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他是唐朝著名大臣,魏征为何对皇帝说不想当忠臣?

中国历史6年前 (2019-06-08)20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忠臣是对一位大臣的极高称谓,无数戏曲都在歌颂“忠臣孝子”,无数官员都在追求当忠臣以青史留名。

但有这么一位朝廷重臣居然对皇帝说他不想当忠臣,他就是魏征。

他是唐朝著名大臣,魏征为何对皇帝说不想当忠臣?

唐太宗李世民初登大位,励精政道。他非常看重具有治国才干的魏征,甚至多次把魏征召到卧房里,单独询问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才能出众又性情耿直,即使面对皇帝也敢于直言是非。而唐太宗不以他的态度为忤,总是欣然接受他的意见。

很快,得到重用的魏征就升官成为尚书左丞。

魏征本来是李建成的洗马,当年经常劝诫李建成防备李世民,在一些人看来,应该对他多加防备。但是魏征现在因为整天说些不好听的话,偏又得到李世民的重用,岂能不令人妒忌。

在贞观元年十二月,有人告发魏征偏袒他的亲属,唐太宗派御吏大夫温彦博查问,结果是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文彦博对太宗汇报说:“魏征办事不留准确的行迹,远远地避开嫌疑,所以才被诽谤,他内心虽然无私,但也应受到责备。”太宗让温彦博去责问魏征,而且说道:“从今以后,办理公务必须留下确凿的行迹。”

就此事,魏徵上奏唐太宗:“我听说君主与臣应该同心一体,如果都不去追求公道,而是去追求形式,那么国家的兴亡就难以预料了,臣不敢奉诏。”

唐太宗吃惊地说:“我已经后悔了。”

魏征再次拜道:“我很荣幸能为陛下做事,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

唐太宗奇怪地问:“忠臣、良臣有什么区别吗?”

魏征回答道:“后稷、契、皋陶,君臣齐心合力,共享荣耀,这就是所说的良臣。龙逄、比干犯颜直谏,身死国亡,这就是所说的忠臣。良臣者,自身获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子孙传得福禄。忠臣者,自身遭祸被杀,君主陷于残暴,国家最终破败,后代家破人亡,只得到一个忠臣的空名。” 唐太宗深以为然,对魏征“赐绢五百匹”。

这就是唐太宗和魏征的忠臣、良臣论。

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忠臣,就是忠于皇帝,无论皇帝是英明还是愚昧,都一味迎合皇上,“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他们的格言,比如蒙恬、扶苏,仅仅是名义上是秦始皇的一份矫诏,就令两人乖乖交出兵权,一个自杀一个被绑。良臣,就是忠于国家高于忠于君主,当皇帝的作为和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以国家的利益优先,这种人就比大熊猫还稀少,因为他们基本没有当高官的机会,勉强找到王忠嗣、太史伯、李纲等人。

他是唐朝著名大臣,魏征为何对皇帝说不想当忠臣?

毫无疑问,魏征属于良臣系列的。甚至还有人说,魏征是“良臣忠国不忠君”观点的始作俑者。但我们仔细看魏征与唐太宗的谈话,还真没包含这层意思。

魏征与其是说忠臣、良臣两类大臣,不如说是在劝诫唐太宗应该做哪类皇帝。好的皇帝会造就良臣,坏的皇帝只会催生所谓的忠臣。

许多人都纳闷,唐太宗善于纳谏,怎么魏征只有一个,难道做一个勇于说真话的大臣那么难吗?只要勇敢地说真话就会成为高官,上前直言进谏的还不如过江之鲫?

