。二十岁左右,就有很好的名声,侍奉双亲口头应承,神情和顺,深得父亲王导偏爱。王悦年少时,做过太子司马绍的东宫侍讲之一。晋明帝司马绍即位,担任...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师都掌权了 两人为何没有出现内斗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师都掌权了 两人为何没有出现内斗

还不知道:司马师明显强于司马昭,为何没有跟弟弟内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家族特别能生,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生了8个儿子,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本人又生了9个儿子,司马昭也有9个儿子,司马炎更别提了,有26个儿子。而且他们家孩子的寿命都还很长。司马懿的长寿我们见识...

评论列表

Barbara
Barbara
2个月前 (09-12)

宋朝消防制度并非极差,但其应对火灾的能力仍有待提高,频繁出现的走水现象反映出当时城市规划和防灾措施的不足之处。重经济轻防护,或许是部分原因所在;加之民众对防火意识尚浅及建筑布局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火势蔓延迅速,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繁华背后亦隐藏着潜在的危机隐患亟待解决与改进提升的空间仍大存在需加强监管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以维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态势仍需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推进改善消防安全工作任重道远期待更多历史研究者和现代管理者共同关注并探索解决方案之道!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