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和元朝都是征服王朝 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如此之高呢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6-30)310

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如此之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元朝从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开始,到1368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为止,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前后共计98年。

元朝的前身是大蒙古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诸部,建立了大蒙古国。之后,蒙古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1227年8月攻灭西夏,1234年3月攻灭金朝,完全占领了华北地区。在西方,蒙古先后发动了三次西征,最终,使得蒙古帝国称霸了欧亚大陆。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统治者为满洲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起,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共296年的历史。

清朝和元朝都是征服王朝 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如此之高呢

然而,元、清两个朝代,作为两个由外来民族征服中原而创造的王朝,却有着很高的相似度。两个朝代均在中原维持了相当长久的统治,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两个由外来民族统治的朝代,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二”的外来民族大一统王朝,二者之间各有异同。

元、清在创建王朝之前,都只是盘踞一方且人口不足百万的部落民族,而他们在完成统一大业之前,所面对的对手均是人口达上亿的中原帝国。从建国的时间点来看,这两个朝代均是在前朝处于末期,政权变得四分五裂后趁虚而入,且统一的方式也是如出一辙的逐一击破。

再从统一战争中,展现出的战斗力来看,蒙、满两大民族均势不可挡,在中原大地上所向披靡。从朝代发展上来看,两大外来民族在入主中原后,均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中原儒学文化,并继承了中原帝国的国统,在短时间内迅速“自废武功”,如此这般,不一而足。

清朝和元朝都是征服王朝 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如此之高呢

讲完了相同点,我们不妨再来聊聊它们的不同点。

正是这两大朝代存在一点极大的不同,才使元、清两朝的历史变得大相径庭。这一点不同就是,蒙古人和满人统一中原所耗费的时间,自1205年西夏遭到蒙古入侵开始,直至1279年南宋覆灭,蒙古人用了足足七十五年的时间成为中原之主。

在这一过程中,蒙古铁骑的恶名传遍了大江南北,使西夏、金、吐蕃、大理、南宋等诸国迅速沦陷。相比之下,满人一统中原却只用了短短二十年时间。自1644年满人入主山海关,直至1664年成规模的最后一股反满势力被铲除,不多不少刚好二十年。在这一过程中,八旗精锐同样将恶名传遍了中原大地。

那么,二者同样属于“征服王朝”,为何这两大民族统一中原的时间相差这么大呢?笔者认为,其中存在几点客观原因:

首先,满人十分擅长拿捏 *** 的心理。在满人入主中原后,并未显露出争霸天下的野心,而是打出为崇祯帝复仇的名号,使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收割民心。在随后的战争中,归顺满人的明朝降军为满人效死忠,冲在满人面前做挡箭牌,分担了大部分战争任务。

而部分有识之士看破了满人的野心后,也曾尝试组织反清势力,不过,这些势力由于内部不合,自身发生严重内耗,所以,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

以至于,在满人平定北方后,天下大局已定,南明已无回天之力了。

其次,入主中原的蒙古人并非蒙古主力。由于在南侵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同时进行着西征,所以,绝大部分兵力都被调往西方战场。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蒙古人都未将进攻重心放在中原,他们的主要战略为蚕食而非强攻。因此,我们很难看到蒙古在南侵之初,发动过大规模战争。

正因如此,蒙古才与西夏打了将近二十五年,与金国打了二十三年。蒙古人无主力在中原,而他们在中原面对的却是各势力的王牌军,例如金朝的忠孝军、南宋的川陕军、西夏的步跋子。要知道,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在当时象征着世界王牌,战斗力不容小觑。

蒙古人在一统北方后,战况有所好转,然而,蒙古铁骑却遇到了新的麻烦。在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区,铁骑可谓是无往不利的大杀器。然而,到了地形复杂的中原南部,这些仰仗机动性作战的铁骑,就失去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变得捉襟见肘。

很多朋友受到资料的误导,认为:蒙古人之所以能够平定中原靠的就是骑兵。

实则不然。

蒙古人能够统一南方,靠的是水军和步兵,在南侵的过程中,蒙古人极少动用骑兵。此外,我国南方的气候非常复杂,来自苦寒之地的蒙古人很难适应这种气候,在长途奔袭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一定数目的折损。相反,清军在南侵的过程中,动用了大量土生土长的汉族降军,有效杜绝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清朝和元朝都是征服王朝 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如此之高呢

