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历史很难找到准确的资料 司马迁是如何确定匈奴和夏朝的关系的
你真的了解匈奴和夏朝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匈奴人的来历到底是什么,恐怕没有人能说的很清楚,《史记》有记载匈奴是夏朝人的后裔,然而毕竟司马迁的年代距离夏朝已经很遥远了,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他又是从哪里得知,匈奴人就是夏朝后羿这件事情的呢?况且夏朝时期的历史本身就比较,模糊,很难找到一些确切的历史资料,那司马迁为何又这样肯定匈奴和夏朝的关系呢?
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开篇就写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就是说,匈奴是夏朝王室的后代子孙。夏朝之前,是山戎、猃狁、荤粥这些少数民族居住在那个北部蛮荒之地。夏朝的时候,这里被夏朝王室的后代取代,也就是淳维,后来就发展成了匈奴。
司马迁说匈奴是夏朝的后裔,但是并没有说为什么匈奴是夏朝后裔,也没有说夏朝后裔是怎么取代山戎、猃狁、荤粥这些民族,住到北疆的。其间经历过哪些事情?北疆原来的居民山戎、猃狁、荤粥到哪里去了?是被同化了,还是举族搬迁了?
司马迁只做出这个结论,并没有提供相关的证据。司马迁不提供证据,有两种可能:一是找不到证据,二是不需要证据。
找不到证据,原因很简单,因为从夏朝灭亡,到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少说也有1500年的历史。如果是当下资讯发达的时代,就算有1500年的历史,历史记录也是能找到的。但是那时候资料却十分有限,有可能文字都还没有成型(虽然传说仓颉在黄帝时期就已经造字,但我们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文字资料,还只是出现了商朝的甲骨文。因此,究竟文字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并不清楚),司马迁不太可能得到文字资料,他能得到的,只是民间传说。就算得到的是文字资料,那些文字资料也未必可靠。
因为找不到证据,因此司马迁干脆不去证明。
为什么又说司马迁不需要证明呢?因此在司马迁看来,如果要去找证据证明,那么他所讲的,别人反而会怀疑。不去证明,别人反而无话可说。说了就说了,说了就是结论,司马迁想要达到的是这样的效果。
那么,司马迁说匈奴是夏朝皇室的后裔,这个话说得对不对呢?
司马迁找不到结论,我们当然也找不到结论。不过,我们可以来考虑另一个问题,假如司马迁本人对事情的真相也不确定的话,他为什么却言之凿凿地说匈奴是夏朝的后裔呢?
我认为司马迁之所以这样说,更多的是一种“微言大义”的表达。
司马迁是一个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好几段历史进行了特别的强调:一是尧舜禹的禅让,二是武王伐纣,三是周公辅政,四是孔子以匹夫担责天下。
司马迁强调的这几点,所要表明的是“德政”的重要性。君王应该以“德”安天下,天下应该“有德者居之”。因为舜有“德”,所以尧自觉地把帝位让给他。周武王因为“有德”,所以他能够取代商纣,获得“天下之主”的位置,受到天下拥戴。周公虽然独掌朝政,但是他“有德”,因而获得天下人认可。孔子虽然只是一个知识分子,但是积极地向诸侯们推荐“仁政”,也就是“德政”,这就是担责天下的表现。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司马迁写历史书,他想表达的也就是对于当下问题的看法。他写匈奴,所要表达的,也就是他对匈奴的看法。
司马迁怎么看匈奴呢?我们可以从他对待李陵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
不错,司马迁和李陵确实是好友。司马迁为李陵辩护,掺杂着个人情感。但是,这其实也是司马迁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呈现。司马迁认为,四海是一统的,就算是匈奴,和中原人都是从一个老根上发芽产生的,两个民族属于同宗同源。对于匈奴,作为上邦大国的汉朝,应该满怀德政。并不是说不能打匈奴,打是必要的。但是打不是目的,目的是和平,是老百姓的安康幸福。
为了追求这个安康幸福,就应该想办法实施“德政”,以德服人。李陵虽然投降了,但是李陵在匈奴,是可以用“德政”感化匈奴单于,实现汉匈两国的和平安宁的。杀李陵全家,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虽然司马迁其实并不肯定匈奴是不是夏朝的后裔,但他却能那么确定地把这件事写出来。