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强国变法往往会失败 为什么弱国却刚刚相反呢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6-30)290

还不知道:强国变法为什么会失败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纵观整个历史,中国的文化传承最为悠久,5000余年的岁月里,看透了无数文明的洇灭,但中华文明却依旧长存。要想保证一个文明永久的活跃性,就必然要对它进行适应环境的调整,于是中国历史上,关于改革的运动就此活跃起来,从最早的商鞅变法到后来的王安石变法,中国仿佛历代都不缺少变法家,他们不断的修缮着中国的制度,以追求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

在这些修修补补的过程中,他们虽曾创造过无数的奇迹,但同时也出现过很多失败的产品,而且历史学家们对这些改革历史进行研究时也曾发现,中国的改革似乎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规律,那就是在国家强大的时候变法往往失败,反倒是在国家即将毁灭时,变法往往成功。而这之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商鞅变法,以及当年的齐国变法和魏国变法。商鞅变法是以弱国而崛起,齐国是以强国而失败,而这个魏国则更为独特,它是以弱变强,然后又由强转弱了。

首先我们来看商鞅变法,按照孙皓晖老师著作里面的描述,秦国在变法之初,整个国家已经穷得只剩下黄土了!上层统治者的宫殿处在破旧之中,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这是一个恐怖的时代,身为曾经的战国七雄和春秋五霸之一,秦国竟然落魄至此,实属唏嘘!但就在这样极端贫穷的环境之下,商鞅总结出战国七雄的变法基础,秦国藩然变法,一朝之间城门立木,三年之期秦国崛起。仿佛根本没有用什么太大的功夫,秦国就已经成为了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可见一斑!

历史上强国变法往往会失败 为什么弱国却刚刚相反呢

第二个就是当年的齐国,齐国可以说是先天王者开局,春秋五霸的底子在那里明摆着,再加上齐威王礼贤下士,不惜重金招揽人才的环境,因此当时的齐国一方面国力空前强大,另一方面人才全面荟萃,能力十分不俗。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齐国人才最多的时候能达到5000多学子同时来朝,而这些学子中除了包括了诸子百家的精英人物之外,就连当年的商鞅和庄子也都参与其中。更蔚为奇观的是,当时的齐国还修建了稷下学宫,所有的人才尽在其中,而十分遗憾的是,齐国空有国力,也空有大批的人才,每天听着众多的改革妙计,齐国君主却无动于衷。据传齐威王从头到尾都在优待这些读书人,但同时却又没有重用任何一个人来帮助他改革。于是就这样,所有的人才都在齐国得到赡养,而等到他们成熟以后,又纷纷选择跑到秦国或是楚国寻求发展,而那齐国自然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历史上强国变法往往会失败 为什么弱国却刚刚相反呢

至于魏国,那更是整个战国时代的悲剧!它早年的时候刚刚经历了三家分晋,国力弱小的不行,所以在危难之中,魏文侯勇敢的启用吴起等人进行变法,再加上李悝在一旁进行着理论指导,所以魏国几乎只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便成为了战国之一霸主,同时还训练了40万武卒。但可惜的是,当魏国崛起以后,魏文侯却又开始陷入到了纠结之中,那就是已经成为强国国主的他,不再需要更多的人才进行改革,沉浸在自己大国梦想中的同时,他还愚蠢的害死了公叔痤,逼走了吴起与商鞅等人。于是乎,魏国顷刻之间崛起,顷刻之间堕落,而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甚至还将90%的人才,都送给了秦国。

通过这三个国家之间的对比,我们完全能够看出,中国历史的改革时期,经常陷入到这样一个规律之中:大国进行改革一般非常困难,甚至直接夭折;而那些小国弱国甚至是亡国,进行垂死挣扎反倒更可能争出一片新天地。当年的秦国就是典型的案例,三家分晋的魏国也是其中之选,再后来五代十国,还有南北朝的魏晋时代,都比比皆是。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强国往往不能改革成功,反倒是弱国却可以呢?其实答案非常简单。

历史上强国变法往往会失败 为什么弱国却刚刚相反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为何大国改革会失败!按照中国的历史规律,中国文化和政治都有一种趋于稳定的趋向,一个政权在获得稳定以后,他会寻求这种稳定性,当他获得强国的地位以后,他会不择手段地保持这种强大。例如当年的魏国和齐国,他们在强大以后,要做的之一件事情,就是思考如何来压迫其它的国家保持弱小,如何维持自己的国家继续强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些大国会尽可能的稳固自己的秩序,避免任何情况的混乱!若是要进行改革,他们必定会尽可能的选择不触动各个阶层利益为先,保证自己的稳定性。在大国状态中,统治者唯一的要求不是更加的强大,而是保持强大!所有改革的措施都是在维稳整个社会更加稳定,自然寸步难行,并且统治者不支持,底层贵族也不认可。

