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皇帝赐死真的不能跑吗 能跑,还有两个人活了下来
很多人都不了解被皇帝赐死可以跑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古代皇帝是天下之主,说的话都是圣旨,任何人不能违抗,即便皇帝的做法是错误的,一意孤行的话也没有人能阻止,何况封建社会等级分明,即便皇帝让一个人去死,这个人也会磕头谢恩,慷慨赴死,这就是所谓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
说到这就要提一下皇帝特有的“赐死”制度,赐死是皇帝的特权,伴随着君主专制社会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赐死”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有利于江山稳定,然而却让皇帝身边的大臣处处谨慎,生怕稍有不慎就会触怒龙颜,做起事来畏手畏脚,不利用行政积极性。
赐死制度最早可以追随到商周时期,此后历朝历代沿用不废,究其原因是赐死顺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让君主的意志化身为法律,君王对赐死制度的利用也是其长久延续的主要原因。
首先赐死制度能加强独裁专制,君主掌握国家立法、司法、行政大权,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因此诞生了三省六部、内阁制等行政机构,靠大臣与宗亲帮助处理国家事务,然而却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皇帝只有利用手中更高的权力来对臣子形成一种震撼肺腑的威慑力,赐死制度正是这样一个维护了独裁统治的工具,皇帝可以超脱任何法律,决定任何人的性命。
赐死制度可以加深臣子、百姓的忠诚度,历代君王都不断强化“忠君”观念,赐死制度正是对忠君思想的考验,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忠君的更高境界,从心底对大臣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们以为遵从皇帝意愿就是更大的忠诚。
针对这种制度历朝历代几乎没有出现过异议,在君主专制体系中,臣子无条件服从帝王,甚至为此牺牲性命都被视作“春秋大义,”“国君死社稷、忠臣死王命”,加重了盲目崇拜思想,君王将赐死作为巩固权力的工具,大臣们则将赐死看做忠于君主,保持尊严的方式,以这种方式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赐死”作为一种死刑,与其他死刑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不是正式的国家法律,也从未被列入刑罚,更重要的是赐死没有对应的罪名和适用范围,因此是帝王用来铲除异己的好手段,无论是“谋反”的大罪还是“失职”“骄纵”等过失都适用,完全取决于君王的态度。
那么有没有君王赐死而不甘心去死的人呢?自然会有,历史上不乏一些名人被赐死的案例,赵高假传圣旨让扶苏自尽陪葬秦始皇,一代战将白起一生从无败绩,却在秦始皇下旨赐死后,拔剑自刎,这些都是君王赐死的名人,当然他们都选择了顺从圣意。
天大地大生死更大,一个人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什么仁义道德都不如活着重要,北魏孝文帝下诏赐死皇后,然而皇后却执意不从,往大了说这就是抗旨,结局如何呢?前去传旨的太监们一拥而上,生生将毒酒灌进了皇后嘴里,赐死本是一种体面的说法,如果自己不体面的话,自然会有人“协助”。
从这也能看出皇帝赐死虽然不会兴师动众的处死,但是也会有“行刑官”在一旁监视,如果发生了叛乱或者不可抗拒的事情,这些人都会亲自动手,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后果就是会连累自己的家人朋友,出于这种考虑,几乎没有人会选择外逃。
当然赐死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些变故,据说清朝大臣赵舒翘得罪了慈禧,被慈禧下诏赐死,一干老太监找到赵舒翘眼睁睁的看着他吞下毒药,然而几个小时过去了,并没有毒发的迹象,赵舒翘还是精神抖擞,太监们不好交差啊,只好让赵舒翘再度吞下大量 *** ,结果依旧没有死亡迹象,最后太监们急了,生生用被褥闷死了老赵,这可谓是最难捱的赐死了吧。
据说赵舒翘死的这么曲折也是有原因的,赵舒翘时任军机大臣,没少与当兵的打交道,身体十分硬朗,何况赵舒翘也是有私心的,赏赐的毒药并没有完全吞下去,还期盼着关键时候有人能帮他一把,只不过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慈禧并没有心软。
这两个都是没有躲开祸患的例子,难不成历史上那么多人就没有一个成功逃脱的吗?别说还真有,此人名为贾道冲,贾道冲是宫廷艺人,经常出入皇宫,而且有一个坏毛病爱喝酒,喝多了嘴上就没把门的,四处散播宫廷八卦,皇帝不开心不是喜欢喝酒吗,直接让人送来了两杯毒酒。
毒酒摆在面前,贾道冲只能认栽,端起毒酒就要一饮而尽,就在此时儿子贾直言恳请太监准许父亲临死之前拜一拜四方神灵,太监们觉得要求不过分,于是准许了最后的心愿,没想到趁着贾道冲与太监们不注意的时候,贾直言端起毒酒一饮而尽,喝罢对父亲磕了一个头,甘愿替父去死,说来也是贾直言命大,一觉睡起来竟然没死,只是落下了残疾。
太监们回宫复命以后,向皇帝说明了其中缘由,皇帝大为感动,收回了赐死的旨意改为流放之刑,贾道冲因此留了一条命,这也是古籍记载唯一一个逃过赐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