勇于说真话、直言纳谏的还真不多。即使有,也早就不知道被发配到哪个犄角旮旯了,弄不好还给你个诽谤之罪。唐太宗曾经嫌弃打报告的太多,“欲加黜责”。

像魏征这样,明明是劝诫皇上,却从大臣说起,即达到目的还话语不生硬,才是谏臣的更高标准。甚至说,如果你没有卓绝的政治才能和高超的语言艺术,连做诤臣的资格都没有。

唐太宗对魏征这番话为臣论实为君论的话,十分有感触。

几天之后,唐太宗就问魏征为君之道:“君主如何做称之为明,如何做称之为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从前尧帝体恤民情,详细询问民间疾苦,所以知道有苗的恶行;舜帝目明视四方,耳聪听四方,所以共工、鲧、兜不能掩匿罪过。秦二世偏信赵高,造成望夷宫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招来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导致彭城阁之变。所以君主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则亲贵大臣就无法阻塞言路,下情也就得以上达。”

后来唐太宗评价魏征说:“贞观之后,尽心对我,安国利民,犯颜正谏,纠正朕的过失,唯魏徵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魏征的忠臣、良臣之谏说明,魏征是一个不愿意做“忠臣”,实为忠于国家、忠于君主的真正的忠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6/256255.html

“他是唐朝著名大臣,魏征为何对皇帝说不想当忠臣?” 的相关文章

李自成的三个妻子两个出轨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李自成的三个妻子两个出轨 她们的结局是什么

后院常起火的李自成,为何三任妻子两个都出轨,她们结局又是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到明末历史,李自成可以说是个绕不开的人物,然而一直以来更多集中于李自成和他的大顺政权,而对于其妻妾的讨论却相对较少。之所以如此,主要源于官方史料对于这些女子的记...

裴頠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带来了哪些影响?

裴頠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带来了哪些影响?

裴頠(wěi)(267年—300年),字逸民,河东郡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裴頠出身魏晋士族河东裴氏,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散骑常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等官...

有哪些与王国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国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国宝(350年~397年5月29日),字国宝,太原郡晋阳县人。东晋时期宰相,中书令王坦之第三子,太保谢安的女婿。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国宝品行不端,不受岳父谢安重用。凭借姻亲关系,投靠琅琊王司马道子门下。太元十年(385年),司马道子掌权之后,授秘书丞,...

赵云和刘备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备为何没有重用赵云

赵云和刘备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备为何没有重用赵云

还不知道:赵云为何没被刘备重用?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第一件就是赵云曾经拒绝刘备,当年刘备和赵云初次见面,刘备三兄弟的名气已经威慑了公孙瓒手下很多将领,甚至连田楷、田豫这些人都想投奔刘备。而刘备特意给赵云抛出招揽之意但却被赵云当场拒绝,这种情况对刘备来说非常尴尬,...

许靖:蜀汉时期重臣、评论家,以品评人物而闻名于世

许靖:蜀汉时期重臣、评论家,以品评人物而闻名于世

许靖(?—222年),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时期重臣、名士、评论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许靖因与从弟许邵俱以品评人物而闻名于世。后被刘翊推举为孝廉,任尚书郎。曾先后投奔孔伷、陈祎、许贡、王朗等人,于孙策攻王朗前与家属俱避难交州,受到交趾...

司马懿在夺权的时候 期间为何没有多大的阻力

司马懿在夺权的时候 期间为何没有多大的阻力

还不知道:为什么司马懿篡魏的过程中没有太大阻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原因很简单,因为司马懿自己篡魏这个行为就是曹魏自己鼓励的结果。我们要知道,今天我们去看待过去的历史,本身就带着一份上帝视角了。今天我们能够获得的历史认知,也是漫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结果,如果我们生活...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为何会要求上万人为他陪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倘若说起汉景帝的话,世人都会称赞不已,此人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也是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康熙有多疼爱孙子弘历?曾偷偷给他算命

很多人都说康熙是因为过于疼爱孙子弘历,才最终决定传位给皇四子胤禛,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这还要从当年雍亲王府的首次见面说起,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年,整个清廷都笼罩在“九子夺嫡”的肃杀氛围中。希望渺茫的皇四子胤禛决定走亲情路线,借着赏花的名义,把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