最后,蒙古人和满人所遭遇的抗元势力和抗清势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蒙古人遇到的是西夏、金、南宋之精锐,而满人遇到的多为农民军及地方武装。显然,二者的对手有着天壤之别,使得征服中原的难度自然不同。因此,清军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统一大业,而蒙古却花费了数倍的时间。

并且,统一后,满清比起元朝更会团结 *** ,虽然,基本也是满汉分治满人高贵,但相比于元朝 *** 位列蒙古人、金人、色目人之后,好多了。甚至,前期的清朝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开疆拓土平定叛乱,击准部于西北,平三藩于西南,拒沙俄于东北,复台湾于东南,现今中国之疆域,基本上就是清朝确立的。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比对元朝的认同感要高了。

参考资料:

【《清史稿·太宗本纪》、《明实录·崇祯实录》、《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传》、《中国文明史·元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6/260066.html

“清朝和元朝都是征服王朝 为什么人们对清朝的认同感如此之高呢” 的相关文章

选择重文轻武有何好处,赵匡胤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选择重文轻武有何好处,赵匡胤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显德七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赵匡胤能够成功地推翻后周建立北宋,除自身具备远见卓识的水平外,还有其结盟义社十兄弟的汗马功劳。但建国后这些拥有重兵和煊赫权势的兄弟又成了他潜在的威胁。为了解决五代时期“立国废国均由武将”的问题...

武则天嫁给李世民十二年都没有孩子 跟李治一年为何就有孩子了

武则天嫁给李世民十二年都没有孩子 跟李治一年为何就有孩子了

还不知道:武则天嫁给李世民12年没有身孕,为何跟了李治一年就有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363年,长孙皇后崩逝,李世民伤心过度,为了散心驾幸洛阳,途中从一个道士那里听闻武则天“容止美”,尤其容貌堪比昭君、西施之辈,甚至有过之,于是迫不及待地将武则天召如后宫。武则...

为什么说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不如一代?

为什么说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一代不如一代?

南宋九帝,从赵构到赵昺为什么会变得一代不如一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第一位 宋高宗赵构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南宋开国皇帝。宋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赵构出生于都城东京汴梁大内,生母韦贤妃。同年八月丁丑日,赐名为赵构,授定武...

孙权当初固守江东52年时间 孙权为什么迟迟没有称帝

孙权当初固守江东52年时间 孙权为什么迟迟没有称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凭什么固守江东52年,又为何迟迟不称帝,看孙策遗言就知道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剧照人们对三国的认知,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在小说里,作者给孙权集团的评语是占了“地利”的便宜。这句评语的确不假,但东吴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一种不健康...

张德胜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结局如何?

张德胜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结局如何?

历史上的张德胜是明初朱元璋麾下的一个名将,死后配享太庙,他曾经在龙湾之战中烧了陈友谅的船,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元末天下大乱的时候,江淮地区更是乱成了一锅粥,涌现出了很多盗贼,为了应对这种混乱的局面,张德胜和俞通海、廖永忠、廖永安等盘踞在巢湖一带,训练了一支十分强劲的...

刘备借的荆州该不该还 刘备算是失信吗

刘备借的荆州该不该还 刘备算是失信吗

对三国时期,刘备借荆州该不该归还?借而不还是否说明刘备失信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因为现在很有一些满脑子是屎的人见不得人为仁圣。〈当然,便是在古代这种人也不少〉所以,但凡历史上略有点名气的圣人都是他们贬斥的对象,而但凡历史上出了名的流氓恶棍,汉奸国贼,都是他们吹捧...

纵观寇准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纵观寇准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寇准善诗能文,有《寇忠愍诗集》传世。他为人刚直,为官时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真宗时,契丹南下犯宋,朝野震惊,欲迁都成都。寇...

刘彧是什么出身?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刘彧是什么出身?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刘彧,南朝宋第七位皇帝,466年~472年在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南朝宋明帝刘彧,字体景,小字荣期,是文帝刘义隆的第十一子、武帝刘骏的异母兄弟。刘彧封湘东王,是前废帝刘子业的叔父,刘子业是个残暴的皇帝,曾将刘彧召回建康囚禁,封为猪王,受尽折磨和污辱。刘彧为自保,与心腹阮佃夫、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