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演的大多数都是瞎掰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攻城战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在古代,城池不仅是人口、财富的聚集地,而且也往往建设在水陆要冲,以扼守要塞,发挥军事防御优先的功用。
虽然古装影视剧中常常用宏大的场面为我们直观展示一场城池攻防战,但多数是瞎掰,特别是飞檐走壁攀上城墙或者仅仅靠着士兵拿着大刀长矛呐喊着向前冲就想攻下一座坚城,完全是送人头,并不符合真实历史。
今天秦皇汉武就来详解一下,真实的古代战争中,究竟如何去攻下一座城池?
1。古代城池防御设施的演进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城池起源时间很早,考古发现的距今4300年左右的陕西石峁古城,就已经具备了城门、护墙和瓮城等结构。
城墙和城门是更先出现的城防设施,城墙由泥土打成夯土块,再垒成墙体,城门则为木质。在宋朝以前,城池的墙体基本都是夯土结构,包括唐朝的都城长安也是如此,大规模用砖筑城,那已经是明朝以后的事了。
春秋时期,城墙上开始增筑城垛,在窥伺敌军动向的同时,增加守军的安全系数。在城门处设置有用辘轳控制升降的悬门,城外挖掘有绕城一周深达4-5米的护城濠(引注河水后则成为护城河),这就是所谓的“池”。在城和池之间,则有起落吊桥。战国晚期,城上有了城门楼。城角处建设有角楼,以加固接合部。
为了方便守军从侧面攻击敌军,城墙每隔150米就会建设一处突出的矩形墩台,名曰“马面”,这是因为冷兵器时代弓箭的有效杀伤距离在70米左右,150米的间隔,刚好可以使两座马面之间的守军互相策应,夹击攻城的敌军。
到汉朝时,又出现“包砖墙”,也就是在城门墩台和城角处用砖包砌夯土,增加防御力。自此,城池的防御设施基本成型。
说完了固定防御设施,我们再来说说移动防御。
一类是阻滞设施,主要包括护城濠外的鹿角木、陷马坑、拒马枪;另一类则是防守武器,主要包括檑具(木柱上钉有尖锐的逆须钉)、狼牙拍(长宽约1.5米的木板上钉满铁钉)、抓枪(长7米,带倒刺的单兵武器)、弓箭、弩机、砲车(投石车)。此外,火炮出现以后,也迅速成为守城的重器。
2。攻下一座城池有多难?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战对于进攻方容易造成较大伤亡,甚至可能因为一座坚城久攻不下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战局扭转。
如三国时期诸葛亮攻陈仓之战,面对仅有千余魏军的陈仓城,数万蜀汉大军连攻20多天依然未下,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就此折戟。
宋太祖攻北汉都城太原时,宋军将领奋勇争先,士兵士气高昂,然而在宋军的殿前都虞候石汉卿、内外马步军都军头王廷乂、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等多名高级将领阵亡的情况下,宋军依然没能破城,宋太祖只好宣布退兵。
此外还有蒙古攻南宋的钓鱼城之战,后金攻明朝的宁远之战,都因为城池坚固,防守严密而久攻不下,攻方的统帅甚至因此丧命,导致整个战场形势迅速逆转。正所谓“顿兵攻坚,兵法所忌。”
所以,为了减少伤亡,古代的攻城之战多数采用围困的方式解决,即在进攻方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在城池周围修筑长围(土质的长堤,堤内挖有壕沟),切断城内一切后勤补给,而攻方则将闲置兵力用来屯田,在守军资源耗尽后,城池不攻自破。司马懿攻辽东之战即是围困破城的经典战例。
但是,并非所有的城池都适用围困战术,正所谓“城有所不攻者,有所必攻者”,什么样的城池必须强攻才行呢?