历史上强国变法往往会失败 为什么弱国却刚刚相反呢

反观那些弱小的国家,反正他们已经跌入了谷底了,而俗话说得好,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有铁链,当时那弱小的国家已经是面临死亡了,所以接下来的改革啊,再如何也必定不会比死亡更加凄惨了。而正是因为如此,当年的秦国在家徒四壁的情况下勇敢地进行改革,疯狂的展开杀戮,不是他没有担忧自己亡国的可能性,而是因为他穷的已经只剩下死亡的下场了,所以改革成功与否,他都必须尝试。

总而言之,中国的改革历史永远都存在着这个隐晦的规律:任何一个政权在达到顶峰以后,会努力的保持自己的稳定性,因为强大的时候只要稳定就能继续强大,这是一个常识;而那些小的国家反正已经要灭亡了,还不如奋力一搏,争出一番天地。至于为何强国变法往往失败,弱国变法却总能成功,我想大抵也正是因此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6/260085.html

“历史上强国变法往往会失败 为什么弱国却刚刚相反呢” 的相关文章

隆庆皇帝朱载垕为什么事事都和自己爹反着干?

隆庆皇帝朱载垕为什么事事都和自己爹反着干?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隆庆皇帝朱载垕的故事。隆庆皇帝朱载垕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他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唯一有子嗣的儿子。嘉靖皇帝的庙号是世宗。世宗是个好名号,好就好在严格执法,六亲不认,清朝的世宗是谁?是雍正皇帝。后世普遍认为,嘉...

陈济:明朝时期史学家,他为何被称为两脚书橱?

陈济:明朝时期史学家,他为何被称为两脚书橱?

陈济,明朝史学家,今属江苏常州人,陈洽兄。以布衣召为《永乐大典》的都总裁。书成,授右春坊右赞善,为皇太子所重,五皇孙皆从受经。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陈济自幼博学强记,读书过目能诵。口诵手钞,经史百家无不贯通,时称“两脚书橱”。洪武十八...

曹植的妻子崔氏的死与曹操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曹植的妻子崔氏的死与曹操有何关系?真相是什么

曹操,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魏晋新语》中记载了一件事,曹植的妻子崔氏由于衣着华丽,被公公曹操看到了。曹操大为不悦,回家后,就命她自尽了。说起来,曹植的妻子崔氏可不是什么普通人家的女子,她出身于高贵的门阀士族清河崔氏。在魏晋时期,清河崔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陈...

廖化是如何得到司马懿的金盔的?发生了什么?

廖化是如何得到司马懿的金盔的?发生了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诸葛亮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模仿诸葛亮,也照样仿造,比葫芦画瓢,现学现卖,结果,被诸葛亮用计夺了粮草。司马懿听说之后,率兵来救,在半路上被张翼和廖化截住杀败,司马懿单人独骑逃走,廖化追杀司马懿,司马懿丢下头盔,用金蝉脱壳之计逃走,廖化缴获了司...

历史上嬴政死后,他是如何被回到咸阳的?

历史上嬴政死后,他是如何被回到咸阳的?

嬴政是中国第一位封建中央集权皇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确切地说,赵高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嬴政的尸体运回咸阳的。有人会说嬴政的尸体是混在咸鱼车周边,才被顺利送回都城咸阳的。其实用鱼车的方法只是一个幌子而已。细说如下:首先,赵高何许人也赵高是秦朝的宰相和出了名的宦官。当然...

李侍尧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侍尧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侍尧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人物,他其貌不扬,却很有本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侍尧(?一1788年),汉军镶黄旗人,是清乾隆时期的重臣,出身于官宦之家,二等伯李永芳的四世孙,父亲是户部尚书李元亮。李侍尧值得给读者朋友聊聊,他经历了充当朝廷重臣、因贪污受贿判处监斩候、皇帝重新加以重用...

何充:东晋时期重臣,支持桓温取代庾氏家族镇守荆州

何充:东晋时期重臣,支持桓温取代庾氏家族镇守荆州

何充(292~346年),字次道,庐江郡灊县人。东晋时期重臣,曹魏光禄大夫何桢曾孙、安丰太守何睿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优雅俊美,善写文章。起家江州(王敦)主簿,迁东海王(司马冲)文学。迎娶明穆皇后的妹妹,授中书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平定苏峻之乱,颇有功勋,授散骑常...

是仪: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是仪: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是仪(生卒年不详),本名氏仪,字子羽,北海郡营陵县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仕东汉、东吴两朝,早年曾在本县营陵县及本郡北海郡任官,后在东吴历任骑都尉、忠义校尉、裨将军、偏将军、侍中、中执法、尚书仆射等官。先封都亭侯,后进封都乡侯。年八十一岁时病逝,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