3。发起攻城战需要满足的条件
决定强攻一座城池,首先得判明这座城池对于整个战局的价值,即是否处于战略要冲(如南宋的钓鱼城是巴蜀要津)、是否是敌人都城(如上文提到的北汉都城太原)、是否有攻方必须获取的资源(如粮草、财富)等。
其次是判明这座城池的人员配备、粮草兵力,所谓“审敌我之强弱,量彼己之众寡”,如果城内粮少而人多,则不能强攻,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仅需围困即可获胜;如果城内粮多而人少,那么则需要毫不迟疑的发起攻击,战而胜之。这个多寡的比例是多少呢?《墨子》曾有论证:4000人守卫的城池,大约需要10万人去围攻。
在判明以上两点之后,还需要满足以下2点攻城条件。一是军中要有攻城器械或善于 *** 器械的军匠,《武经总要》曾收录各类攻城器械图多达72种,涵盖远程攻击器械、侦察瞭望器械、接通器械、遮挡器械、掘凿器械、摧毁器械、纵火器械、攀登器械八大类;二是要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包括粮草、军械补给和伤兵的救治。
4。攻城战术的运用
在清除城池外围据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攻城之战才能正式打响。由于正面强攻要比围困复杂的多,所以,攻城方要根据城池特点以及守军的防御变化而适时调整策略。
4.1围城
围城方式共有2种:围师必阙和四面挠之。围师必阙是指包围城池三面,而故意留一缺口并在半路设伏,这种围城方式可以动摇守军死战的决心,诱使守军脱离坚城固垒而在运动战中歼灭;四面挠之是指表面上全方位进攻,但实际上是攻其一面,另外几路兵马为佯攻,让守军真假难辨,分散单面守城兵力。
4.2瞭望
守军依托高大的城池,可以从容观察进攻方的部署情况,所以,为了弄清城内情况,进攻方需要在城外堆砌高于城池的土山或 *** 巢车、望楼,以时时瞭望敌情,供统帅调整进攻策略。
4.3远攻
火炮未应用于战场以前,攻击城池的远程武器主要是投石车,也叫砲车,通过杠杆原理将砲石投射出去。根据砲杆的数量,投石车分为单梢砲、双梢砲等,以此类推。砲石重量从几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需40人到上百人拉拽,距离最远可达300米,集中城池一点攻击可轰塌土质城墙,也可四面抛射熏烧的烟火弹,阻挡守军视线,掩护己方攻城部队。
4.4近攻
近攻作战颇有点“海陆空”协同作战的味道。
《孙子兵法》云:“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心理素质再强大的士兵也不会堆人头般白白送死,所以,攻城时需要更大限度的利用攻城器械,让士兵产生安全感。
地面进攻:攻城士兵在逼近城池时,需要由木幔(机动式的木板屏障)掩护,由吕公车运送。为了帮助士兵快速抵达城下,需要用长木和木板 *** 壕桥,壕桥长度与护城河宽度相当。当然,守城方为防护城河失效,在挖掘河道时,会故意将宽度超出单根圆木的长度,这个时候攻城方还需要 *** 壕桥的升级版—折叠桥(两个壕桥用转轴连接)。
城门是一座城池最薄弱的环节,但也是守军防守最严密的地方。对于城门的攻击,需要用到撞车,不过,撞车并不能保护推车前行的士卒,所以,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尖顶木驴,即在攻城车上搭建防护木板,外蒙生牛皮。
对于城墙的攻击,则需要用到云梯。最早的云梯就是普通的梯子,到唐朝时,云梯已经发展成为底部装有轮子、车厢封闭、梯子折叠的形制,可供抵达城下的士兵快速登上城墙。
空中进攻:空中进攻需要用到楼车等高台建筑,上站数名弓箭兵,以压制守军箭矢,掩护地面部队进攻,也可在逼近城墙后快速跃上墙头,与守军展开肉搏。
地下进攻:主要指挖掘地道。挖掘地道不仅用于穿过城墙,也可以用来破坏城墙。唐朝的《太白阴经》对此有详细论述:
“凿地为道,行于城下,因攻其城,每一丈建柱以防崩陷。复积薪于柱间而烧之,柱折城崩”。
在火药大规模运用后,地道战又升级为“坑道爆破”战,即在地道内埋设火药引线,轰塌城墙一角。这一战法被太平天国发挥的淋漓尽致,太平军甚至有专门的兵种—土营。
除了常规的“人力”攻城战法外,还有非人力因素也常常被用于战争当中。临近河流的城池可以考虑堵塞河道引水淹城,也可通过引火焚烧城门等建筑,如南齐东城之战,齐军就是“射火箭烧东北角楼,至夜城溃”。
可以说,古代的攻城之战是一场双方将领智慧的博弈,也是多种战法的综合运用。所以,想要攻下一座城池,绝不仅仅是兵力够多就行了。
参考资料:《武经总要》《孙子兵法》《百战奇法》《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古代战役战例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